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即人生——毛姆《人世的真相》读书札记

文摘   2024-07-29 08:59   加拿大  
毛姆《人世的真相》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第一篇《爱德华·巴纳尔德的堕落》很值得深思。

一、《爱德华·巴纳尔德的堕落》本篇解读
本篇讲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爱德华伊萨贝尔订了婚,但父亲破产自杀了,为了生计,在家中老友的建议下前往塔希提,在那里锻炼一两年,在当地最好的经理手下学习经营不同货品的贸易门径,之后回到芝加哥给他一个职位。
但爱德华在塔希提两年后,决定永远不再回到芝加哥。
爱德华到塔希提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谜底还是一位爱德华的好友,而且一直暗恋着伊萨贝尔的贝特曼亲自前往塔希提了解到真相。
爱德华丢掉大好前程,在一家杂货铺里站上了柜台。在世俗眼里,就是“堕落”。
爱德华的变化是受阿诺尔德·杰克逊先生影响的。
阿诺尔德·杰克逊,就是那个开假支票被判过刑的人,是伊萨贝尔的舅父。
阿诺尔德·杰克逊教会爱德华什么?
爱德华回复说:“如何生活。”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爱德华初来塔希提,看到的都是商机,发明椰果破碎机,在当地建工厂,扩建港口,兴建大旅馆,游轮,将这里打造成一个繁华城市市,有高楼、电车、剧场,还有股票交易所,他也成为美国最富有的人。这是世俗意义上人们的追求,也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慢慢地,爱德华逐渐喜欢起这里的生活,喜欢这里的恬静、懒散,喜欢这里的人们,他们个个性格温顺,永远带着欢乐的笑容。爱德华开始为了兴趣而读书,学会了聊天,学会了闲暇。
逐渐地,过去对我非常重要的那种生活开始变得无所谓了。那种没时没晌的拼搏奋斗、忙忙碌碌有什么用呀?现在我一想起芝加哥就看到一座灰暗的城市——到处是石头砌的房屋,就像一座监狱——和无止无休的喧嚣吵闹。而所有的那一切活动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那里人们能够享受到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吗?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难道就是为了这个——匆匆忙忙地赶着上班,一小时也不停地从早忙到晚,然后急着回家,吃晚饭,再上剧场?难道我就必须这样虚度我的青春?要知道,青春是转瞬即逝的,贝特曼。
“觉得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
“恐怕你会笑我的。真、善、美。”
在我来到这里之前,我从不知道自己还有灵魂。如果我一直是有钱人,我可能就永远地失去灵魂了。
我有书籍、夏娃,还有孩子做伴——更重要的是,我还有千变万化的海洋和天空,清新的黎明、绚丽的落日和姣美的夜晚。我将在一片荒野上开垦出花园。我将会创造出一些东西来。岁月不知不觉地流逝,当我老了,回首一生,我希望我过的是朴实、宁静、幸福的生活。尽管没有什么大作为,我将也是在‘美’中度过一生。你是不是认为,我满足于这些东西太没有志气了?我们知道,假如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丢失了自己的灵魂,那他的生活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以为我已经失而复得了我的灵魂。
读这个故事,让人想到不过是《月亮与六便士》的另外一种版本的呈现。
《月亮与六便士》讲述的是一个40岁的男人思特里克兰德本来有不错的工作,幸福的家庭,过着安定幸福的中层生家。最后抛家弃子追寻画家梦,远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可什么事都干不长久。幸而与塔希提岛上的土人姑娘爱塔成婚而安定下来,仍只是醉心画画。最后死于麻风病,整整一年双目失眀。这个画家活着时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死后却成为世人追捧的伟大画家
两个故事表达的主题都非常相似,是关于人生的选择。
二、读毛姆探秘人生
从人生两头看,就两件事:生与死。除了生死,别无大事。
从人生的过程看,三件事从本质上决定了人之一生:生在什么家庭、选择什么配偶、加入什么公司
原生家庭:决定了一个人的性格、教养、价值观
配偶选择:教会一个人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爱
职业选择:企业文化和工作环境培养了一个人该以何种方式生存。
读过毛姆不少作品,基本上都围绕配偶的选择,职业的选择。《爱德华·巴纳尔德的堕落》以及《月亮与六便士》都是同样的主题表达。
仍然回到《爱德华·巴纳尔德的堕落》,看其他表达的主题:
一是职业的选择:
爱德华·巴纳尔德是该回到大城市追求世俗意义的成功,还是留在塔希提“堕落”下去,过一种内心安宁平静的生活?
二是爱情的选择:
伊萨贝尔是选择一直暗恋她的贝特曼,还是她热爱的爱德华·巴纳尔德?
本篇的结局是由于爱德华·巴纳尔德不再回归伊萨贝尔选择了贝特曼。他们会幸福下去吗?
人生即选择,选择了这一条路,就只能享受这边的风景。选择的背后,其实是自己的价值观使然。无论怎么选择,就是不要丢失了自己的灵魂。
在世俗的眼里,爱德华背叛感情,没有野心,不断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一个生活的逃兵。
但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对待人事,他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最重要的是它真正学会如何生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在朋友贝特曼看来,爱德华根本就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浪费自己的才华。可对于爱德华而言,他已经不在意世人如何看待他,如何评价他了。因为他已经完全抛开了世俗的限制,完全的成为他自己。
爱德华选择在一间杂货店上班,作者在旁人看来卑微的工作,而他自己乐在其中,脸上多了笑容,眼里有了光。在那个环境里,他有松弛感,自由快乐,无拘无束。仅仅从生而为人的角度去看,一个人能够做喜欢的事,并且感到自由和快乐,他就已经从某种意义上成功了。
成败没有绝对的标准,与其从众,不如遵从灵魂的选择。
爱德华的故事,其实也是现实中每个平凡人的缩影。一年到头忙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事情,和时间拼命赛跑,难免也会产生几分抵触和质疑。现实世界既正常又荒诞,可是也永远永远别忘记,在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之外,永远还有一个很珍贵的地方:那就是自己的灵魂
恰如毛姆在故事中所写:假如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丢失了自己的灵魂,那他的生活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三、批判性思考
当以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来看待爱德华的选择,我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这段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作的斗争。”
如果所有的人都像爱德华这样选择,那人类文明将如何发展与延伸?
名与利,不可偏废。例如一些科技巨头、企业大佬等等,他们的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他们有名有利,但这些名利都是他们才华的副产品。一个人发挥潜才华创造社会价值,顺便带来名与利,这是值得赞许的。
当然,另一个极端,为了名利而丧失灵魂,同样是不值得夸赞。
我们来看最近热门的一个话题,关于爱丽丝·门罗。
著名作家,诺贝尔获奖者爱丽丝·门罗,纵容自己的第二任丈夫长期性侵9岁的亲生女儿,一直到十几岁。这个消息由爱过伤害的女儿安德莉亚和她的兄弟姐妹们新近公布出来,令世人震惊。门罗是于2024年5月13号才过世。也就是这个消息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的状态,而是在门罗过世两个月后才得以公布。
我专门写有一篇来探讨这个丑闻:不安的灵魂——门罗《公开的秘密》读书札记
门罗未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女儿,让女儿一生受到折磨,这样的人不配为母亲,就算有了名与利,却丧失了灵魂,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这点看,我对毛姆在作品表达的观点是认同的。一个人得到了整个世界,却丢失了自己的灵魂,那他的生活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艳子微时光
当心灵遇上文学,写作就是一场不醒的游荡。走着、看着;读着、写着;想着、悟着。关于生活,关于职场,关于人性,关于烟火流年。我手写我心,一切均为原创,只求灵魂相遇,分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