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今年35岁,是一名办公室白领。平时工作忙碌,加班频繁,常常喝咖啡提神,却很少主动喝水,连上厕所都得挤时间。最近一次体检,他被诊断出肾结石,右肾内有一颗5毫米大小的结石。医生告诉他,这种结石属于“小结石”,有机会通过非手术方式排出,但必须改变生活方式,否则可能发展成需要手术治疗的“大问题”。
听到这个消息,刘先生感到不安,他疑惑地问医生:“为什么会长肾结石?要怎么才能排出来?”
一、什么是肾结石?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肾结石的患病率约为10%,其中男性略高于女性。我国肾结石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高达15%。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是指矿物质和有机物在肾脏中异常沉积,形成坚硬的结晶体。它的形状可以是光滑的圆形,也可能是表面粗糙的“刺球”,大小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1、肾结石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草酸钙结石(最常见,占70%-80%):与饮食中草酸、钙含量高有关。
尿酸结石:与尿液偏酸性、高嘌呤饮食相关。
磷酸盐结石:与感染或尿液偏碱性有关。
胱氨酸结石:多见于遗传性代谢紊乱的患者。
2、肾结石的症状
疼痛: 这是肾结石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剧烈的腰部疼痛,有时疼痛会放射到腹部或腹股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结石的大小和位置而异。
血尿: 结石划伤尿路时,可能会引起血尿。
尿频、尿急、尿痛: 结石阻塞尿路时,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恶心、呕吐: 严重的肾绞痛可引起恶心、呕吐。
发热、寒颤: 如果感染,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二、肾结石的诱因有哪些?
肾结石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尿液成分: 当尿液中某些矿物质的浓度过高,或者尿液中的液体过少时,这些矿物质就容易结晶,形成结石。
饮食因素: 高蛋白、高盐、高糖饮食,以及摄入过多的草酸(如菠菜、巧克力等)都可能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代谢紊乱: 某些代谢疾病,如高尿酸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也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脱水: 身体缺水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矿物质结晶的可能性。
家族史: 肾结石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某些药物: 一些药物,如利尿剂等,也可能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
三、查出肾结石怎么办?
1. 确定结石类型与大小
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判断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类型,是决定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
2. 小结石或可自行排出
通常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能通过尿液自行排出,医生会建议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药物促进排石。
对于较大的结石或引起严重症状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手术治疗等。
3. 监测与复查
无症状的小结石需定期复查,观察是否增长或引起并发症。
四、哪些方法有助于肾结石排出?
1. 增加饮水量
为什么重要?水分可以稀释尿液中的矿物质,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并促进小结石随尿液排出。
饮水建议:每日饮水量应达2500-3000毫升,使尿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最好以白开水为主,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或咖啡。
2. 调整饮食结构
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减少高草酸食物摄入:如菠菜、甜菜、红茶等,同时与富含钙的食物搭配,以降低草酸吸收。
低嘌呤饮食:避免过量食用海鲜、动物内脏等。
适量补钙:每日至少摄入800-1000毫克钙,避免因缺钙导致草酸吸收增加。
3. 适度运动
为什么重要?运动能促进尿液流动,帮助小结石排出。
推荐运动:轻到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散步、慢跑、跳绳或瑜伽,有助于尿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结石引起疼痛或损伤。
4. 药物辅助治疗
某些药物可通过调节尿液酸碱度、溶解结石或放松尿路肌肉,帮助结石排出。例如:
碱化尿液的药物(针对尿酸结石)。解痉药物(缓解排石时的疼痛)。利尿药物(增加尿液排量)。具体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结语:肾结石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并非无法解决的难题。只要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及时干预,绝大多数肾结石患者都能有效缓解甚至彻底解决问题。发现肾结石后,不必惊慌,积极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状态,才能让身体远离“石头”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