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边陲,读懂家国,也遇见更好的自己~

政务   2024-12-11 19:12   北京  


边疆,对大多数人来说,神秘而遥远。

今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首次设立“卫国戍边”专项,一批新招募的青年志愿者走出校门,奔赴万里边疆。这其中,就有河北省招募的229名志愿者。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从内蒙古到新疆,从吉林到黑龙江,这些年轻人为乡村教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忙碌着,他们在祖国边陲,读懂家国,遇见更好的自己。

走上讲台 播撒知识种子


办公室窗外,天山巍巍。12月2日,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里,冯祎芸正忙着备课。

“马上要讲的是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防治。”这个月,冯祎芸除了日常教学,还要指导大三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帮助他们为即将到来的实习做好准备。

冯祎芸今年22岁,毕业于保定学院。今年7月,她坐上火车,经过30多个小时,从平原进高山,穿过茫茫戈壁,抵达新疆巴州库尔勒市,成为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早期教育专业的一名支教老师。

“上学的时候,听了很多学长学姐的故事,我也有了支教的想法。”冯祎芸说。

在她的母校保定学院,2000年,15名毕业生远赴新疆且末县任教,扎根西部,默默奉献。24年来,近400名毕业生背起行囊,奔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续写“青春之歌”。今年,冯祎芸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同样一路西进。

“如果没有来这里,我不会真正体会到祖国的广袤辽阔。”冯祎芸说,“我得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把更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新疆这片广阔天地里有所作为。”

和冯祎芸一样,今年毕业于石家庄学院的孟若彤也选择做一名支教老师,她的坐标在黑龙江省东宁市第二小学。

“我现在带五年级的英语、六年级的科学,4个班,每周有10节课。”性格开朗的孟若彤来到学校后,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她自备卡通印章,试卷上、作业里,除了有分数、批注,学生还会得到可爱的点赞、鼓励图案;她带着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一起练字、运动,分享快乐时光……

“志愿服务让我的生活非常充实,很快乐。”来到东宁市之前,参与志愿服务就是孟若彤生活的一部分。大学四年,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关爱服务以及“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800小时。

大学毕业后,拿出2—3年的时间,参与西部计划,孟若彤认为很值得。“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紧张到腿发抖,现在游刃有余。”孟若彤告诉记者,“如果说学生们通过我学到了新知识,那我也因为他们,在不知不觉里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这就是成长。”

走进田间 助力乡村发展


绿江村,与朝鲜隔江相望,美丽的鸭绿江蜿蜒回转,从它旁边静静流过。

白山松水、沃野千里,带着对东北热土的憧憬,今年,华北理工大学毕业生张乃仁来到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绿江村。

12月3日,西部计划志愿者张乃仁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绿江村调试电商直播间设备。受访者供图


“这里特色农产品不少,但是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没能形成产业优势。”张乃仁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协助村里布置场地、联系物流、运营账号,在村里搭起电商直播间,“这几天刚试播,收声还有点儿瑕疵,正忙着解决呢!”

眼前的张乃仁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不过刚到绿江村时,这个外地小伙子也适应了好一阵儿。“山高路远,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不了解民俗,没工作经验,老乡们不信任、不配合,面临着很多困难。”张乃仁坦言,一想起自己在家也是宝贝,就觉得格外委屈。

但想想来这里的初心,张乃仁收拾心情,重新出发。他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家,坐在炕头上跟他们谈心,踩着梯子为他们修屋;农忙的时候,他跟着一起下地干活,翻土、播种、浇水;为参与献血活动的村民准备面包,细心讲解注意事项……慢慢地,老乡们跟张乃仁熟络起来,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卫国戍边,战士们扛起的是保家卫国的钢枪,我们要给边境村注入的是发展的希望。”张乃仁说,他想尽自己一份力,为这片土地增加一份平凡的幸福。

距离绿江村600余公里的珲春市密江村,是一个传统朝鲜族村落。为了更好地与村民交流,志愿者史攀磊、郭明毅一到岗,就在工作之余自学起朝鲜语。

西部计划志愿者郭明毅与村民交流

清点村里闲置房屋、完善手工作坊推进方案、掌握秸秆离田利用情况……4个月里,史攀磊、郭明毅走村入户调研,为村里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最近,他们拍完一组村里的宣传视频后,又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琢磨着怎样保护利用好村里的洞箫文化、朝鲜族百年古宅,发展边境村旅游。

“听着村民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谢谢’,把菜园里种的葡萄塞到我们手里,我就觉得一切付出是值得的。这不仅是一段志愿服务经历,更是一段珍贵的人生旅程,它让我学会奉献、担当。”史攀磊说。

走入基层 办好“关键小事”


“您好,这里是政务服务中心,有信息需要跟您再确认一下……”

新一批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助进入审核阶段,12月3日11时,谢书贤翻看着4个社区上报的材料,不时与申领对象所在单位联络,核实信息,再整理推送给县农业农村局。

今年,从华北理工大学毕业后,谢书贤申请来到新疆吉木乃县,成为一名基层服务志愿者。

“我的工作很繁杂、很琐碎,但又很有意义。”谢书贤发现,无论是收集外出务工人员信息,还是登记失业人员名单,或是追踪大学生就业状态,每一项工作都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次技能培训活动上,谢书贤看到了不同年龄段的学员:带着孩子上课的年轻妈妈,想要丰富自己晚年生活的退休老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中年人……

“他们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怀着对新生活的期待来到这里。”帮有需要的人找到工作、为符合条件的人领到补贴,到岗近半年,谢书贤感到充实、满足。

事实上,选择加入西部计划时,谢书贤已经通过一家中学面试,本可以顺利入职从教。然而,思来想去,她觉得,趁年轻应该多去体验不一样的风景。

“现在证明,我选对了。”谢书贤对记者说,这一趟不虚此行。

驱车前往中哈边境线上的萨尔乌楞村,看着界碑、国旗、边境线,谢书贤突然觉得“祖国”的概念如此清晰具象。她说:“一下子感受到,正是有了边境的安宁,才有了我们的安稳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好这里的幸福。”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是一个个毕业生选择西部计划的理由。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北塔山牧场,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生邢子龙在档案室精心整理着一个个项目资料;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河北环境工程学院毕业生王子乔走进综合服务保障中心,组织着多样的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在吉林省抚松县,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毕业生马浩琛进林地勘测、排查安全隐患,为旅游项目开发奔走着……

8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毕业生马浩琛参加西部计划,来到吉林省抚松县。图为马浩琛进林地勘测。团河北省委供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这些年轻人正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精彩绽放。




不要走开~
📸📸📸
欢迎打卡今日
“西部计划漂流记”朋友圈

(想要了解更多“漂流”动态

可以搜索微博话题#西部计划漂流记#

进入话题页面查看哦~)

↓↓↓



End

来源:《河北日报》2024年12月5日第6版(记者:孙青),原标题《在祖国边陲,读懂家国收获成长》,部分图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吉林西部计划”


编辑:李诗雨(浙江科技大学)
制图:熊峻苓(中国美术学院)
校对:李映萱(东莞城市学院)
责编:田   雪
校审:盖奕洁
投稿:xibu85212120@126.com

西部志愿汇
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联络平台和沟通通道,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及参与、关心西部计划的团干部、团员青年及社会各方人士,提供工作资讯、促进联络沟通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