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直播 | 中欧环境学术沙龙第三期:谁在吞噬微塑料?--探索我们星球的隐形威胁!(河海大学和CESEES共同发起)

文摘   2025-01-13 23:58   爱尔兰  


会议简介/Introduction

欧洲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华人学会(Chinese-Europe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 Ecology & Sustainability,简称CESEES)是一个致力于促进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在欧洲或曾旅欧的华人学者之间交流的公益学术组织。为了促进跨领域和多方向的深度学术互动,我们目前正在创建一个独具特色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中欧环境学术沙龙栏目。这一栏目主要集中在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例如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碳排放以及健康风险等领域的研究。我们将以这些议题为切入点,积极邀请各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汇聚“云”上,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第三期学术专题会议,我们将关注我们星球的隐形威胁——微塑料。在人类进入塑料时代的短短几十年间,塑料制品凭借其便利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也在无形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机。塑料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会产生难以察觉的微小颗粒——微塑料,这些“隐形杀手”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的水体、土壤、大气,甚至我们的食物链中。


微塑料污染因其小尺寸和广泛的来源而具有强烈的不可见性和复杂性,但它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健康的潜在影响却不容忽视。从微塑料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到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迁移积累,再到它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威胁,这一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研究与政策的焦点。然而,关于微塑料的环境行为、迁移机制、生态毒性、分析技术,以及治理与管理方式的理解仍存在许多未知。科学界需要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从生态保护到政策制定,全面发掘微塑料的危害机制,评估其对生态链与人类健康的长期影响。


本次沙龙旨在汇聚各研究领域的智慧,共同探讨微塑料的全球性挑战与未来可能的解决路径。让我们一同关注这场无形却迫在眉睫的环境危机,为守护我们的星球贡献新的思考和行动!


会议议程/Agenda

会议时间/Date:

2025-01-19 09:30-12:30(中欧时间,CET)       

2025-01-19 16:30-19:30(北京时间,CST)

线上直播






点击明信片可预约直播

会议议程






会议议程

主持人:董妹楠(河海大学

CET:

09:30-09:40

CST:

16:30-16:40

会议

致辞

会议介绍及致辞

CESEES理事、克兰菲尔德大学教授杨竹根

Opening remarks

Professor Zhugen YANG

第一部分:主旨演讲

CET:

09:40-10:05

CST:

16:40-17:05

报告1

邓红兵

武汉大学

生物质纤维材料及其在大健康领域的应用

Biomass fiber material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great health

CET:

10:05-10:30

CST:

17:05-17:30

报告2

杨晓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微塑料污染与土壤健康:机遇与挑战

Microplastic pollution and 

soil heal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ET:

10:30-10:55

CST:

17:30-17:55

报告3

李敦柱

浙江农林大学

微纳米塑料污染现状与“以竹代塑”计划控塑前景

Nanoplastic pollution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bamboo instead of plastic” program for plastic control

CET:

10:55-11:20

CST:

17:55-18:20

报告4

邹润雨

荷兰乌特勒支大学

微纳米塑料与人体健康:欧盟-AURORA 项目和 CUSP 项目组的见解

Micro-and nanoplastics and Human Health: insights from the EU-AURORA project and the CUSP cluster

茶歇

CET:11:20-11:30   CST:18:20-18:30

第二部分:专家小组讨论

CET:

11:30-12:30

CST:

18:30-19:30

小组讨论

主持人:董妹楠

主讲嘉宾:邓红兵、杨晓梅、李敦柱、邹润雨

客座嘉宾:李望、彭谷雨、吴楠、王峰、朱礼鑫

CET: 12:30

CST: 19:30

会议结束
















问题征集






为了更好地开展专家小组讨论环节,为各位观众提供富有见地和深度的议题,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话题和问题的征集工作。如果您对微塑料领域有特别关注的话题或问题,并希望在讨论环节中得到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请访问以下链接填写您的建议和问题:微塑料学术专题专家小组讨论问题征集问卷。我们将对收集到的建议和问题进行整理,并在讨论会上进行深入探讨。期待您的积极参与和宝贵建议!


线上转播






谁在吞噬微塑料?--探索我们星球的隐形威胁!https://www.koushare.com/live/details/40209

蔻享学术转播平台

主持人介绍/Host



董姝楠,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农业环境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在农业水土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归趋及高效修复等方面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20余篇,任《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期刊编委、《土壤学报》青年编委等职务。

主讲嘉宾/Keynote Speakers



邓红兵,男,1981年生,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计划学者、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现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湖北省示范性劳模与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主持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等纵向项目19项及企业委托课题10项;近五年在Sci. Ad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Adv. Funct. Mater.、Adv. Sci.、Nano Lett.等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武汉大学总教练;指导学生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和全球重大挑战论坛等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金奖5项、省级金奖15项。曾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全省基层理论宣讲优秀理论宣讲报告、湖北省首届“工友杯”职工创业创新大赛创业组第一名等表彰。



李敦柱,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博导,市重点学科负责人。国家级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爱尔兰圣三一大学(QS-81)。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污染物检测与控制、污水资源化处理,在Nature Food、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30余篇,授权国际国内专利2项。现为国际SCI期刊 Eco-Environment & Health, CleanMat和中文核心期刊《环境污染与防治》青年编委, 《当代化工研究》编委,欧洲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华人学会(CESEES)青年理事,并担任多个期刊客座编辑。




杨晓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田污染物(农药、微塑料)与土壤健康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引进国外博士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参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欧盟Horizon2020创新项目等10余项。迄今为止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2部,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入选爱思唯尔2023/202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024年全球Top2%科学家名单;受邀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德国自然科学基金、爱尔兰自然科学基金、瑞士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并担任多个土壤科学、环境科学及生态学国际期刊审稿人。


邹润雨,医学学士,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博士,现任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全球健康和环境流行病学助理教授,乌特勒支大学风险评估研究所人群健康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源性化学物(如微塑料,内分泌干扰物,大气污染物等)与母婴健康。目前共发表SCI/SSCI论文近二十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JAMA Pediatrics,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Environmental Research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篇。


客座嘉宾/Guests 




李望,博士后,现任职于比利时根特大学循环过程工程实验室,主要从事生物塑料分拣回收模型,循环经济,数字孪生(digital twin),生命周期评价(LCA)。玛丽居里全奖博士期间从事土壤微塑料在 土壤-地下水系统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德国TU9硕士期间从事稳定同位素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的降解分析研究。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领域顶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以及合作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发表论文。



彭谷雨,博士,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UFZ)环境分析化学系博士后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微纳米塑料分析方法的建立。2015年、 2020年在中国海洋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及博士学位,并于挪威水环境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2020-2022年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博雅博士后研究,已在Water Research,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发表文章共20余篇。



吴楠,现为英国南极调查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南大洋和南极的微塑料污染及对碳泵影响。于2024年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获得博士学位:课题为微塑料与悬浮颗粒物的团聚行为及相关环境影响。吴楠拥有丰富的微塑料研究经验,涵盖实验室实验、环境监测、荟萃分析及建模等多种技术,并多次在英国、美国和欧盟的国际会议上报告研究成果15余次。研究成果曾发表于《Nature Water》和《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等期刊,曾评审美国化学会ACS以及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基金。



王峰,汕头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2018年国家公派至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学习。主要从事环境磁学、环境污染与环境演变研究,当前主要关注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源汇过程与分布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共发表SCI论文近二十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Catena、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


朱礼鑫,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获“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西太分委会海洋塑料和微塑料区域培训和研究中心专家,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UN22)协调员。拥有超过十年的海洋塑料和微塑料采样和研究经验,主要从事河口及海洋中有机物和微塑料的源汇过程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影响研究,在Science等领域内著名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50余篇,他引6000余次。参与制定我国和亚太地区海洋微塑料采样标准化方法,多次带队在我国近岸河口、东太平洋、泰国河口、大西洋开展塑料和微塑料野外采样和分析工作,先后完成了深海海底5000米和跨北极双极点科考,并在我国和亚太地区多次开展海洋塑料和微塑料培训活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博士后面上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等多个项目,受邀参加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AGU等国内外知名学术和政府间会议10余次并多次做报告。积极协助团队负责人多次服务国家在应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方面政策和环境外交重大需求,相关成果写入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官方文件。


组织机构/Organization

主办方

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欧洲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华人学会

Chinese-Europe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 Ecology & Sustainability (CESEES)


协办方

享学术

玛丽居里学者华人学会


支持媒体 

“环境人Environmentor” 微信公众号


会务联系人

董姝楠 Dr. Shunan Dong

dsn@hhu.edu.cn

刘晓 Dr. Xiao Liu

xiaoliu@unistra.fr


栏目策划团队

王众众 刘晓 李望 周润 陈全 师铭泽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欧洲招聘信息

为了促进在欧或曾旅欧华人环境学者之间的交流,我们成立了“欧洲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华人学会”群,请添加微信zeng_finland,或扫描下方管理员二维码。小编审核后会邀请您入群。添加请备注姓名+欧洲单位+现身份(硕士/博士/工作)。
同时,对留学欧洲有意向的,可以加入欧洲环境留学申请交流群,请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添加请备注“姓名+当前国内单位+留学申请”(请一定备注"留学申请"四个字),验证后将会发送邀请。
 扫描管理员微信,快速进群。

CESEES
欧洲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华人学会(CESEES)官方公众号(官网https://cesees.org)。 学会志在促进中欧间环境、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学术交流,面向在欧、曾旅欧与有意旅欧的华人学者,发布最新的学术成果、会议和招聘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