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的时代背景是一战之后,出版于1944年,二战正当时。本书的书版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有其非常积极的意义。超脱的拉里寄托着毛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思考。在毛姆晚年的心灵告白中,可以看到毛姆觉得战争不只是冷酷,而是一种对欺骗的提示:它打碎了“人们曾经以为是真实的一切”。使人们“从梦幻中醒来,开始反思到底真与假、善与恶之间有没有距离”。同时,毛姆也认为,战争是人类自我中心过于膨胀的结果。规避战争的方法,除去种种现实因素,在心灵之中首先是摈弃以自我为中心的强烈观念和意识,而应该达到“无我”的境界,在精神与宇宙的和谐相融、交流无阻中体味生命的无限。毛姆以拉里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表达了对人之本质的认识:心灵中存在无数的欲念,是欲念构成了人们实践的动力。而拯救人,首先需还心灵以平静。 但这些反思似乎是苍白的,拉里深受战争的创伤,但二战还是接着发生了。有个问题,战争是残酷的,一战的阴影未消,为什么在世界深切期待和平之际,二战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新近读到这本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The Second World War)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之后著作的一部书。他以二战时期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并引用大量政府文件和个人纪录,记述1930年代初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国际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与法国首相戴高乐的《战争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曾于195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内容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之争:法,美,英三国的角力与德国的困境德国的贷款生涯与经济危机:战败国的困境与国际压力希特勒崛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的扩张野心引发全球危机战争的决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与德国的势如破竹在危机中崛起:丘吉尔的自信与决心带领英国对抗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