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HIV感染者预期寿命的延长,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严重影响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与远期预后,加重了艾滋病的疾病负担[1]。
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流行情况
1. 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倍[2]。心肌梗塞的相对风险较一般人群增加20% ~ 100%,即使达到了长期病毒抑制者也如此,女性比男性发生率高。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1]。
2. 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因地域而异。与西欧和北美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感染者相对年轻,高血压较多,吸烟率和高胆固醇血症发生率较低[3]。研究显示我国HIV感染者中年龄≥50岁、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以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106/L等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4]。
3. 一项以荷兰艾滋病治疗评估队列(ATHENA)中10,278名HIV感染者2010年的数据进行模型预测分析显示:该人群中被诊断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将由2010年的19% 增加到2030年的78%[3,5]。
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1. HIV感染引起的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与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4]。
2. 长期抗病毒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双向作用。某些抗病毒药物如蛋白酶抑制剂以及阿巴卡韦,可能引起血脂异常、血小板功能及内皮功能障碍等,导致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同时,抗病毒治疗也可通过恢复CD4+ T淋巴细胞及减轻免疫炎症状态等机制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4]。
3. 非HIV特异性机制: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和性别等传统的以及HIV感染者可能伴随的嗜酒、抑郁症、丙型肝炎和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非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都增加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风险[3]。
如何降低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风险
降低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风险需要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在HIV感染人群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已诊断心血管疾病者需进行医学干预[3]。
1. 尽早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早期干预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至关重要,特别是药物治疗。
2. 通过健康宣传提高HIV感染者和医护人员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认识。在HIV感染者中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方式。多项研究证实戒烟、运动对控制HIV感染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有效[2,4]。
3.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中明确心血管风险因素的筛查与评估应作为未启动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临床管理常规。随访中也应特别注意评估心血管风险并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6]。
4. 多学科合作进一步探索心血管疾病副作用更低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和提升综合护理能力,降低相关疾病风险和死亡[2,3]。
(中国疾控艾防中心 潘玲)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血脂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6):661-672. DOI:10.3760/cma.j.cn112138-20230321-00165.
[2]Afolabi JM, Kirabo A. HIV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 Res. 2024 May 24;134(11):1512-1514. doi: 10.1161/CIRCRESAHA.124.324805. Epub 2024 May 23. PMID: 38781297; PMCID: PMC11132120.
[3]So-Armah K, Benjamin LA, Bloomfield GS, et al. HIV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Lancet HIV. 2020 Apr;7(4):e279-e293.doi:10.1016/S2352-3018(20)30036-9.PMID:32243826;PMCID: PMC9346572.
[4]李小迪,曹玮,刘正印,等. 长期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 40(8):496-504. DOI:10.3760/cma.j.cn311365-20211118-00404.
[5]Smit M, Brinkman K, Geerlings S, et al. Future challenges for clinical care of an ageing population infected with HIV: a modelling study. Lancet Infect Dis 2015; 15: 810–18.
[6]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21,60(12):1106-1128. DOI:10.3760/cma.j.cn112138-20211006-00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