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一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工程项目,它改变了心连心的历史命运,开辟了心连心的新纪元。
30年前,有一个人,他带领一支队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不懈探索,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规律攥在手中,踏上一条艰苦奋斗之路。
30年来,有一群人,他们用“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的信仰,用“从一数到十、一步都不能少”的信念,用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的信心,用敢打必胜的意志,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懈攀登。
30年来,有一种精神,它贯穿了心连心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步步推动心连心实现了凤凰涅槃般地蜕变。
30年后,有一种精神,已成为支撑心连心人不断砥砺前行的动力之源,也必将伴随心连心人走好新的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绘就出更加宏伟壮丽的奋斗画卷。
在心连心人的心底,一直有个最沉重、最刻骨铭心的痛,有个企业最大的坎,也是最能彰显心连心人踏山成路精神的事件。它,就是1•26事故。2001年1月26日,大年初三的凌晨,一阵巨响打破了宁静,合成车间精炼工段发生了意外的气体爆炸事故,260平方米的厂房被炸塌,3名职工不幸遇难,6人受了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0多万元。1•26事故,揪住了每一个干部职工的心。在家休假的干部职工纷纷迅速赶到了厂里,随时准备参加抢修工作。当天上午,厂领导很快召开了中层干部会议。短短10分钟的会,对设备抢修、恢复生产工作进行了部署,厂长刘兴旭同时在会上提出了抢修期间的五项工作原则:一、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工作态度,争分夺秒,昼夜奋战;二、非常时期,要无条件接受非常的任务;三、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思维方式,要求每位干部以大局为重;四、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责任,全力干好自己应该干好的每一项工作;五、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纪律。在抢修现场,总指挥、常务副厂长李步文从事故发生那天起,一日三餐吃在现场,从早到晚寸步不离。时任总工程师李玉顺、厂技改办的张庆金、姚元亭和王平彪,一边设计,一边施工,一边整改,对每一道工序、每一台设备、每一个焊缝都仔细检查,保证抢修工作有条有理。氮肥分厂厂长茹正涛的家离厂就1公里,从事故发生那天起,一直到开车成功,23天都没有回过一次家。那一年的春节,气温降到了零下10摄氏度,风呼呼地吹着,卷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打在人的脸上,就像刀割一样。但是,在抢修现场,团结一心的抢修队伍,斗志一直是那么昂扬。风雪不停,吊车的哨子在响,弧光闪烁,一束束焊花在飞溅,事故后一片荒凉的废墟,一天天地被新的设备、管道和紧张有序的施工场面所取代。风更猛了,雪更大了,抢修现场的职工喊着整齐的号子,让漫天的风雪都淹没在了号子声中!2001年2月18日下午4点,停了23天的机器设备,又响起来了。系统开车一次成功!看着洁白的尿素又一次从天而降,连续奋战23天的心连心人,又一次激动地哭了……这30年里,还有一件可歌可泣、并让心连心客户特别感动的事。2007年12月份,铁路运力特别紧张,车皮需要的篷布也特别“缺”。当时客户急着要春耕用肥,这可怎么办?“再难,也不能让客户受损失。我们豁出去,拼了!”心连心的销售人员主动和领导说,“我们要到火车上去押运化肥。”就这样,在露天的车厢上,在车厢角落的尿素垛上,心连心的销售员们“腾”出一个半人高的“小坑”,穿上军大衣坐在里面。零下十几度的大冷天,矿泉水都冻成冰块了,他们就把矿泉水捂在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一点点把冰化成水,给自己补充点水分。心连心的销售员们用对企业、对客户的高度忠诚和责任感,六天六夜战斗在露天的车厢,和刺骨的寒风对抗了几千公里,最后按时把化肥送到了客户手里。当客户知道情况后,感动得直掉眼泪,紧紧握着销售员的手说:“心连心这个牌子,我们认定了,以后买化肥,就买心连心!”2020年春天,疫情突然来袭,敢于攻坚克难的心连心人又成了类似这样的“逆行者”。在抗疫情、保春耕那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66岁的党委书记、董事长又一次冲在前面,第一个把化肥扛到肩上,年逾花甲的他,整整八天没有离开装车现场!复合肥事业部的张长青,膝盖有滑膜炎,刚做完抽积水手术,看到党委倡议书马上报名去扛化肥,还有合成氨事业部的龚红宇,成为装车大军里第一个扛起化肥的女工。看到年逾花甲的刘兴旭董事长带领干部员工一起扛化肥的身影,安徽省化肥协会秘书长纪云功有感而发写诗一首:《刘兴旭董事长亲扛化肥装车有感》——聚心聚力聚能量,扛肥扛责扛梦想,兴旭兴农兴企业,求是求实求远方。2024年初,在尿改工程建设三十周年之际,一位心连心员工怀着对他们的领头雁、带领他们一路走来的老劳模、老党员、老退伍军人的崇敬之情,也由衷撰写了这样的诗句:《水调歌头·刘兴旭董事长领军心连心卅年感怀》——戎装汗始干,又率万雄兵。一路扬鞭策马,何惧险峰横。卅载酷暑严寒,踏碎雨雪冰霜,砥砺自从容。心怀为民志,昂首阔步行。跨铁马,情满胸,再出征。老骥伏枥驰骋,嘶鸣震苍穹。两脚新泥芬芳,长途壮丽似锦,汗洒田万顷。漫漫奋斗路,崎岖勇攀登!刘董事长看后,修改了一个字,将“漫漫奋斗路,崎岖勇攀登”中的“勇”,改成了“永”。这一个“永”字,生动地道出了心连心人不懈探索、不懈奋斗的人生观、价值观……六年前,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的一片翠绿茶园里,一场心连心科技与大自然的相遇,正悄然改变着茶农的命运。心连心科技团队在总农艺师岳艳军的带领下,给这片土地重新带来了勃勃生机。2018年的秋天,在安吉县溪龙乡的茶园里,茶农沈德军看着满园的茶树,心中充满了焦虑。他的茶园,好像得了什么传染病一样,和很多茶山一样,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三茬不冒”现象。茶树正常是每年春、夏、秋三季各长一茬梢,可秋季的第三茬就是不见长,直接导致第二年春天的嫩芽发不出来,茶叶产量下降的非常厉害,甚至有的茶山一点收成都没有。好几家茶叶肥料厂家以及一些科研单位,都曾经来这想过办法,但是最后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沈德军束手无策,甚至萌生了毁掉茶树改种其他作物的念头。就在茶农们都觉得没有希望的时候,心连心的科技团队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这片饱受摧残的茶园。他们带着对农业的深情和对科技的信心,决定把沈德军的茶园当“样本”,解决“三茬不冒”这一难题。他们先是仔细化验土壤化验、采样根系样本,拿着化验结果,拜访了中国农业研究院茶叶研究所、中国农大、河南农大等好多位农业专家、茶叶专家以及植物营养专家,很快摸清了茶叶生长的基本规律。接下来,他们开始带着问题,到田间地头去“找答案”。他们一连跑了30多个山头,到每一个山头上去跟茶农沟通,前前后后跑的山路,不下几百趟。夏天的山上,蚊子又多又毒,每次去测茶叶指标,都被蚊子咬上一身包,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一个又一个枯燥的科学研究、论证试验,展开了一场长达三年的“持久战”。通过大量数据对比分析,他们终于找到了“病因”:田间管理不科学,施肥不合理,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才导致了“三茬不冒”。找到了“病根”,心连心技术团队给茶农沈德军开出了两个“药方”:一个是从肥料着手,用上量身定制的腐植酸肥料来调理土壤,另一个就是要按照步骤,踏踏实实地全程做好茶树的田间科学管理。对于这样的“诊断结果”,安吉的茶农们却不以为然。面对茶农们的不以为然和不理解,心连心的农化服务人员不但没有气馁,相反更加信心满满。正如他们讲给茶农的话,通过一个季节的精心照料,沈德军的茶园果真有了变化。当年秋天,茶园里就长出了久违的第三茬梢,第二年春天,嫩芽一个劲儿地冒,茶叶产量大大提高!看着满园的翠绿和丰收的场面,沈德军激动不已,对心连心化肥竖起了大拇指:“心连心腐植酸化肥,真是神了!”“困难看起来是一座山,走过去它就是一条路。”这是刘兴旭在大会小会上反复讲的一句话,也渐渐地成了万余名心连心员工的人生信条。在钻研安吉白茶这条山路上,心连心的农化服务人员不怕吃苦、不断攀登、不断向前——他们看过烈日下金黄的茶浪,见过暴雨中摇晃的茶枝,也领略过雪后茶园里绿色和白色相互映衬的景象,还体验过与农户交流不通畅时的焦急,以及白茶研究成果有了突破时的开心……那三年,山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里,都嵌满了一颗颗奋斗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孙文广,2013年就踏上新疆这片土地。他是一名退伍军人,先后在直营店长、大区经理、农化主管、特肥经理、液体肥战区总监等岗位工作。2018年,孙文广开始接触液体肥,他意识到,液体肥作为一种新的产品,它省工省时、施肥高效又准确,以后肯定会代替传统的施肥方式。于是,他勇敢承担起了公司数字农业发展的重任,开始了水肥一体化推广模式的探索之路。为了选到适合公司液体肥产品的施肥机,孙文广不等不靠,自己主动去调研设备厂家,学习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的配件参数,从一个不懂液体肥设备的“门外汉”变成了“业内专家”,只要一说系统出故障的情况,他就能马上知道问题出在哪。为了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他常常在田间地头跑来跑去,和厂家的维护人员一起做系统维护和巡检,半夜去现场处理故障,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为了能发现物流配送和施肥过程存在的问题,他曾经连续一个月待在田间地头,午饭常常就是一块馕、一瓶矿泉水、几包榨菜,靠着顽强的毅力完成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工作。“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不能变”、“必须沉下心来,一定要把这个工作做好,一定不能丢了军人的脸”,每次遇到困难,这个退伍军人就用这两句话来鼓励自己。在2000多个日子里,孙文广凭着“一米宽、一千米深”的钻劲,终于让液体肥推广工作越来越好,有了新的变化。2024年,玛纳斯市场液体肥销量增长了350%,成功打造出了水肥一体化工作的“玛纳斯模式”,在新疆市场全面推广。从安吉的白茶到新疆的棉花,从寿光的蔬菜到中牟的大蒜,从宁夏的西瓜到赣南的脐橙,心连心的科技人员不断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在一块块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培育出了芬芳的花朵,结出了甘甜的累累硕果。2018年5月份,广东徐闻县用了心连心高效肥的农民种菠萝获得了大丰收,朴实的果农们不远千里,把两大卡车菠萝送到集团总部新乡来感谢“心连心”。2018年夏天,新疆昌吉的西瓜瓜农,用了心连心高效肥,西瓜平均每个15公斤以上,含糖量比一般西瓜高出两度。为了表达对“心连心高效肥”的感激,瓜农们跑了3000多公里集体送了30吨西瓜到心连心新乡基地,还在西瓜运输车上贴上对联:“施肥就用心连心,瓜甜个大喜人心。”捧着甜蜜无比的西瓜、菠萝,那种说不出来的甜,滋润着每一位心连心科研人员的心。三十年前的尿改工程,是心连心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更是一座精神丰碑。它为企业的人才团队、技术进步、管理优化和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尿改工程奠定了心连心人才团队的基础。尿改工程的启动,正值公司技术和人才短缺的困境。面对这一挑战,心连心没有退缩,而是果断组建了尿改集训队。通过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和系统化的培训,迅速培养出一支具备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团队。这些成员不仅掌握了尿素生产的核心技术,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在团队协作中培养了出色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尿改集训队员在后续的企业发展中,几乎都走上了技术、生产、管理等关键岗位,成为了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心连心的人才储备和团队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尿改工程奠定了心连心技术进步的基础。尿改工程不仅仅是生产线的改造,更是一次技术的全面革新。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自主优化与改造,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显著提升,还培养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骨干人才。从最初的四万吨尿素装置,逐步扩展到更大规模的生产线,持续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技术领先优势。尿改工程奠定了心连心管理持续优化的基础。尿改工程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科学严谨的管理。在尿改期间,心连心建立了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实施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些管理手段不仅确保了尿改工程的顺利进行,更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尿改工程的洗礼,打造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比如工艺技术的优化改造、工程管理的创新突破、生产管理模式的引进,以及培训组织的科学方法,这些都为后续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尿改工程还积极引入现代化管理手段,如信息化管理、精益管理等,成为企业管理持续优化的重要力量。最重要的是,尿改工程为心连心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尿改工程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造和管理优化,更是一次企业文化的塑造和提升。在尿改过程中,心连心团队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真理握在手中,不仅取得了尿改工程的高效完成,而且展现出了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不懈探索的精神风貌,营造了干事创业的企业文化氛围,激励着每一位员工不断追求卓越、勇攀高峰。通过尿改工程的洗礼,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奠定了坚实的企业文化基础。三十春秋磨一剑,砺得梅花扑鼻香。30年来,一个个心连心人用“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自己艰苦奋斗,满足别人需求”的信仰,用“困难看起来是座山,走过去就是一条路”“从一数到十、一步都不能少”的信念,用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的信心,用敢打必胜的意志,沿着崎岖的山路,不停地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30年来,这些宝贵的信仰、信念和信心,这种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贯穿在了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一步步推动心连心实现了凤凰涅槃一样的蜕变,企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一名“跟跑者”,一步步跻身成为了行业“领跑者”——她连续十三年被国家工信部和石化联合会评为“合成氨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带动全行业节约煤炭超过5000万吨,带动行业每年节约生产成本超过20亿元;她率先采用行业领先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进行绿色化改造,所有尿素装置都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煤炭转化率提高到99%以上,污染物排放减少了60%以上。心连心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典型经验,还被选进了国家党建读物《碳达峰碳中和案例选》,成了全国干部培训的实用案例;率先推进“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心连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成果,不仅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的关注报道,还被政府给予了500万元的专项奖励;投入巨资不断开展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环保设施升级,心连心的三个基地都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还被评为环保绩效评价A类企业。心连心还不吝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和德国巴斯夫合作开发新型脲酶抑制剂超控士尿素,氨挥发抑制率达到了50%以上,为减少雾霾、保护环境出了大力;心连心还创新探索“基地化”“园区化”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化工园区“水、电、气、汽”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每年回收利用二氧化碳150多万吨,相当于每年种了8000万棵树;心连心不仅让每吨煤炭多产了约10%的肥料,每吨高效肥能让农民多收获约10%粮食,还让农民减少了20%的化肥用量。目前,心连心已累计推广高效肥的耕地面积超1.6亿亩,增加粮食产量约80亿公斤,给农民增收160多亿元,减少化肥使用量80多万吨;心连心还创新将腐植酸与化肥联姻,把腐植酸、海藻酸、菌肥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土地更肥沃、更松软,让土壤能够更健康、更自由地呼吸,让米更香、果更甜,让老百姓的舌尖上重新吃出了“儿时的味道”;今天,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社会的明天更美好,身着清一色的绿工装、拼搏奋斗在五大基地的一个个“绿色身影”,像一片片充满生机的叶子,染绿了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一块块“能效领跑者”的行业奖牌,已经成了代表中国化肥行业“新质生产力”的一张张名片;一粒粒晶莹饱满的高效肥,在散发着工匠精神与现代科技的馥郁香气,心连心人用执着不变的信仰、信念和信心,立志要让亿万农民丰收的笑声,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上空,久久地回荡!伟大的事业,无不源自于伟大的精神。心连心的成功,就像当年的尿改工程取得成功一样,绝非偶然,而是心连心人不断艰苦奋斗、践行并传承企业文化的必然结晶。回想三十年前,那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尿改工程,它不仅仅是一项攻坚克难的工程,为公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留下了一笔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成为心连心人不断挑战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基石。如今,三十年后的今天,就在心连心集团更加艰苦卓绝的“两大战役”火热打响之际,我们不禁要问,尿改工程留下来的这笔精神财富是究竟什么?“尿改精神”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通过仔细回味这段历史,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全文完)
新疆公司郑继亮创新工作室荣获“2024年昌吉州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