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我校原计算机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1989年,学校为适应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组建了计算机系。2001年学校院系调整,成立了计算机学院。2017年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8年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重邮讯飞人工智能学院(简称人工智能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合署办公。我院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粗糙集与软计算专业委员会的创始和挂靠单位、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单位、重庆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15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0余人,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38人,有博士学位的专人教师占比超过80%。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1个、省部级团队6个。学院现有6个教学机构,包括4个系、1个基础教研部和1个实验中心,已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现有国家级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1个、省部级高校众创空间1个。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0余项、省部级项目1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90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学院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关系,近年来100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应邀来我院做学术报告、开展合作研究,担任兼职(客座)教授并指导研究生。学院通过构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以国际合作项目、国外交换生、国际会议、学会活动、联合科研机构、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工作,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适合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专业研究人才。学院成功组织了RSFDGrC、RSKT、ASGIS、IFKT、CRSSC系列年会、大数据智能系列高峰论坛等60余场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学院设立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与工程)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
本学科是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得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授予工学硕士学位,包含“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代码081201,2005年批准)、“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代码081202,2001年批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代码081203,1996年批准)3个二级学科,目前均是省部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计算理论研究,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其它学科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开发问题适应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高级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方法、人工智能原理、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遥感图像处理、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嵌入式系统设计、高级算法分析与设计、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分布式与并行计算、空间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取证学、自然语言处理等。
本专业领域属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电子信息类别(专业学位)的招生领域之一,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领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专门知识,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开发工具,能够运用所学的综合知识,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遥感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密码学与网络安全、分布式与并行计算、高级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与实践、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嵌入式系统结构等。
本专业领域属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电子信息类别(专业学位)的招生领域之一,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领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机器学习基础理论,系统掌握人工智能专业技能,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开发工具与实践平台,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构建解决科研和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思维,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支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人工智能原理、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高级软件工程、高级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遥感图像处理、机器学习、高级算法分析与设计、分布式和并行计算、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与实践、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数据科学与工程、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前沿、脑认知基础、空间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等。
本专业领域属于国务院学位委员设置的电子信息类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之一,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本专业领域培养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其他专业深度交叉融合,秉承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大数据专业知识、科学的数据思维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能够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等相关领域从事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大数据应用系统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大数据人才。
本专业领域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方法、高级数据库系统技术、高级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原理、遥感图像处理、分布式和并行计算、高级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与实践、云计算与物联网应用技术、数据科学与工程、自然语言处理、Rough集理论与数据挖掘、空间信息智能处理与分析、不确定性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前沿、脑认知基础等。
面向智能科技前沿,围绕多粒度认知计算、大数据智能决策、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三支决策与粗糙集、可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基础领域,以及人工智能与网络空间安全、智慧社会、智慧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交叉,开展人工智能+行业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是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支撑平台之一。团队拥有一支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优青、重庆英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巴渝学者青年学者等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研究团队。牵头建设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目前正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SFC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
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的图像认知问题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是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支撑平台之一。实验室结合国家和重庆市发展需求,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具有共性、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在“基于机器学习的图像处理方法”“图像特征提取与应用”“多模态数据智能分析”“图像认知与大数据服务”“多媒体安全”5个方向上开展研究,发挥图像认知技术在信息科技中的引领作用。本实验室拥有一支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巴渝学者等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研究团队。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科技奖5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6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论著被他引5000余次。
依托旅游多源数据感知与决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空间大数据智能技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发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势,融合空间信息技术特色,开展时空大数据、遥感智能计算、跨媒体群智感知等研究,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团队现有硕士生导师20人,博士生导师4人,入选重庆市研究生导师团队。近年来,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等项目20多项,省部级项目、企事业委托横向合作项目5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与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中心等联合共建重庆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近3年,团队培养硕士毕业研究生200多人,攻读博士学位10多人,指导研究生在SCI期刊和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承担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和荣誉30多项。
依托重庆邮电大学在信息通信领域的优势资源平台,以行业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为核心任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团队配备硬件资源超过5000万元,科研场地3000平方米;现有人员近3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5人,高级职称20余人。团队的学术研究领域,涉及下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先进计算与存储、智能安全等方向。近年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重庆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致力于在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可视计算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创建于2012年,2017年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近三年,团队研究生先后获得Kaggle-LLM Science Exam赛事金牌、Kaggle-Credit Risk Model Stability赛事两块金牌、2023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大数据挑战赛亚军、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算法挑战赛亚军、2023年第五届“一带一路”国际大数据竞赛冠军、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算法挑战赛亚军等荣誉。实验室现有固定成员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近60%固定成员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实验室服务数字中国战略需求,紧密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能够把自身价值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具备家国情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近3年来,实验室培养的硕士研究生50%以上就职于百度、字节跳动、美团、华为等互联网企业的搜索、推荐、自然语言处理、大语言模型算法工程师岗位,以及国家电网、中国烟草、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国有企业的研发工程师岗位。
学院每年组织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专家教授开展学术讲座,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研究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导学团队及班级建设,争创优良学风集体。打造“新生杯”篮球赛、研究生干部素质拓展、朋辈学业辅导、“本硕博联学共建”主题党团等特色品牌活动,丰富研究生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CCF大数据与计算智能大赛、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支持研究生多元化发展。
参加学校展演活动展示风采
“本硕博联学共建”主题党团活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各行各业对大数据智能领域高水平研究生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学院重视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主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制造、教育等领域从事研发、测试、管理等工作,签约华为、百度、腾讯、移动、电信、联通等知名企业,就业质量高。升学率也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研究生积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获得重庆市基层就业优秀大学生等荣誉。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热忱欢迎广大2025届优秀本科毕业生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全文
指导老师|刘老师 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