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这幅书法,直接让颜真卿开了窍!

文化   2024-12-10 19:13   浙江  


颜真卿《祭侄稿》用笔淋漓动情处颇有该帖几分笔意

“风樯阵马”的米芾亦得益于此帖

这么牛的帖到底是什么呢?

《喉痛帖》又称《一日无申帖》,存于唐摹《万岁通天帖》中,是南朝梁代王志的作品之一,该作品讲述的是作者感觉喉咙不适随手写的札记,可作者不曾想到,一些不经意的手札,成为了后世流连的佳作。


@王志《一日无申帖》整帖


此札开篇的“一”字较轻细。

其后的“申”字粗壮有力,竖画劲健,收笔渐枯,给人“燥裂秋风,润含春雨”之感,自此行起,逐渐进入创作状态。

第三行“来患”二字笔画细且为草法,此后连笔渐多,字形简约。到最后一行,字形极为放浪。

该帖中的“气”“慰”“夜”“来”“患”“喉”等字上部收缩,下部开张,显示出极强的个性。篇章中间部分的字形都显得大而重,且笔画纵横斜出,有如战场的中心,戈戟交错、争折激越,构造之趣,尤为特出。

其书逸笔草草,潇洒出尘,得“二王”温文尔雅的艺术气质,又具备大胆出格的险峻风貌。《梁书》卷二十一《王志传》云:“志善草隶,当时以为楷法。”

时人徐希秀常称王志为“书圣”,似有恭维之嫌,然传世之作《喉痛帖》中恣肆的字形,强悍的笔势,展示了速度与激情、胆识与气魄,令后学者瞻仰。

唐代颜真卿《祭侄稿》用笔淋漓动情处颇有该帖几分笔意,宋代“风樯阵马”的米芾亦得益于此帖。

在创造性方面,王志远远超过其父兄,这一点和王献之相类似。与同时代书家的札帖相对照,此帖不拘成法、果敢泼辣。通篇观之,结字险峻,上窄下宽,左右拉开距离,形成强烈的对照。笔画忽粗忽细,章法茂密,楷、行、草相杂,别具一格。既传承二王笔法,又吐露出自我创新的意识。

台湾学者蒋勋在《手帖:南朝岁月》一书中,如此描述《喉痛帖》:“《一日无申帖》(《喉痛帖》)是《万岁通天帖》的压轴之作,比起王慈的书法,弟弟王志更紧敛俊挺,短短一篇书帖,像一瓣一瓣花片绽放,灿烂夺目,他从王献之得到鼓励,可以更挥洒出生命的青春之美了。冬日寒凉,拿出《一日无申帖》会特别细读几行字——‘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字与字间许多牵丝连贯,是献之‘一笔书’的精神。‘吾夜来患喉痛,愦愦’八个字,线条的爽利速度,变化万千,仿佛千百年前身体上的痛,心境的喟叹,都在纸墨中。”


书法征稿官方视频号

解读征稿信息

发布大师珍贵视频

分享最新投稿技巧(用墨、用纸、章法、做旧等)


书法征稿
发布最新征稿启事和评审名单, 欢迎优秀书家投稿作品 承接活动推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