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2024年底,极少有人意识到“21世纪即将走完1/4”,倒是有无数人在感慨:“我仿佛回到了1980年代——美国选举一片红;东欧反对俄国;以色列轰炸黎巴嫩;韩国实施戒严;中文圈热议琼瑶……”人生如同钟摆,激烈的现实令人目不暇接,也时常提醒着我们,那些“真正活过的岁月”——为什么一看见这些现实,我们立刻回想起1980年代,而不是其他年代?1980年代,究竟是一个怎样“空前绝后”的时代?八十年代,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奔放百花争艳的年代。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八十年代,这三个比较合适:年轻、真诚、单纯。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义,成为知识分子及普众心中的乌托邦。八十年代,犹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下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那时的生活是慢的,人们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真实的,爱情是美好的。那是一个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并身体力行的年代,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往昔。八十年代,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不可复制的美好时代,在开放包容的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和学者。那是一个真正有文学的时代,文人有风骨,学者有思想,文化有气质。八十年代的文学体现了海纳百川,不问来路,照单全收的风格,这无疑是长期封闭形成的文化饥渴强烈所致。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涌现了王蒙、路遥、刘心武、贾平凹、余华、苏童、方方、史铁生,梁晓声、王朔、莫言、陈忠实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既有反思过去,思索当下,还有展望未来,可谓朗朗星空,星斗灿烂,熠熠生辉,令人惊叹。
在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之际,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诗人开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诗人的梦都在八十年代,关于理想,关于爱情,读诗的时候,身边还有妩媚羡慕的眼神。在物质化年代没有来袭之前,一壶烧酒就可以畅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海阔天空,几杯下肚,无所不谈,有若高山流水的默契和简单。北岛的冷峻与反思《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舒婷的丰富细腻和清纯明净《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顾城的矛盾和希望《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芒克的纯粹真实《天空》: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犹如一块盾牌。日子像囚徒一样被放逐,没有人来问我,没有人宽恕我。海子的浪漫和灵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北岛在《波兰来客》感叹: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海子的理想幻灭,卧轨自杀;顾城的天空塌陷,与爱人同归于尽;芒克干起了画画的营生;北岛远走欧洲,得以保全自己的诗歌城堡......诗人已经远走,诗歌已经死亡。后来,是一个浮躁与喧嚣的时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八十时代,人们挣脱枷锁,对外张开怀抱,拥抱一切新鲜空气和温暖阳光
那个时代既有佳丽柔情万种的爱情故事,也有侠客仗剑天涯干气云霄的江湖传说。有琼瑶亦舒的爱情演义,三毛的流浪情节,有金庸梁羽生古龙三剑客纵横江湖的侠肝义胆快意恩仇。亦舒的开司米毛衣,总是那么独立小资,笔下男女在故事里海誓山盟荡气回肠,却又无可奈何,她的故事里都是都市小资们的缱绻与苦恋。三毛穿着大朵碎花长裙站在沙漠的风沙里黑发飞扬,带着吉普赛女人般的流浪气息在四海为家里寻找爱情的归依。与大胡子荷西的那段漫长生死恋,曾令许多人唏嘘不已,也曾唤醒多少人梦中的花开花落和诗与远方。有人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金庸的魔笔,写透人生,那些故事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我们最朴素的正义观和爱情观。许多国人最朴素的侠义观,来自于金庸的江湖。有人曾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英雄代表了人间的正气和担当,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尤其需要大刀阔斧的英雄们。这一时期,不仅内地诞生了一些精心制作的电影电视剧,同时从日本、欧美、港台等外部引进很多经典的影视片,成为八十年代人们业余生活中的巨大精神享受和美好记忆。电视剧《上海滩》以快意情仇的江湖复仇故事打动观众,造就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曾在香港评选中《上海滩》名列第一位,当之无愧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由周润发和赵雅芝扮演的主要人物许文强和冯程程更是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黑帽、风衣、白手套、白围巾的经典“许文强”形象,潇洒阳刚,成为无数少女的梦中男神。梳着麻花辫的“冯程程”少女娇羞中带着俏皮, 爱憎分明,清纯坚强,成为很多人那个纯真年代的美好记忆。周润发、赵雅芝、吕良伟等演员的精彩表演,使得跌宕起伏的上海滩爱恨情仇演绎得扣人心弦。叶丽仪演唱的那首回肠荡气的主题歌,更让《上海滩》成为典范之作。1986版《西游记》曾轰动全国,评价极高,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西游记》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不可或缺的观看节目,成为中国人的集体电视记忆。《西游记》代表着那个充满生机,不断挑战的八十年代。一部典型的英勇励志故事片,在那个呼唤开拓创新的年代,无疑成为人们英雄情结的某种呼应。八十年代引入大陆的,有一部紧紧抓住观众心灵的美国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讲述的是二战中一伙从监狱里放出来的囚犯在敌占区机智英勇与敌人周旋,屡立奇功的惊险英雄故事。这是国内为数不多从美国引进的电视剧,每集独立成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惊险刺激,引人入胜。在那个电视电影不多的年代里,这部电视剧魅力指数应该超高。那时候我们还是学生,差不多每次都是趴在学校商店的窗口看完的,津津有味,回味无穷,对故事里人物形象爱不释手,完全感受不到二战中战争的残酷,反而却是有趣惊险。大学毕业后,余兴未了,自己还从网站上下载了全套。每集开头的那种配乐紧张刺激,扣人心弦,每当音乐响起,观众便收紧心情投入故事中那跌宕起伏的紧张情节之中,开始享受故事盛宴。帅气的盖尔森中尉,英气逼人炯炯有神的双眼,那句“我是盖尔森中尉”的口头禅,令人难忘。▌八十年代的体育事业,也是如火如荼,屡屡突破,创造历史。八十年代,最有名的便是中国女排五连冠,主攻手郎平以铁榔头著称,自那时起便有了“女排精神”的称呼,成为刻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代名词,激励了很多人的爱国热情,成为国人的学习榜样。女排五连冠,应该是八十年代最令国人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那时候写作文,有关努力奋斗相关的文章,会常常引用中国女排的英雄故事作为论据,几乎成为一种定式。八十年代的体育领域,最值得自豪,值得一说的要数中国足球,可以说是国足历史上水平相对最好,也是广大足球迷最解气的年代。古广明、陈金刚、沈祥福、贾秀全等优秀队员,以及苏永舜、曾雪麟等优秀教练,为中国男足打出了自己的气势和水平。那时候没有什么恐韩症,也不怕日本队,在亚洲稳居一流强队,人们看球时不用提心吊胆,不用捏把汗,那种睥睨任何对手,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和气质,至今令人怀念和追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流行音乐领域敞开怀抱,接纳来自世界八方之风,尤其港台的流行音乐极大丰富了大陆的流行歌坛,也推动了大陆原创音乐的生长和发展。港台的流行歌曲像股清新的风吹遍内地的大街小巷,强烈地契合了年轻人追求个性的内心情绪,大江南北,手提式录音机播放的流行音乐,让人们如沐春风,如醉如痴。那个时代,年轻人最时髦的标准形象,是一身牛仔或者喇叭裤,带花的白衬衫,爆炸头,一副太阳镜,嘴里哼着当时最流行的音乐。流行音乐的花园里,大陆及港台犹如三朵绽开的花,争奇斗艳,交相辉映,缤纷多彩。许多著名音乐人,如李宗盛、齐秦、苏芮、周杰伦等,对罗大佑推崇备至,他被尊为台湾音乐教父,实属众望所归,实至名归。校园民谣起源于日本,兴盛于台湾,八十年代传入大陆,给大陆平淡的流行乐坛带来一股清新诗意之风,也直接催生了九十年代风头正劲的大陆校园民谣。如梦如幻的八十年代,虽不完美,也不富裕,但很丰满,内心富足。虽然清平,但气质不凡。文学、音乐、影视、思想、娱乐、体育,等等,各个领域生机勃勃,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从之前压抑混乱的年代走过来,人们充满希望,富有理想,饱含热情,拥抱一切,造就了难得的欣欣向荣。八十年代,一个觉醒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五彩斑斓的年代,一个珍贵的年代。八十年代,年轻人没钱,但碰到达官显贵,也敢说:有钱有什么了不起!
现在再也没人说这句话了。
年轻人都知道个性再生猛,也生猛不过社会;再昂贵的理想,也付不起下个月的账单。
时代剧变,如今的世界早已面目全非。80年代,也随着教育的普及、商业大潮的来袭,逐渐散去,曾经的精英文化已经彻底成为过去。
至今,人们仍在怀念那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烟火与诗情迸发、思想自由百花争艳的年代。因为那个年代的人活得有灵魂,大家都一样,不谈钱、权,只看谁活得更潇洒,谁更有姿态。
世界似乎越来越物质,也越来越功利。富有勇气的人少了,现实的人多了。叛逆的人少了,屈膝的人多了。鼓掌的人多了,反思为什么鼓掌的人少了。
我们终于发现,精神、理想、自由、独立,小说、诗歌、文学、艺术,都抵不过一张抄来的、毫无创意、满是商业术语的PPT,更抵不过大时代的变迁。
那是一个存在于夹缝中的短暂时代,却是一个回不去的黄金时代。
如果有一个时代,一方面是理想、信仰、使命、浪漫,另一方面,却是疯狂、反叛、饥渴、无序,那么,这个时代,非八十年代莫属。
八十年代,一切都刚刚解禁。人们压抑了二十多年的感情、思想、创造力都喷涌而出。
刚刚摘下了意识形态的紧箍咒,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然而,商业气息的大幅弥漫并没有塑造一个利益至上的社会,文化界迸发出的巨大光芒,三十多年后回望,依然璀璨绚烂。
诗人北岛曾说:“回想八十年代,真可谓轰轰烈烈,就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里一闪而过。”
先知书店特别推荐“回望八十年代”三书(含独家),包括马国川《我与八十年代》、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和柳红《八O年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光荣与梦想》,这三本书构成一个整体,从思想、经济、文化艺术等不同方面出发,共同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
◎ 一场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八十年代最大的意义就是思想解放,为了补上错过的几十年,人们拼命吸收国外的各种知识,急于创造自己的风格,于是,文学、艺术流派一时如满天星斗,让人目不暇接。
美学热、国学热、新启蒙、伤痕文学、报告文学、人道主义等等,纷纷兴起。像雨后的野草,不顾一切地疯长,元气淋漓。艺术方面,星星画展、各种摇滚也此起彼伏。
这套书涉及的八十年代人物,包括阿城、陈丹青、王元化、李泽厚、韩少功、北岛、刘再复、崔健、田壮壮等,涉及文学、音乐、美术、电影等领域,通过这些时代的弄潮儿,全面展现了当时文化界的风貌。
◎ 历史潮流中的八十年代
在历史上,八十年代是否是独一无二?
书中聚焦于八十年代,但又不局限于八十年代。涉及的人物都是各领域的大家,有改革开放付出心力和探索的三代经济学人,还有如哲学界的汤一介、文学界的阿城、美术界的栗宪庭等文化艺术界的引领者,他们思维开阔,言谈所至,常将八十年代放在历史的坐标上,将视角不断拉远拉进,让我们更能看清八十年代的意义。
八十年代如此酣畅淋漓,它的辉煌是否能继续?它的历史地位到底怎样?
有人将它与美国的嬉皮士比较,八十年代的反叛精神确实有些相似,奋发向上的精神却决不相同。也有人往前追溯,将八十年代的思想启蒙与更早的五四运动放在一起,衡量其对历史的影响。
八十年代,有冲动,也有稚嫩,但终归是生机勃勃。它作为一块文化高地,孕育了很多当下的文化基因,现在文化界的各种现象,很多都可以在那时找到苗头。通过这三本书,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历史,重温一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也可以了解现实,思考我们这个时代的出路。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回望八十年代”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