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王羲之的那份醉与醒

文化   2024-12-05 19:40   北京  


全文共3169字 | 阅读需6分钟


如果有一天,你乘着宇宙飞船来到太空中遨游,面对浩瀚无垠的壮观景象,你会想到哪一句古诗抒发情怀?

2022年10月12日,意大利宇航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Samantha Cristoforetti)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晒出了“路过”中国上空拍到的照片,并用中国古文写下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内容发布后,立刻引来了中外网友的广泛关注。

▲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文。(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舒展眼力、开阔胸怀、体会自由……既能跨越古今,更能超越国别,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正是《兰亭集序》能够流传千古的魅力所在。


在中国三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中,“永和九年”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瞬间。

在这漫长岁月里,有过数十个王朝、数百位皇帝的更迭,所用年号甚多。但这些年号都是各个政权的象征,唯有“永和九年”超越其政治意义,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独树一帜,光彩夺目。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

公元344年,22岁的晋康帝司马岳卒于宫中,年仅2岁的太子司马聃继位,史称晋穆帝。次年改元“永和”,是为永和元年。

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名士,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修禊”(临水洗濯,祓除不祥的民间风俗节日)集会。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制序挥毫。

▲兰亭序碑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次聚会,一集诗册,一帧书法,一幅图画,展现了东晋文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永和九年注入了特殊的内涵。

永和九年的兰亭雅集

兰亭,地处绍兴兰渚山下。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屯兵在此地时种植兰花,汉代在此地设置驿亭,故取兰花、驿亭其神——谓之“兰亭”。

兰亭四周浅溪淙淙,幽静雅致。东晋时,王羲之在此筑园以居,园林景致为后人称道。

▲绍兴兰亭景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的春日,王羲之邀请了一众文人雅士齐聚兰亭,共同参与了这场后世津津乐道的“兰亭雅集”。

与会者中,有名门望族谢安、桓伟、庾友,也有隐逸江湖的孙绰、许询和李充等,以及远道而来的太原王蕴、广汉王彬之、高平郗昙、余姚令谢胜等人,甚至包括了高僧支道林。

众人沿渠而坐,依照古俗,将酒杯置于上游,让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

▲绍兴兰亭景区中的曲水流觞雕塑(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一曲水流觞的传统,被这次文人聚会赋予了新意。

在这场聚会中,众人临流赋诗,畅叙幽情,支道林更是展示了佛法的神通和禅定,令人眼界大开。

一时间,兰亭内欢声笑语,墨香酒香。

聚会高潮时,王羲之提议大家共同创作一幅画作。众人纷纷响应,挥毫泼墨,最终完成了一幅展现兰亭美景和文人才华的“兰亭图”,成为东晋文化的瑰宝之一。

兰亭聚会后,王羲之还将当日的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记述曲水流觞和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即在王羲之酒醉中写成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千年书法的神品。

请横屏观看
▲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传唐褚遂良摹本)。(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唐太宗对王羲之极为推崇,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誉为“尽善尽美”,并将《兰亭序》临摹本分赐给近臣,传说还以真迹殉葬。

兰亭雅集不仅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佳作和趣事,也见证了文人间的深厚友谊和默契,被后人誉为“千古第一雅集”

兰亭,也因此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同名扬四海。

而在这“桃源”兰亭之外的永和九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永和九年独特的历史背景

永和九年,刚11岁的小皇帝司马聃在正月大赦天下,以祈国泰民安。然而,五月,出现大疫;七月,地震发生,这一年可谓多灾多难。

随着八王之乱、战乱频繁以及东晋内部士族的纷争,中原地区陷入长期的混乱之中,江南地区则分裂成多个小政权,与东晋中央政府的关系时好时坏。

士族势力在此时期开始崛起,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王氏兄弟掌控朝政和军事,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

宫廷内部,桓温与殷浩两位大将军之间的争斗尤为激烈。

桓温在消灭蜀地的成汉政权后名声大振,加之镇守荆州,手握重兵,令朝廷忌惮不已。这也使得隐居十年的殷浩,被辅政的会稽王司马昱请出山,以抗衡桓温的独大之势。

▲帝王名臣像册之王羲之。(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王羲之与殷浩为同龄好友,他多次劝殷浩避免和桓温争斗,以免引起内乱,但殷浩并未听从。

永和六年,殷浩北伐大败,被桓温弹劾流放,贬为庶民。

两年后,王羲之心灰意冷,辞官归隐。

王羲之的家国情怀未曾在朝廷展现,却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兰亭集序》。

而那位一度在官场风光无限的恒温,命运也好不到哪儿去。

桓温三次北伐,虽曾收复西晋故都洛阳,但在第三次北伐中因军队断粮被前燕大将慕容垂击败,最终在373年病逝。

永和九年社会的概括印象

永和九年,东晋王朝虽然仍面临着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但内部政治局势已趋于稳定。皇族和门阀士族之间,以及士族内部,大体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使得政权得以稳定。

这一时期,也是东晋士族政治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士族在政治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通过掌握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东晋形势图。(图片来源: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经济方面,永和九年前后的江南地区迎来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均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改进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桑蚕业和茶业也得到了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手工业如纺织、制瓷、造船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和交通的便利,商业活动也日益频繁。

文化上,永和九年前后的江南地区,呈现出了交流与融合的趋势。“衣冠南渡”后,中原士族带来的中原文化逐渐与当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文化。

东晋涌现出了一批名士、艺术家和思想家,如谢灵运、王羲之、顾恺之等,在思想和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文人墨客们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绘画、书法和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兰亭集序》中的文人情怀

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制序挥毫。

今天捧读这满是画面感的文字,我们依然不得不为1671年前,那一群在兰亭相聚的先人的家国情怀和对生命的认知而点赞。

这一群吏非吏、隐非隐,怡情山水,俯仰天地,以文义冠世的文化人,他们“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以名士之名在那个时代开出的士人精神之花,芳艳至今。

他们身处中国历史上政治混乱的时代,在学无所用、志无所酬的环境中,以兰亭雅集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尽情挥洒自我。他们的出仕、入仕情况不同,但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亭雅集”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文人聚会,一次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一段历史的佳话。

王羲之这一传颂千古的《兰亭集序》,仅324字。这篇序文不仅描绘了兰亭的秀丽风光和聚会盛况,更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他在极尽张扬精神归隐的欢愉时,以其对人类漫长历史的觉醒与审视,自由不失执着,活泼而深沉地阐述了对人生无常的理性思考。他道出了生命的短暂和孤独,强调人要追求个体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兰亭集序石拓碑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王羲之本人在乱世当中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与汉代清虚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在今天,也算是人间清醒。

尤为重要的是,他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寥寥数语,点明了《兰亭集》结集的意义——记录当代人,以激励后来者。这无疑是对文人情怀的宏大书写。  

兰亭雅集作为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并非偶然出现。它是一代士风的锋芒毕现,是魏晋风骨遗存的黄钟大吕,是瞬间而至永恒的光芒。其表达的美好情怀,诗书具修的共鸣,已经成为激励后人的不竭动力。

永和九年,因为兰亭雅集,而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开花结果。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爱历史,作者:XXX。获取更多好看文章,请关注最爱历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新中国援外第一战:越法边界战役,陈赓建议围城打援

穿越近两千年的“说唱明星”——东汉击鼓说唱俑

史上最强逆袭:铁木真是怎样崛起的?

流动中的民族主义研究——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晓律教授访谈

工业革命的宝贵经验——工业化仍然是强国之本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人民东方历史
谈中外古今人事,扬大众历史风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