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托马斯·希瑟威克(Thomas Heatherwick)发起了“人性化”(Humanise)运动,人们对此反应强烈。希瑟威克认为现在的建筑令他失望,因为这些所谓的建筑太过无趣,对公众心理和健康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则是呼吁人们共同创造更加有趣、更富有灵魂的建筑,让人们在这样的空间里感到愉悦和自在。
然而,当希瑟威克呼吁实施这一创意之时,却招来一片质疑之声。但他提出的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熟虑:我们周围的建筑物、居住其中的社区、学习和互动的空间——这些的设计最初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感到舒适和快乐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身边的环境,可能会发现学校、图书馆和社区中心常常给人一种“视觉沙漠”的感觉,因为缺乏特点、多样性和富有灵魂的细节。要创建更富有视觉吸引力的空间,或许我们可以和希瑟威克一起努力。
而在众多“使建筑物不再枯燥”的设计方案中,色彩的使用是其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尽管现代主义的发展趋势常常使我们远离那些明亮、醒目的色彩,而选择更加克制的色调,但我认为,色彩是我们唤起旧建筑活力、让其不再枯燥的有效方法。
在神经美学的崭新视角下,我们认识到,长时间置身于枯燥、无生气且单调的环境中,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实为不利。这样的环境非但不能带来宁静与放松,反而会激发大脑释放压力激素皮质醇,加剧我们的紧张与焦虑情绪。
然而,反观孩子们的学习天地、家庭互动的空间乃至社区活动的场所,其视觉呈现往往未能与它们承载的重要功能相匹配。这些地方常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温情,给人一种疏离与不受欢迎之感,难以营造出公平、温暖且充满归属感的环境。
那么,为何不能将这些空间打造成色彩斑斓、充满活力的乐园呢?毕竟,色彩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促进学习与成长。
要实现这一愿景,我们不必从零开始。正如建筑师兼色彩专家兰德尔·菲尔丁所言:“研究表明,学习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更加高效。‘学习’的调色板上,不应只有灰、米、白或浅色系的单调。”简言之,生命因色彩而绚烂,学习亦因色彩而生动。
因此,为了营造更加人性化、温馨的建筑环境,我们无需大兴土木,重起炉灶。通过巧妙运用色彩的力量,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升级,便能让其焕然一新。这既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式,也是对环境友好的选择。一抹油漆、一些复合色素或是窗户上的贴膜,就能让建筑焕发生机,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进而提升我们在其中的居住体验。
在西班牙,建筑师Ricardo Bofill擅长将迷人的色彩应用于功能性元素,如楼梯和柱子,以及整个建筑。他认为,色彩是让住宅充满生机和快乐的方式,当时这些项目常常很单调,完全以功能性为主,忽视了美学。
Ricardo Bofill和 Shreesh 展示了大面积使用色彩的可能性,其他人则展示了选择性地使用色彩的力量。在新加坡,信息通信部所在的 1934 年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有 927 个被涂成彩虹色的窗户,瞬间给这座原本冷漠的建筑带来了亲切感。
在葡萄牙,Mezzo Atelier 将一座 20 世纪初期的马厩改造成两座客房,引入了一座玫瑰色的新建筑,区分了新旧,并赋予了建筑亲切感。在这里,色彩的使用很微妙,也很符合环境,表明使用色彩并不一定要大张旗鼓或故意突出。
我常常遇到抵制使用色彩的建筑师。他们通常的理由是,建筑必须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然而,这样的设计只会延续中立建筑的趋势。如果我们可以打破这种循环,使用色彩的方式更有意义,那该多好。
同时,我们也不应该仅仅为了与众不同而设计建筑。色彩应该被用来产生特定的影响。我们需要回到我们的设计目的——我们的使命是服务于他人,使用我们的技能创造让人们感到滋养的空间。
建筑应该让我们感到快乐和联系,感到被呵护和珍视,个人和集体都能从中获得能量。还有什么比色彩更能实现这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