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歌剧之旅的启程——结缘
黄小曼的歌剧之旅,始于她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成长于音乐世家,她三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时已经能够熟练地为母亲伴奏。尽管童年时期牺牲了玩耍的时间,但这段宝贵的练琴经历为她日后的音乐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黄小曼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有人说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音乐,这其实并不成立。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而父母温和的引导往往能让孩子的玩心变成日后热爱与钻研的底色。
青少年时期,黄小曼经历了特殊的年代,钢琴弹奏被迫中止,但手风琴成为了她在那段艰难岁月中的最佳伴侣。她自学一周即掌握技巧,并痴迷于其中。在内蒙古乌兰布和大沙漠建设兵团以及川藏线上的艰苦跋涉中,黄小曼不仅炼就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汲取了音乐的灵感与力量。她动情地说:“经过了这些以后就会好,真是什么也不怕。”
第一篇章的对话结束后,黄小曼用琴声诉说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她动情地弹奏起电影《海霞》的主题曲《渔家姑娘在海边》,将情感和回忆融入指尖,又经由钢琴精准地传递给现场师生,引领大家来到了青春洋溢的姑娘们快乐劳作着的美丽宁静的海边世界。
黄金时代的求索——深耕
黄小曼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歌剧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认为歌剧不仅是声乐的表现形式,更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从古希腊悲剧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再到现代中国的原创作品,每一部歌剧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黄小曼说:“歌剧是一个国家文化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讲述自己参与多部歌剧制作的经历,她展示了如何将西方经典与中国传统相结合,创造出既有国际视野又富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也分享了自己在对外交流歌剧艺术工作中的难忘记忆和经历。
黄小曼投身歌剧事业近五十年,排演了近百部中外经典歌剧和中国原创歌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歌剧人才,推动了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作为国家大剧院合唱团首任团长,她从零开始,将一群初出茅庐的声乐新人培养成中国顶尖水平的职业合唱团,为国家大剧院的歌剧演出贡献了卓越力量。此外,她还凭借对歌剧的热爱和深度理解,无师自通地承担起了歌剧剧照的拍摄工作,并拍摄出大量精彩绝伦的剧照,因此曾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百名摄影家之一。
在第二篇章的对话结束之际,黄小曼演奏了歌剧《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舞曲。跳跃的旋律饱含着激情,展现了女主角的个性魅力,也传递了她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黄小曼一边描述歌剧情节一边弹奏,让同学们更为立体地体会到了歌剧音乐的魅力。
歌剧中的交响——传承
黄小曼在上海科技大学开设的《中外歌剧赏析》课程备受好评,学生们无一例外地被黄小曼对歌剧的那份纯粹的热爱打动。学生王述白分享了他的学习体验:“黄老师用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复杂的歌剧一点一点地拆解,让我们即使没有音乐基础,也能很容易地理解并感受到歌剧之美”。学生康婧昱表示:“即使课程结束了,我仍然在听歌剧,有时甚至是在生活中‘无意识’地又遇见了歌剧”。黄小曼分享了自己在开课和考试前夕熬夜的经历,以及看到同学们在课程中成长的喜悦。从刚上课时的迷茫眼神到后来被歌剧点亮,有的同学甚至还会随着音乐眼泛泪光,这些变化都让黄小曼深感欣慰。
在对话的最后,黄小曼弹唱了歌剧《茶花女》中的一首咏叹调《永别了》。哀戚婉转的旋律让人感受到沉痛的离别之情,黄小曼进一步分析了大调小调转换在歌剧中的运用,揭示了歌剧的神秘面纱,让艺术的表达变得有迹可循。
黄小曼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歌剧音乐指导,更是一位充满热情的教育者。歌剧赋予了她最美丽蓬勃的人生,融入她的生命底色,成为她逆境奋斗的勇气、不断求索的渴望。正如她所说:“你一旦遇到了歌剧,你就会爱上歌剧,你会觉得这种声音和音乐的构成是一种灵魂的交流。”
在这期充满感动与启迪的上道讲坛中,同学们对歌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歌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以及人类情感的表达。期待有更多同学能够走进歌剧的世界,拥有属于自己最独特的审美体验。
撰 稿 | 李岱默
摄 影 | 李晨遥 高子上
排 版 | 杨润康
责 编 | 管舜瑛
今天“分享”“点赞”“在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