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大林志群/南师大周小四等顶刊综述: 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理性设计

学术   科学   2024-07-17 11:01   英国  

ChemSocRev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是英国皇家化学会出版的一本顶尖期刊,发表高影响力、高权威性和高可读性的综述论文。从 1947 年创办的前身 Quarterly Review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算起,ChemSocRev 在这 70 多年里发表了许多影响深远的综述论文,已经成长为化学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和认可度的期刊之一,同时在所有科技期刊中也长期稳居各种影响力指标排名的前列。






面对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发展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的工作已变得刻不容缓。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的特性;为了实现对它们的有效利用,迫切需要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大规模储能系统 (EES)。虽然锂离子电池 (LIB) 已被成功用于储能,但不断上升的需求和上涨价格——再加上锂和钴等关键金属的供给有限——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可持续性的担忧。在这种背景下,钾离子电池 (PIB) 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产品。
钾资源具有成本低、自然储量丰富的优势,同时锂和钾的化学性质相似(钾离子在钾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中表现出优异的传输动力学行为)。在该篇综述中,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林志群教授、韩国梨花女子大学 Dong Ha Kim 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周小四教授领衔的团队从钾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调控出发,全面总结了钾离子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高性能钾离子电池的研发进展,为其未来的产业化应用铺平道路。

欢迎下滑阅读了解详情 ⬇️




Review Article




  • Recent advances in rational design for high-performance potassium-ion batteries
    Yifan Xu, Yichen Du, Han Chen, Jing Chen, Tangjing Ding, Dongmei Sun, Dong Ha Kim*, Zhiqun Lin* and Xiaosi Zhou* 
    Chem. Soc. Rev., 2024, 53, 7202-7298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或复制以下链接到浏览器中打开原文:
    https://doi.org/10.1039/D3CS00601H

 

徐一帆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年中南大学本科,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钾离子电池高性能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的制备。






  

杜忆忱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师。2013 年运城学院本科,2016 年南京师范大学硕士、2022 年南京师范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钾离子电池先进正极材料的合理设计与合成。






 

陈瀚

新加坡国立大学

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先进电解液的合理设计。






 

Dong Ha Kim

梨花女子大学

该篇综述共同通讯作者。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化学与纳米科学系教授。2000 年于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纤维与聚合物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聚合物研究所开展过博士后研究,2006 年加入梨花女子大学纳米科学系任教。他的研究重点是开发用于能源、催化、存储、显示和治疗的杂化纳米结构材料。现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和 Nanoscale 期刊副主编。






 

林志群

新加坡国立大学

该篇综述共同通讯作者。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教授。1995 年获厦门大学材料化学学士学位,1998 年获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硕士学位,2002 年获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做博士后研究。2004 年加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助理教授,2010 年晋升为副教授。2011 年加入佐治亚理工学院,2014 年成为教授。2022 年 7 月移居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方向包括嵌段共聚物、共轭聚合物、功能纳米晶体、太阳能电池、电池、光催化、电催化、分层结构和组装材料、表面和界面性能。目前担任 Nano Energy NanoscaleNanoscale Advances 副主编,也是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的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






  

周小四

南京师范大学

该篇综述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教授。2005 年安徽大学本科,2010 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此后在阿拉巴马大学 Robin D. Rogers 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郭玉国研究员团队和南洋理工大学 Xiong Wen (David) Lou(楼雄文)教授团队开展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包括钾离子电池和镁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

引言

虽然锂离子电池 (LIB)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其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了高昂的成本,而且人们也对锂和钴的稀缺性以及它们的储量在地缘政治方面的集中度感到了担忧,因而锂离子电池在未来储能系统 (EES) 中的大规模应用受到了限制。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能够替代离子锂电池并且成本更低的其它碱金属离子电池,其中包括了钠离子电池 (SIB) 和钾离子电池 (PIB)。

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相较于锂离子电池的一大显著优势在于地壳中的钠和钾的天然丰度较高,分别为 2.36 wt% 和 2.09 wt%,大幅高于锂 0.0017 wt%。基于这些特点,SIBs 和 PIBs 都成为在大规模 EES 中取代 LIBs 的有力候选者。另一方面,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在功能电池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上都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非常有潜力在大规模储能应用中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

钾离子电池较钠离子电池更具吸引力,这是因为:

  • K/K 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氧化还原电位 (–2.93 V) 低于 Na⁺/Na (–2.71 V),更接近水系电解液中 Li⁺/Li (–3.04 V);
  • 理论和实验研究均表明,相较于 Na/Na⁺ 甚至相较于 Li/Li⁺,K/K⁺ 在非水系电解液中的还原电位也更低;
  • 相较于 Li⁺ 或 Na⁺,K⁺ 的路易斯酸性较弱,这有利于溶剂化离子获得较小的斯托克斯半径,从而有助于实现更快的离子迁移率和更高的离子电导率进而使钾离子电池拥有更好的倍率性能;
  • 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中的析钾情况发生在较低的电位下,因而有更大的潜力实现更宽的电化学电压窗口。

上述因素原则都有助于提升钾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更引人注目的是,钾离子电池中的 K⁺ 会发生对石墨的电化学插入(这一点与 Li⁺ 类似)从而形成石墨插层化合物 (KC8),其理论容量高达 ∼279 mA h g⁻¹。

如上,钾离子电池拥有了巨大的产业化应用潜力,非常有希望在储能应用中被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或补充(图 1)。

  • 原文图 1. 固定式钾离子电池 (PIB) 在储能应用中的基本情况。

尽管 K 插层反应的开创性研究早在 2004 年就开展了 ,但目前仍然难以找到电化学性能较为令人满意的合适主体材料,钾离子电池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限制。产生这一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K 的离子半径很大 (1.38 Å),这大大限制了 K 在主体晶格内的可用插入位点和扩散通道。在过去十年中,人们付出了大量努力来表征 K 插层行为并寻找合适的电极材料。虽然阳极材料很容易实现高容量 (≥300 mA h g⁻¹),但阴极材料的容量通常都不会超过 150 mA h g⁻¹),这对钾离子全电池的能量密度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开发高效电极材料对于钾离子全电池整体性能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在寻找适合 PIB 的电极材料的过程中,人们探索了多种化合物。阴极材料主要包括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多阴离子插层材料、普鲁士蓝类似物和有机化合物,而阳极材料则包括插层型材料、转化型材料和合金型材料。尽管有了这些探索,但由于钾化/脱钾过程中 K 存在着扩散动力学缓慢和结构形变不可逆的问题,它们的能量输出和结构稳定性往往达不到要求。另外,电解质、粘结剂和隔膜材料对钾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图 2 提供了一条文献时间线,描述了钾离子电池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虽然与钾离子电池相关的综述论文已有过较多的报道,并且它们主要聚焦于阴极/阳极/电解质材料的设计和电化学特性,但尚缺乏系统且详细的综述工作来囊括研究进展、当前挑战、可行策略、先进表征、理论计算、未来前景以及对钾离子电池最新进展的策略性指导


  • 原文图 2. 钾离子电池研究领域主要进展的时间线:新的电极材料、电解质、粘结剂、隔膜和理论概念。

该篇综述系统地总结了钾离子电池的四种主要正极材料和四种典型负极材料的当前进展和未来前景。首先给出了钾离子电池的重要性、结构和原理,然后探讨了提升钾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结构调控策略。此外,还讨论了电解质选择的影响、粘结剂和隔膜的进展、电池性能衰减机制的分析、全电池的构建以及值得关注的原位/非原位表征研究和理论计算工作。最后阐述了尚未解决的挑战并概括了钾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未来前景,希望成为推动钾离子电池迈向实际应用贡献力量。

综述目录

  • Introduction
    引言

  • Cathode materials
    阴极材料

    Layered metal oxide cathodes

    层状金属氧化物阴极

    Polyanion intercalation cathode materials

    多阴离子插层阴极材料

    Prussian blue analogues

    普鲁士蓝类似物

    Organic compounds

    有机化合物

    Cathodes in aqueous PIBs

    水系钾离子电池中的阴极

  • Anode materials
    阳极材料

Intercalation-type materials

插层型材料
Conversion-type materials
转化型材料
Alloy-type materials
合金型材料
Organic compounds

有机化合物


  • Electrolytes
    电解质

Organic liquid electrolytes

有机液体电解质
Aqueous electrolytes
水系电解质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s
离子液体电解质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固态电解质


  • Binders and separators
    粘结剂与隔膜

Binders
粘结剂

Separators

隔膜


  • Conclusions and perspectives
    结论与展望

期刊介绍

The home of high impact reviews from across the chemical sciences

rsc.li/chem-soc-rev

Chem. Soc. Rev.

2-年影响因子*40.4
5-年影响因子*48.1
JCR 分区*Q1 化学-综合
CiteScore 分80.8
中位一审周期44.7 


Chem Soc Rev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是全球领先的综述类期刊,所发表的高影响力、高易读性的综述论文代表了化学科学的最前沿,体现了最高的质量和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本刊特别鼓励论文作者之间的跨国和跨学科合作。

Chair
  • Jennifer Love
    🇨🇦 卡尔加里大学

Associate editors
  • Louise Berben
    🇺🇸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 Vy Dong
    🇺🇸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

  • Rebecca Goss
    🇬🇧 圣安德鲁斯大学

  • Giulia Grancini
    🇮🇹 帕维亚大学

  • Zhong-Qun Tian (田中群)
    🇨🇳 厦门大学

  • Xian-He Bu (卜显和)
    🇨🇳 南开大学

Editorial board members

  • Osamu Ishitani
    🇯🇵 东京工业大学

  • Tatjana Parac-Vogt
    🇧🇪 鲁汶大学

  • Raghavan B. Sunoj
    🇮🇳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校区

* 2023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Clarivate, 2024)

 CiteScore 2023 by Elsevier

 中位数,仅统计进入同行评审阶段的稿件






欢迎联系我们发布论文报道
📧 RSCChina@rsc.org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全文
↓↓↓

RSC英国皇家化学会
英国皇家化学会,是全球领先的化学学术团体,致力于推动化学科学的卓越发展。推送最新的国际化学新闻,分享顶尖的化学科研成果及丰富的化学学术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