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琦,中学化一级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从教以来兢兢业业,勇于担当,在教学和教研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教研上:在翔安区各类岗位练兵比赛中获一等奖;厦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厦门市第五届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厦门市第八届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三等奖;多次开设市、区级公开课和讲座,效果良好;近六年在《化学教学》、《化学教与学》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近三年以核心成员参与市级课题2项,积极参与市级名师工作室研修。
教学上:努力钻研课堂教学,授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指导学生参与实验创新大赛,成绩优异,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方丽花老师,中学化学一级教师,初中化学备课组长。曾获厦门实验创新大赛三等奖,厦门“十届基础教育优质微课课程资源”三等奖等荣誉,并连续五年获校级先进,发表CN论文多篇,并开过多节市区级公开课。
“教”学路漫漫,“研”途皆风景,2024年12月10日上午,厦门市中学化学黄捷名师工作室联合翔安区蔡辉舞名师工作室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本活动在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开展。
本次活动主题为:化形化学课堂之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厦门外国语学校方丽花老师和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宫琦老师开展《“碳”索未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同课异构活动。
首先,方老师课前利用“消失的蓝墨水魔术”引入二氧化碳,调动学生积极性,并设计了“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个教学环节,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行建模。在探究实验原理过程中,利用微型实验、数字化传感器,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探究最适合的实验药品,让学生能够很直观的从曲线做出判断,让数据图像说话。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生发感知、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多维的真实的内在体验,逐步形成化学学科观念、科学思维、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转变学习方式。
宫老师在讲授过程中,首先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引入,凸显二氧化碳的重要性,探究实验药品的过程中利用气球膨胀的定性实验较直观的探究最适合的实验药品,学生参与度高;探究实验仪器过程中,让学生自行组装并画出实验装置图,并利用多媒体软件自行搭建,学生在真实仪器和平面仪器的配合下,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各种仪器装置的区别和联系。最后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一起梳理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以及验满和检验的方法,进行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异常”,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契机。在实验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蔡辉舞老师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课堂容量很大,但在“三新背景”下,方丽花和宫琦两位老师精心设计了素养立意的教学活动,以任务导向,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构建和形成了实验室制备气体认识思路的结构化,彰显了化学学科的育人任务。在实施教学理念、达成教学目标、落实核心素养、实施“教学评”一体化上,两位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
孙美琪老师说:
宫琦老师和方丽花老师,在比较碳酸盐和酸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选择上,分别精心设计了气球实验和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从定性到定量,从理论到可视化,深入对比,揭示选择合理的反应原理的重要性和思考的维度,对日常教学是很好的启发和拓展。
两节课,学生都有充足的活动时间,深度参与到思考、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从知识的落实,学科思维的启发,到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的模型认知这一学科素养的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满满。
学生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知识和素养都是在活动中完成和获取的。其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到了活动中,即不只是身体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思维的深度参与,学生是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推理、论证、解释等思维活动。本节课创设了一系列的学生活动,如“反应原理的探究’“发生装置组装、展示与评价”“体验多孔隔板装置的原理”等等。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反应速率的快慢,选择合适的试剂;体会发生装置的优缺点,学会实验评价;体验带孔隔板那套装置的“随关随停”,掌握其发生原理。从学生课堂活动的表现看,他们积极思考、用心体验,逐步形成化学学科观念、科学思维、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通过本次研修活动,研修成员对于中学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思考和碰撞中前行,在未来的化学教学道路上,为学生呈现更加精彩的化学课堂,实现教师团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的优质提升。
撰稿:宫琦 方丽花 蔡辉舞 孙美琪
一审:教研室
二审:许丽碧
终审:陈丽婷
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
培育九年 奠基一生
生存有本领
生活有品质
生命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