1月6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房山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议程是委员进行大会发言。
中共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底志欣,房山区政协主席魏广勋出席会议。
区领导雷寰、高武军、郑海涛、张博、张奇出席会议。
会议由房山区政协副主席杨冬立主持。
会上
委员们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发表意见和建议
关于低效产业空间更新的建议
北京翰简咨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民革党员
雷爱先
低效产业空间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我区聚集创新资源、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和空间保障。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低效产业空间更新,制定政策标准,完善更新机制,聚焦产业项目推动落地实施,成效明显。但同时,在低效产业空间更新中还存在更新政策不完善,协同性不够;监管机制不完善,规划缺乏科学引导和分类指导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建立闲置和低效产业空间“公开交易平台”。在低效产业空间摸底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清查我区登录的各系统闲置、空置和老旧园区停产半停产的产业资产资源,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招商选商实施路径,引导创新产业、高端产业进驻、替换、利用。
二是加强对低效存量产业空间更新的规划引导。对生态涵养区内认定的低效工业用地,结合镇域规划,调整用地性质,转型发展文化、旅游等产业;对非生态涵养区认定的低效工业用地,采取实施技改提质增效、政府回购、二级市场交易等方式腾笼换鸟,引进高精尖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区周边职住平衡、产城融合。
三是完善各方支持政策相协同的更新机制。整合我区现有的高精尖联审会机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政策、城市更新政策、产业用地供后监管制度和“拿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制定低效产业空间更新政策,畅通更新项目申请—入库—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的实施路径。
四是探索低效用地集中连片更新。依托我区“1+3”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园区外的低效闲置用地更新方向向园区靠拢,明确低效存量工业用地的综合整治、连片开发等不同盘活利用方向;对连片低效、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差的区域,开展产业用地整备工作,盘活成片土地。
五是聚焦重点更新区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重点园区,推动重点区域更新,引进高精尖产业项目,引导老旧厂房向新兴产业、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
用“碳”点亮城市更新
区生态环境局行政审批科科长
民盟房山区总支副主委
赵君倜
近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觉醒,通过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原本难以处理的温室气体被转化为建筑材料、化工原料乃至能源载体,可以实现从“负担”到“资源”的华丽转变,让碳元素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宝贵资产。结合房山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有三方面建议:
一是构建房山特色“碳中和”产学研模式,做碳捕集、碳利用、碳封存技术领跑者。碳捕集技术是将化石能源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集分离的技术。燕山石化是房山区重点碳排放单位,能源消费总量高,致使房山区碳排放量大,碳总量、碳强度控制形势严峻,企业每年碳履约的费用较高。建议积极推动重点碳排放企业构建“碳中和”产学研模式,降耗减碳,由排放变资产,推动“碳中和”技术产业化在我区先试先行,为区域“碳”经济贡献力量。
二是将碳数据的力量融入智慧城市的构建。城市更新的另一重要维度,在于智慧化转型,碳数据将成为未来连接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各个环节的关键纽带。建议建立全面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实时收集并分析全区各领域的碳排放数据,方便政府和企业能够精准施策,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低碳交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在制冷供热、公共交通和公共建筑领域,发展二氧化碳为工质的热泵、空调技术,减少高温室效应制冷空调工质的使用。
三是从源头推动碳资产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建筑,如使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能效等措施,可以减少建筑的碳排放,研究相关领域的方法学和碳计量技术,把尽可能多的碳减排成果转化为碳资产。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和配套新型储能技术,把分散的屋顶及其他场地转变为太阳能发电资源,提高新能源占比,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并作为碳资产进行交易。推动绿色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交通网络,加强城市绿化和公园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和碳汇能力。
推动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建议
区国资委副主任
民建房山区总支副主委
王 浩
民营经济是全区稳发展、拓新局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红利也在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招商引资质效大幅提升,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为进一步扶持我区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特建议如下: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恢复民营企业信心。进一步为企业减负。建立一站式行政服务体系,一企一册,资源共享,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市场准入动态监测机制。每半年对市场准入制度进行动态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并破除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增强企业投资房山的信心。建立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评价规则和信用评价体系。及时破除一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等突出问题。
二是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扩大企业参与领域。加快公平统一的制度建设。强化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制度,深化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市场化要素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得生产要素资源。增强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一致性。对已经发布的政策不能随意改变,同时要强化已出台政策的落地实施,防止空转,避免空气式、运动化的监管。
三是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白名单”制度。对于以往信用良好,确因宏观形势引起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的民营企业,要积极协调对接各金融机构,提供优质低息贷款。鼓励区属国企入股民营企业。探索民企与国企的制度混改,助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形成双赢。
四是规范制度保障机制,及时清欠企业账款。借鉴各地确保市场交易及时支付款项的好做法,完善市场交易支付制度,建立拖欠账款问题约束惩戒机制,打破转圈欠债的恶性循环局面。针对恶意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行为,联合公检法及劳动监察等部门,坚决予以打击,营造买卖公平、风清气正的市场格局。
弘扬红色文化 推进文旅融合
北京京阳水务有限公司企业法人
民进房山区总支副主委
邓展渤
房山区的红色文化孕育于20世纪中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长与发展,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丰满成熟。
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我区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把房山的红色文化基因全面融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是房山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未来5年,房山将加快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带动生态涵养区转型升级,加速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文旅融合势在必行。围绕房山的发展战略定位,特提出红色文化和文旅融合的建议:
一是讲好房山红色故事,激活革命历史,发挥资政育人的传承实效。要通过举办红色论坛、讲座、编写通俗读本、组织文艺创作、运用新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让我区红色文化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二是运用红色文化载体,与教育互动,打造红色革命宣传基地。加强对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和爱国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运用现代手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房山大地上的革命遗迹、编写在书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围绕“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推出现场党课、红色文化讲堂等内容,为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和中小学乡土文化教育提供支撑。
三是聚焦于“融”,拓展点线联动,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围绕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推出以红色体验、绿色休闲、精品民宿为主要内容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促进红色文化与周边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特色民俗、康养旅游等有机融合,以“红色旅游+”推动多元业态融合发展。
四是发展“红色+乡村”“红色+研学”等旅游新业态。提出“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红色旅游体验线,打造独一无二的首都西南精品国际旅游线路。
五是创新营销模式,强化科技赋能,谋划文旅融合战略实施路径。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互联网平台、旅行社等企业深度合作,策划沉浸式红色主题旅游、定制旅游产品,推出亮点活动,增强体验感。
关于推进房山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建议
北京宝茂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农工党党员
郭晓轩
房山区拥有北航医工交叉研究院、北理工医学技术学院、北京工商大学轻工科学技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丰富的医工交叉及中医药大健康资源。华素制药、九和药业、永康药业、中成康富、图灵微创、太和康美等企业发展规模正不断壮大,京东方生命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新心医疗人工心脏项目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但依然存在源头创新不足,研发转化成果较少;创新资金支撑不足,专项支持政策不清晰等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构建医药健康产业差异化发展定位及策略。建议房山区锚定医工交叉产业和中医康养方向,建设具有房山特色的国际一流研发-转化-产业化示范区。医工交叉方向,主要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医工融合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交叉研究院、宣武医院脑科学研究中心、京东方生命产业科技园及智慧医工事业群,建立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建立北京医工交叉领域的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抢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制高点。中医及康养方向,主要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建立中心实验室、创新转化平台,重点发展包括中药创新药、中医药特色疗法、中医药创新设备、特色植物资源化妆品研发等领域。以北中医等高校产学研成果为基础,进行标准化推广,助力中医与康养融合发展。
二是构建服务于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服务团队。建议加强核心团队专业实力,在现有医疗专班的基础上,成立专项组织,特聘行业/产业专家作为项目主责人,由北中医、北理工、北航等高校推荐成果转化专家和产业研究专家参与,以最大力度的统筹和利用产业发展相关的战略资源。邀请国家、市级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医药健康产业园区规划及运营资深专家、重点创新医药健康企业代表共同研讨房山区医药产业差异化发展定位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三是构建创新发现和创新转化的产业生态。强化医药健康领域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储备,鼓励园区、高校和企业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持续加强国际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对接及导入体系建设,策划举办高标准的医药健康国际交流论坛,支持本区科研人才参加海外国际论坛,开展学术交流。打造面向市场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大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导出,对于我区重点产业,加大对相应创新型研究院、专业技术平台、医药健康标杆孵化器等引进力度,同时在基金、空间、应用场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
打造现代消费新场景
引领休闲消费新时尚
首创城发集团商业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北京首创奥特莱斯董事长
致公党房山区支部主委
袁泽路
北京市确定为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后,大力推动新商圈建设和老商圈改造提升,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我区围绕北京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主动布局打造重点商圈。长阳商圈、拱辰商圈入选北京市“夜京城”品质消费生活圈,长阳商圈在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北京市商圈活力研究报告》中排名第四。从国际消费城市的成功案例可以发现,打造消费新场景,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结合自身独特的优势形成独特消费环境,根据房山长阳商圈的发展现状及区域特点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着力打造“两河流域”水岸观光廊道,开创房山休闲消费新时尚。以长阳区域的“小清河”和“哑叭河”为基础,串联周边业态,借助房山“生态宜居示范区”和“中国天然氧吧”优势,建设环保生态民宿区、绿色低碳运动区、民风市集餐饮区、房山印象文创区、历史遗迹探寻区、时尚活力购物区等,定期举办主题活动,打造房山时尚休闲消费新热点。
二是引入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定期通过“赛-会-展”模式引领运动消费新体验。我区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半程马拉松赛,为我区带来新的活力与契机。由此可见,人们消费趋势也更倾向于户外运动、绿色环保,年轻人更是在运动中享受交往和挑战自身的乐趣。智能化的运动装备、时尚火爆的运动赛事催生出体育消费的新趋势。定期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吸引众多热爱运动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同时举办相关主题的新品发布会、文化展览、运动服饰用品展销等,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参与其中,尽情享受房山运动休闲时尚消费新场景带来的多重体验。
三是依托国家级3A景区、国家级五星级零售企业,及北京为数不多的离境退税单位,打造房山消费新地标。发挥首创奥特莱斯示范效应和CSD经济引擎作用,结合其国家级3A景区、国家级五星级零售企业,及北京为数不多的离境退税单位,打造IP文旅与城市地标有机集合的商业新模式。强化首店经济,加速引进国内国际高端零售品牌,吸引米其林、黑珍珠等享誉盛名的餐饮品牌进驻,吸引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高端客群,让房山成为领略北京城市风貌的首选打卡地。同时,聚焦消费新趋势、新热点,重点打造“城市夜经济”,以全球级IP灯光秀、灯光节为引领,应用高科技手段,根据四季更迭、节气变化,打造一场场视觉盛宴,成为房山时尚消费新地标。
创新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制度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北斗天下卫星导航有限公司董事长
九三学社房山区工委副主任
张 妍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但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成为我们的一大短板。
近年来,在浙江、广东等地的基层政府积极探索聘请乡村CEO计划,引入懂农村、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或团队参与乡村经营和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建议我区在一些相对条件较好的平原街镇,试点推行引入乡村CEO模式,推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在引入乡村CEO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明确权责。要理清乡村CEO与政府(村两委)的权责划分,理清村“两委”与乡村CEO的职责分工与协作关系。政府引入CEO时需具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薪酬待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乡村CEO的专长,处理好村集体、村民和乡村CEO团队三者的关系,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二是健全机制。乡村CEO需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广揽人才,并通过严格考核和市场化薪酬激励人才。同时,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联合,向有突出改革成果地区及企业进行选调优秀人才,加大力度组织服务乡村CEO的培训计划,为吸引、培养、孵化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创造条件。
三是待遇激励。设立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激励制度。政府可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科学评估乡村CEO对村集体资产和收入的增值贡献,在保证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利益的前提下,合理确定乡村CEO的收入分成比例。在支付市场化薪酬的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人才扶持政策,让乡村CEO愿意来、留得住、干得久。
四是目标导向。通过乡村CEO制度实现村集体组织的经济管理与非经济管理功能的适度分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通过专业人士运营管理,改善村社治理结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强农村内生动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各类城市人才下乡,促进人才等优质生产要素由单向聚集于城市转向城乡双向流动。
关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建立房山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的建议
北京华源方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区知联会成员
杜晓东
作为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我区近年来在生态治理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目前我区仍存在着生态产品“家底”不清、缺少专门的交易平台、交易难和变现难等问题。为激活我区沉寂的生态产品和公共资源要素市场,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有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有效转化,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摸清家底,设立完善我区生态产品清单。邀请专业机构展开调查,摸清我区生态系统。鼓励各乡镇(街道)自行开展调查统计各类生态产品。针对目前编制生态产品目录清单中存在的问题,编制既符合国家和北京市要求、又能体现房山特色的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建立房山全面生态产品基础信息平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二是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向社会公开生态产品扶持清单,鼓励生态产品产业化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和创新举措。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如提供财政支持、政策引导、制度安排、搭建平台、市场监管等,同时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生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制定长期可持续的政策和制度,如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税收制度等,以及建立可持续的生态产品市场体系,如碳排放指标交易等。对于可清晰界定户权的生态产品,其价值实现就是产权所有者权益变现。政府应对这类产权交易类型予以认可、监督和规范,并推动建立如地票交易、生态地交易、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等模式的市场制度。
三是适时建立房山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鼓励成型或成熟的生态产品进行市场交易。生态产品的交易平台主要承载着信息发布与交流、产品展示与推广、交易撮合与服务、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多种功能。不仅能为社会和公众提供透明便捷、绿色高效的交易服务平台,而且还能通过收集和分析交易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信息,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决策支持。
加快数字城市建设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房山区人社局副研究员
民革房山区总支副主委
陈晓燕
近年来,我区依托北京市整体数字化战略,加快完善5G基站、大数据中心、千兆固网等基础设施的覆盖和应用,在数字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数字底座薄弱、数据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为此,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着力推进信息化进程。建设数据处理平台,以我区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构建全区统一的数据处理平台,实现数据的高效流通与共享,为政府部门、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实时的数据服务,推动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建设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数据分析的深度与广度,助力政府政策制定、企业商业决策和科研创新,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是推动跨部门数字化协作,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完善的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确保各类数据能够顺畅流通,形成集成化的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的高效流动与共享,为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提供全面的支持。联合制定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方案,确保在城市规划、资源分配和服务提供等方面协调一致,避免因部门间的目标不一致而致使项目搁浅。
三是鼓励创新与投资,加速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提升整体的创新能力,促进城市数字化建设。增强对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的投资导向引领,结合我区产业发展重点,针对原有资金投入不足,投资分散的痛点,应加强对这些新兴领域的投资引导,形成关键技术突破以及在关键领域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关于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几点建议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副院长
潘 芳
近年来,我区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聚焦街道风貌、居住空间、低效产业、传统商圈、滨水空间更新,完成了88%的既有居住社区改造提升任务,形成了熙悦天街、红仓民宿等一批更新实践案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同时,我区城市更新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从调研情况看,主要集中在规划统筹、资金筹措、实施保障等三个方面。结合各地的实践经验,为推进房山实施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亮丽新城,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协调力度,有效凝聚更新工作合力。针对重点区域开展专项体检,深入查找现状问题,盘点可利用空间资源,挖掘城市特色,如完整社区方面区分房山老城、新城不同特征开展评估,燕化地区、窦店组团等产业集聚区立足产业人才需求开展评估。通过运营前置构建城市更新良性闭环,以区域综合性更新实施推动各类更新改造。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搭建多方参与的协商沟通平台。依托“小巷管家”“街巷长”等制度,促进政府、公众、市场等各方紧密对接。强化多专业技术赋能,实行“三师融合”设计,发挥规划、建筑、评估等多专业的全流程统筹支撑作用。
二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形成可持续的资金保障。加强政府对城市更新的财政投入。探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资金支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促进低效楼宇、老旧厂房改造。引导落实税费优惠,降低资产持有运营成本。吸引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探索设立市区级城市更新专项基金,为相对成熟但前期融资困难的项目提供资本金支持。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利率、期限、担保适用于城市更新的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合理引导居民出资参与更新改造。明晰实施主体的权益边界,深化经营权质押等金融手段,以更灵活的方式拓展实施主体融资渠道。
三是完善配套政策支持,推进城市更新加快实施。加强部门协同,健全工作组织机制。优化简化审批流程,畅通更新项目申请—入库—手续办理—开工建设的实施路径。建立“容缺受理-专区服务”的绿色更新审批通道,加快审批流程。持续释放政策红利,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土地管理方面,探索土地续期与弹性年期、地上地下分层开发等政策创新,完善工业用地“供给-监管-退出”政策。规划建设方面,探索建筑规模激励与转移、土地功能混合与用途转换等机制路径。金融财税方面,采取税费减免与优惠、财政补贴奖励等措施。
会上,10位委员作了大会发言,6位委员提出了书面建议,对下一步我区更好发挥“四大优势”,统筹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小编了解到
对于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区政协将认真整理归纳
提供给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信息来源:房山区融媒体中心
现场记者:路宇 刘卫峰 马跃然 齐子龙
编辑:齐子龙 温少华
审核:区政协九届四次会议大会宣传报道组
审核:武宏 武霞 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