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一名男子前往银行存入50万现金,
却遭遇银行柜员百般盘问资金来源,
一怒之下准备注销银行卡,
而银行柜员竟称注销也需给出合理理由。
最终,法院的判决可谓大快人心!
五年前,林先生的朋友在生意上遭遇资金周转难题,林先生慷慨解囊,借给朋友40万。
双方约定朋友每年偿还一部分,林先生也并不着急催款。
直至今年,朋友连本带利归还了50万现金。
考虑到自家保管大额现金存在安全隐患,林先生决定将这笔钱存入银行。
他来到附近的一家银行网点,由于金额较大,便选择在柜台办理存款业务,将50万现金交给了柜员。
然而,柜员在看到这笔巨额现金后,立刻开启了一连串的提问模式:
“这么多现金从哪里来的?”
“你为什么存这么多现金?”
“能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吗?”
林先生起初耐心作答,表示这是朋友归还的借款。
但柜员并未就此罢休,继续追问:
“能提供借款合同或其他证明吗?”
这让林先生感到愤怒不已,他不禁反问:
“这是我私人事务,为何要向银行交代得如此详细?”
可柜员坚持称,若林先生无法提供证明材料,就无法完成存款操作。
林先生气愤至极,决定不再存款,转而要求取出卡内的20多万元。
此时,柜员又提出,因资金安全问题,取款也必须说明用途。
林先生彻底被激怒,他将卡里的存款转到微信余额后,要求注销银行卡。
没想到,柜员再次开口阻拦:
“注销银行卡也需要提供合理理由。”
林先生再也无法忍受,拿着现金和银行卡离开了银行,并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
从法律层面分析,银行的行为虽然有反洗钱的考虑,但明显违反了《民法典》中关于个人隐私的保护规定。
《反洗钱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金融机构有权核对客户身份并了解客户金融交易目的和资金来源,但该权利的行使必须合理、适度。
林先生作为银行长期客户,且其行为并无违法或高风险迹象,银行不应过度干预其私人事务。
尤其是林先生已明确说明资金来源,银行理应给予信任,而非无休止地盘问。
此外,根据《商业银行法》,银行应尊重客户的自主选择权,不得无故限制客户办理存款、取款和销户等基本金融业务。
林先生要求注销银行卡,银行却强行要求提供“合理理由”,这显然侵犯了客户的自由权利。
法院审理后认为,银行有权对大额存款进行资金来源调查,但其行为必须遵循合理与合法原则,不得无端侵犯客户隐私,同时无权拒绝客户依法享有的取款和销户权利。
最终,法院判定银行应为林先生办理取款和注销卡业务,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
这一判决不仅惩戒了银行的违规行为,更有力地保障了消费者权益。此案件引发了广泛讨论,银行在“反洗钱”与保护隐私权之间究竟该如何平衡?
如何在遵守法律的同时,避免过度干涉客户合法自由?
正如法院判决所表明的,银行有权询问,但不能过度干预客户个人事务。
我们不希望其他客户在处理个人财务时也遭遇类似麻烦,同时也期望银行在履行职责时能更好地尊重消费者的自由和隐私。
互动话题:如果是你,面对如此“百问不休”的柜员,你会如何应对?
会直接注销账户,还是会耐心配合?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想法,让我们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 THE END —
往期精选
↘记得点亮“在看”,支持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