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化解复杂多样的乡村纠纷?扎根村屯的基层调解员们最有发言权。
“我们社区曾有居民在楼顶上养了一群鸡,邻里之间为此事闹意见,物业公司一介入,物业纠纷又出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新安镇吉祥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社区调解员陆海东介绍,该社区是新安镇最大的农村易地搬迁安置社区,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突出。
“毗邻开发区给我们村带来不少实惠,但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纠纷。”新安镇布思村党委书记、村调委会主任黄辉介绍,自从该村部分土地因建设工业园区被征用后,矛盾纠纷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施工纠纷增加。“我们村林地面积是耕地的3倍,80%的基层矛盾都是林地纠纷。”平果市四塘镇印山村治保主任、村调委会成员李寿勇说,林地纠纷调解不易,难点是如何划分界线。
平果市有183个村(社区),基层矛盾纠纷呈现类型多样、内容复合等特点,其中农村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典型传统农村以及工业园区附近乡村3类农村的特征鲜明、矛盾纠纷特点突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不同的纠纷要因地制宜适用不同调解手段。扎根基层的调解力量如何做到对症下药有效化解基层纠纷?当地又出台了哪些政策提高调解质效、调动基层调解力量积极性?近日,记者走进平果市诸多乡村寻找答案。
农村易地搬迁安置社区:
邻里矛盾物业难当,基层调解治陋习
吉祥社区居住着从平果市12个乡镇各村搬迁过来的农民,是典型的农村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共有2298户9000多人,其中40%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陆海东已经在该社区工作了4年,他认为,吉祥社区基层纠纷的主要诱因是居民以往的生活习惯尚未改变,“有一些在农村很日常的生活习惯,平移到社区就会引起纠纷。”
2023年10月,60岁的居民潘某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诉苦说物业公司不作为,要求服务中心介入处理物业纠纷。“我种的菜让邻居们偷了,物业公司不管还要清理我的菜园子。”老爷子情绪激动。然而,陆海东一看潘某的菜地却为难了,潘某把菜种在社区绿化带内。“大爷,这是公用地不能当自家地。”潘某一脸疑惑,“这么好的地,撂荒不可惜吗?”“要是邻居们都在绿化带种菜,社区不成菜园子了?”在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苦口婆心地劝说下,潘某从不服到妥协,最终点点头,眼巴巴地看着菜园子被清理。“类似这种物业纠纷隔三岔五就会冒出来一起。”陆海东说。
记者在吉祥社区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档案中看到,居民在家养鸡养鸭也会成为纠纷“导火索”。有的居民扎了笼子放在自家阳台上养鸡鸭,还有人直接将鸡鸭放养在楼顶,这些家禽产生的噪音和异味常会引起邻居们反感,物业工作人员一出马又会引发物业纠纷。此外,因居民在楼道喝酒猜马(方言,意为划拳)、在公用地倾倒垃圾、高空抛物引起的邻里纠纷以前也不少见。随着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入户宣传和多次纠纷调解,近两年才逐渐减少。
陆海东介绍,吉祥社区54栋楼房被划分为4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网格长和网格员。一旦群众发生矛盾纠纷,可与网格员联系,网格员会介入调解纠纷;网格员解决不了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调解员就会出马调解。
“搬迁社区的矛盾纠纷与传统农村不同,大家都来自不同的乡镇村庄,生活习惯各异,社交圈开放,人口密集。在其他村庄被当作调处主力委以重任的宗族长者、耆老在这里作用不大。我们社区的调解员队伍由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组成,都是懂法律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有时候还得靠一点小智慧,比如,居民在楼顶上放养鸡鸭这件事,自从我们引入了楼顶光伏板项目后就再也没发生过了。”陆海东笑着说。
工业园区附近村:
矛盾纠纷类型杂,因事制宜效果好
新安镇布思村毗邻工业园区,全村辖16个自然屯。“2020年,我们村部分土地被征用建设工业园区,村里的纠纷类型发生变化,不仅农村常见的耕地权属纠纷、相邻权纠纷等依然存在,还出现了一般农村不常见的施工纠纷。”黄辉介绍。
为了及时化解纠纷,布思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黄辉任主任,另外还有4个调解员和1个警务协助员。“在自然屯发生的矛盾纠纷,各自然屯的‘屯长’要先介入调解。如果处理不了,我们调委会成员就要接手了。”黄辉介绍。
今年4月,58岁的村民廖某和拓宽楞烦屯道路的施工人员吵了一架。原来,廖某从十几年前开始占用村里的水沟种庄稼,此次施工方案中,这条水沟被划入拓宽的路面内。廖某认为对方占了自己家的地,因此发生纠纷。然而经核实确认,争议地块不是廖某家的。“这块地我辛辛苦苦种了十几年,现在地里还有庄稼,总得给我个说法。”廖某拉着赶到现场的黄辉说。
“拓宽道路的工程造福屯里所有人,不能因你耽搁了。”黄辉对廖某晓之以理,“屯长”在另一边也和施工方进行了沟通协商。最终,施工方微调了作业方案,只占用了部分争议地块,廖某可以继续耕种剩下的地块,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
今年8月,板凶屯也发生了一起施工纠纷。在园区施工的工人拔了村民种植的一亩多玉米青苗,并把土地填平,种玉米的4户村民急了。“屯长”劝不住,只好通知村调委会介入。调解员先安抚双方情绪,及时向相关部门调取档案,证实施工方错误划定施工范围。经过调解,施工方向村民赔偿2600元的损失,成功化解纠纷。
“我们村的纠纷类型复杂,处理本村纠纷时,老支书、老党员、老村民组长们说话有分量;调解施工纠纷、外来人口租房纠纷就得讲法律、摆事实,甚至要拿出有效的依据,老资格不顶用。针对不同的纠纷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量体裁衣、因事制宜。”黄辉表示。
传统农业村:
林地纠纷占比高,调解员分辨边界有妙招
四塘镇印山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村,村里有林地16270亩、耕地5116.63亩。“我们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林地,林地纠纷是我们村最主要的矛盾纠纷类型。”李寿勇介绍。
印山村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档案记录了大量林地纠纷详情以及调解过程。比如,今年3月,住在河池屯的李某良到村调委会反映,他十几年前在山上种植了杉树和桉树,最近,他发现同村人李某用在邻近地块种树,不仅越界占用了他家一亩多林地,而且砍掉了他种的树。第二天,李某用也到村调委会告状,指责李某良将他刚刚种下的桉树苗拔掉了。此案争议焦点是两家林地的边界到底在哪儿?为了查明事实,村委会副主任、调委会成员李康会和李寿勇等人一起到现场查看。经过核实,当事人双方和调解员现场确认越界的是李某用。“十几年以前划定的边界,我现在印象不深了,不是故意的。”李某用不好意思地说。双方明确了林地界线后握手言和。
那么这条边界是如何划定的呢?“老一辈人有自己的林地分界方式,最常见的是在边界上挖出一条沟,隔两三米埋一块石头作为记号,我们一般先找界沟和界石。另外,每户种植树木的树种、间距、排布都有差异,可通过仔细观察来分辨界线,每户种树的时间也有可能不同,树龄也有差异。总之,我们解决这类事情经验丰富,总能找到那条消失的界线。”李寿勇表示。
印山村党委书记李国司介绍,该村的每个自然屯都有一个屯级党群理事会,由本屯的党员、有威望的村民组成,一般5至7人,主要负责调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屯级党群理事会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就上交到村调委会,李国司就是村调委会主任,该调委会另外还有3名调解员。“我们村的纠纷基本上能在本村化解,尤其是调解林地纠纷,这是我们调委会的长项。”李国司乐呵呵地说。
平果市委政法委书记秦运德说,扎根村屯的基层调解力量化解了大部分基层矛盾。为了激励基层调解员,平果市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作为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严格落实“以案定补”的相关政策,对矛盾纠纷调处数量高、社会效果好的调解员予以奖励,2023年共发放奖励金5.75万元。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能力,该市在12个乡镇创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引入专业调解力量兜底解决村屯调解力量未能化解的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通过“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672件,化解4950件。
来源:农民日报
- END -
➤内容来源:网络综合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整理编辑:平果朋友圈公众号|转载请注明
➤荣誉顾问:广西荣神律师事务所 廖海涛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