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越南回来,说几句可能很多人不爱听的大实话

文摘   2024-12-12 14:01   广东  

越南这个国家,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受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历史上从吃饭到过节都有点“邻家学弟”的味道;

后来跟着咱们搞社会主义,最近又开起了“越版改革开放”,一看就像个“小一号的华夏”。

可你真深入了解一圈就会发现,这地方不只是个“迷你版中国”,它的每一碗河粉、每一次摩的惊魂都透露着一种别样的国家气质。

越南河粉:国民美食里的“小九九”

说起越南的招牌美食,非“河粉”(Phở)莫属。

虽然这东西历史并不悠久,最多也就百年,但硬是靠着汤底鲜美、口感筋道征服了无数食客。

而且它的名字“Phở”,不少人认为是粤语“河粉”的变体。

你看,“河”和“粉”,读着是不是挺耳熟?

吃河粉,便宜是真便宜

在街头随便找个小摊,花3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9块),就能端上一碗货真价实的河粉。

别看便宜,牛肉还真不少,汤底也够地道。

要说缺点,那就是“水货太多”。

吃一碗河粉就像喝了一肚子汤,半小时后你又饿了。

对干体力活的越南老百姓来说,河粉是不可能管饱的,还得搭点油条、法棍面包什么的,才能填饱肚子。

对比一下国内的兰州拉面,你就知道越南河粉有多“友好”。

10块钱的拉面,肉片薄得能透光,汤里漂着点葱花算是装饰,吃完你还得另点个牛肉盖浇饭才能满足。

这一对比,河粉对底层人民的诚意简直拉满了。

河粉里的阶级差距

当然,便宜的河粉只是“底层版”。

如果你去越南那些有名气的老店,价格瞬间翻倍。

比如连锁店“Phở THÌN”,一碗河粉标价7万越南盾(21元人民币),还是街边小凳子的水平。

如果搬到购物中心,价格直奔30块。

再比如胡志明市的“Phở Quỳnh”,看着就是普通路边摊,装修简陋到怀疑它的存在,结果河粉价格还是稳稳7万盾。

为了对比,我还跑去另一家稍便宜的“Phở gia truyền 499”,价格6.5万盾。

看着便宜了,但牛肉也没以前那么慷慨。我只好另点了个鸡腿,花了21块人民币。

一顿下来总计40块人民币,越想越觉得和国内二线城市没啥区别。

便利店和网约车:现代化的“伪像”

越南的便利店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全家、7-11几乎遍地开花,买瓶水最便宜1.8块,瓶装茶饮料3块起步。

你以为这样的价格会让人舒心?不,这其实是他们的“平民奢侈品”,毕竟越南人的收入水平和中国还差得有点距离。

再说交通。

在越南的8天,我疯狂使用Grab网约车,体验了一把这里的“价格魔幻”。

非高峰时间跑7公里,40分钟车费35块人民币,贵得让人直咂舌。

要知道,越南的汽油价格高达7.2元人民币一升,比国内高不少,燃油成本直接反映在车费上。

再加上越南的Grab平台对司机抽佣高达30%,这钱挣得太难了!

摩的:生死一线的“惊魂体验”

如果说网约车贵,那越南摩的的体验就得用“惊魂”来形容了。

越南的街道窄小曲折,车流密集到让人怀疑自己是不是走进了蚂蚁窝。

高峰时间,一旦堵上,整个城市就像得了“心肌梗塞”。

这个时候,摩的司机成了绝对的救世主。

可坐摩的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你得先克服对“绿头盔”的排斥感,接受自己戴绿帽子满街跑的设定,然后再全程提心吊胆,看着司机“见缝插针”的高超技术,祈祷自己能全须全尾地抵达终点。

很多时候,和旁边的车就差几厘米,生死一线间,真是每分每秒都透着惊险。

能活着从越南摩的上下来,你得感谢司机的高超技术,也得感谢自己命大。

住宿的“廉价豪华”

越南的住宿价格也很“魔性”。

我在胡志明市订了一家号称四星的酒店,花了398块人民币一晚,价格和国内全季差不多。

设施看上去挺齐全,冰箱、保险箱、浴袍一应俱全,但体验感却远不如国内的连锁酒店。

早餐还得额外付50块钱,丢了房卡赔60块,住完总觉得有种被“精致割韭菜”的感觉。

越南的国家气质:

越南的吃住行物价水平,其实和中国二线城市差不多,但背后的服务质量却显得不那么匹配。

这种精明与混乱并存的气质,反映出越南社会的两面性。

一方面,它在努力追求现代化,便利店、网约车的普及让人眼前一亮;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薄弱、管理能力不足又暴露了它的短板。

越南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更多是“堆砌式”的,缺乏足够的深度。

河粉在提价,网约车在抽佣,酒店在加收费,表面繁荣背后透露着焦虑。

越南人很聪明,知道怎么从有限的资源中榨取最大价值,但这种精明往往让他们忽略了长期发展的可持续性。

西贡人民的精算生活:收入少三倍,活得照样不慌

提起越南,很多人第一印象是物价便宜、人情浓厚,仿佛是个可以随心生活的小天堂。

然而,当你真正走进西贡,摸清它的生活逻辑,你会发现这里的人日子过得还挺精明。

虽说收入仅是中国二线城市的三分之一,物价却几乎持平,但他们照样活得有滋有味。

问题来了,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很简单:把我们头疼的几大开支项目彻底“阉割”,直接省下去。

先来看看西贡人有多少钱?

咱得先搞清楚西贡人钱包里有多少,才能聊他们怎么花。

根据2023年第二季度数据,越南人的平均月收入为2132元人民币

城市居民略高一些,平均2390元,农村地区则只有1830元。

如果具体到西贡,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月均工资达到了2660元,勉强算是“拔尖”。

性别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男性月收入为2400元,女性只有1700元。

怎么看都显得有点寒酸。

对比一下宁波的数据,2022年宁波市的平均月收入为8300元人民币,直接是西贡的三倍。

再看人均GDP,差距更是让人心头一颤。

西贡2022年人均GDP为7100美元,而宁波则是24369美元,不仅高出三倍,还多了点零头。

数据上看,西贡人真不富裕。

那么,靠着这点工资,他们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

房子:拆不动的城中村解决了一大难题

中国家庭的钱包里,房贷是块巨石。

可越南人,对新房这事儿根本没指望过——买不起。

以西贡为例,新房均价约2万人民币一平米,稍微热门点的地段甚至能飙到十几万。

这价格放在国内二线城市都不算低,但对于收入只有宁波三分之一的西贡居民来说,完全是“天边的云”。

那么西贡人住哪儿?答案是城中村。

西贡的大多数人都住在老城区的城中村民宅里。

说是城中村,但和贫民窟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这里的房子虽然老旧,却不破败,甚至还挺干净。

但日子过得是真“紧巴”,房子挤得连摩托车都停不下,汽车就更别提了,绿化和公共设施基本不存在。

这种居住环境可能听着让人摇头,但也有个明显优点:便宜!

我曾经住过一晚城中村的标间,只花了一百多人民币,面积比四星级酒店还大,干净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相比398元一晚的西贡四星宾馆,这种“性价比之王”确实能让普通人松口气。

至于城中村拆迁?这事儿在越南基本属于“天方夜谭”。

越南政府的执行力让人头疼,要能拆,早拆了。

百年大树依然立在老街道中,城中村的格局纹丝不动,成了越南人的“历史遗产”。

鸡娃:越南孩子过得比中国孩子轻松多了

在中国,教育支出已经快赶上房贷了。

鸡娃焦虑席卷了每一个家庭,从辅导班到竞赛班再到兴趣班,家长们恨不得把钱烧成灰,只求孩子能赢在起跑线。

越南的父母显然轻松得多。

作为游客,我没有亲身经历他们的教育生活,但从一些日常观察来看,越南孩子的学习压力显然没中国这么大。

在西贡和河内的公园,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玩耍的中学生。

这种场景在国内的中学基本已经绝迹。

越南的孩子有时间“浪费”,家长自然也少了一笔不小的教育开支。

不过想想也对,毕竟全世界大概找不到比中国更“鸡娃”的国家了。

汽车:摩托车承包了越南人的出行

如果说房子和教育是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两座大山,那么汽车就是第三座山。

买车、养车、加油、停车……每一样都在烧钱。

而在越南,汽车对普通人来说完全是“奢侈品”。

2023年,越南全国仅销售36.9万辆新车,而中国同期卖出了2110万辆。

越南人口是中国的7%,汽车销量却只有中国的1.7%。在西贡,汽车的普及率低得让人怀疑这是不是“禁车城市”。

那么,越南人靠什么出行?答案是摩托车。

摩托车便宜、灵活,买一辆花不了几千块,停车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穿街走巷,特别适合西贡这种交通堵塞严重的城市。

相比之下,汽车不仅购置费用高昂,停车位还稀缺得离谱。用当地司机的话说,“买得起车,未必停得下。”

摩托车成了西贡人的出行主力,价格低廉的它帮越南人省下了一大笔钱。

省下来的钱去哪了?

房子不用买,鸡娃压力小,汽车能绕则绕。

省下来的钱去哪了?答案是——用来生活。

吃吃喝喝、玩玩乐乐,这些才是西贡人的消费重点。

虽然物价和宁波差不多,但越南人靠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硬是把有限的钱过得有模有样。

越南人“坐着”的人生哲学:是闲适,还是一种“迷惑”?

如果让我用一个场景来形容越南人的日常,那一定是“坐着”——从早上七点到凌晨一点,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公园小巷,你总能看到他们随意地坐着。

喝杯咖啡、啜口茶、聊个天、啃个法棍,一副“人生苦短,不如静坐”的模样。

这样的生活方式,对我来说就像个谜:他们是真的悠闲,还是根本没想明白呢?

路边咖啡厅里的“职业闲人”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有一天我特意选了一个工作日的下午两点,坐进了西贡一家街边咖啡厅,点了一杯芒果茶(12块钱)和一个小法棍(6块钱),准备观察这些街边“闲人”。

目之所及,都是穿着干净体面的本地人,既不像无业游民,也不像忙碌的上班族。

他们有的刷手机,有的聊天,有的发呆,表情轻松,姿态随意,看上去丝毫没有生活的压力。

让我震惊的是,这种咖啡厅在越南随处可见,数量多得离谱,不论大街小巷,都能看到这种“发呆基地”。

更让我困惑的是,这些顾客天天坐在这儿,收入从哪儿来?日子又怎么过?

越南人有种令人费解的工作态度:他们宁可拿少点工资,也不愿意多加班。

只要一到点,管你给多少钱,他们就准时收工,然后跑去咖啡厅坐着。

刷手机、喝咖啡,比挣钱重要多了。

对他来说,这种行为完全没法理解。

“时间就是金钱”这套逻辑,显然不适用于这些越南工人。

他说,“我开高工资也没用,越南人压根不想多赚。坐着发呆可能比工作更吸引他们。”

当然,这种迷惑不是单向的。

或许,在越南人的眼里,我们中国人的“忙碌哲学”也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中国人为了房贷、车贷、孩子的补习费,忙得焦头烂额,甚至连周末都在工作。

越南人看着只会摇头,心里估计直嘀咕:活得这么累,有意思吗?

这种生活态度的差异,反映在街头文化上格外明显。

晚上十点,西贡街道依然热闹非凡,路边摊、小吃店、咖啡厅灯火通明;

而宁波的夜晚,除了昏黄的路灯,街头连人影都稀少。

西贡的夜市像是一场热闹的狂欢,而宁波的公园更像是进入了沉睡模式。

穷人的轻松与富人的焦虑

越南人坐着喝咖啡,中国人为了更高的工资拼尽全力。

前者看似悠闲,后者看似辛苦,这两种生活方式,哪个更幸福?谁又能给出标准答案呢?

穷有穷的快乐,富有富的烦恼。

越南人不为房子操心,不为车子费神;

中国人则忙着鸡娃、投资,哪怕累到脱发,也乐此不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难说孰优孰劣。

越南制造 vs 中国制造:差距背后的真相

如果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这种“坐着哲学”显然难以撑起越南制造的未来。

越南目前确实是全球制造业的新宠,但缺乏咬紧牙关拼命干的决心

相比于中国人那种为更好生活拼尽全力的劲头,越南的悠闲气质显得过于“佛系”。

工人不想加班,老板无法强迫,整个社会少了一股拼劲儿。

正因为如此,越南虽然是个不错的制造业“备胎”,却难以取代中国制造的位置。

说白了,它更像是个“廉价工厂”,但远远达不到成为世界工厂的水平。

最后:坐着的哲学,忙碌的反思

坐在咖啡厅里的越南人或许觉得,中国人的拼命生活太过辛苦,而我们则看不懂他们的“发呆人生”。

两种文化,两种逻辑,各有其合理性。

对越南人来说,人生本该轻松一点,不必非得把自己逼到绝境;

而对中国人来说,只有不断向前拼搏,才对得起自己的野心和梦想。

穷人有穷人的闲适,富人有富人的追求。

愚叔看世界
漫步在历史的街头,品味异域的风情,这就是旅游的魅力所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