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自卑因素

文摘   2023-09-23 20:55   法国  
【前言】
现代汉服复兴之初,社会上下一片嘲讽,前辈们无畏前行,感召甚众。近年来,汉服之名,家喻户晓,社会上下一片叫好,而畏首畏尾、装聋作哑之风,却铺天盖地,表面是水涨船高的文化自信,隐晦处却暗自发酵着各种自卑:
其一为传统文化停滞之卑,
其二为历史发展落后之卑,
其三为民族认同架空之卑。
这三种卑,皆出于自我认知,而非事实。


传统文化停滞之卑
·传统≠停滞·

传统,本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活态文化概念,但在东方文化普遍印象里——
传统=古典=过去式=停滞。
例如传统文化保护较好的日本、韩国,他们的民族服装也止步于特殊民俗场景,极少参与现代化社会场景的服装市场竞争,自我囚禁于过去式记忆,几乎没有再继续更新的趋势,更没有未来继续发展的意向。

·岛国的小丸子也很难得穿一次传统服装·

不只是服装,东方的各种传统文化,都携带些许考古悲情,习惯于自我否认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只求以复制粘贴的模式留存下去,以完成所谓传承的使命,这真是自欺欺人!
任何文化,或许其发展过程会被阻断,但其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不会消失,可以说,只要人不叫停文化,文化便不会自动停滞。如果文化发展陷入停滞状态,那一定是人为的,而非自然的,更非必然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和服与韩服那种看似良好的传承状态,并不值得汉服羡慕和效仿,任何主动放弃自我进化的民族服装,汉服都应该引以为戒。
“传统无需发展”的文化心态,在西方也存在,在东方更普遍,无论在哪都很愚蠢。

历史发展落后之卑
·封建是蹭上来的·

中国近代之落后屈辱,一向归咎于数千年的封建统治,而汉服作为一种停滞许久的传统文化,早在上世纪初就被打上封建余孽的烙印,就此错过清朝灭亡后最及时的复兴机遇,从而被深度西化的旗袍马褂抢占了近现代文明新风的话语权。

·某人脏了汉服,历史只能把他和汉服一起扔了·

本世纪初汉服再次复兴,依旧难以摆脱封建文化遗产的印象,其它传统文化只是被否定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但至少眼下人们还是很想保护好它们的,但汉服文化连基本的保护措施都不配拥有,任由市场和资本玩弄是非,资本说往西,汉服便不敢往东,只有极少数人以卵击石,为其奔走呼号,争取一二。
自民国初年断续复苏以来,汉服一直难逃封建捆绑,实为冤枉!穿汉服的那些时代,将中国的文明水平一步步推向世界之巅,从未甘于落后,即便在稍有落后的明朝,社会上下积极进取之努力,并不亚于五四革命之奋勇,大有全面赶超西方之势,清朝统治下剧烈的文明倒退,不应由汉服背后的文明代罪蒙羞!

·究竟是谁捡起了历史已经淘汰的糟粕·

那些来自于影视、砖家、键盘侠等渠道的封建印象,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蓄意抹黑?清朝灭亡不过百余年,谎言与真相尤未澄明,万不该偏信自损,潜意识里就觉得汉服体系是封建落后的,不足与先进文明的现代时装体系相提并论,甚至不配与盲目西化的民国时装体系一较高下。
这样的自卑,在民国初年让汉服复兴戛然而止,在本世纪,虽可借由部分人群的封建趣味,在网络世界加速传播走红,但最终却会把汉服推向古装的怀抱。袁复辟虽亡,袁小辟们却散落各处,稍有卑态,他们便可蹭上来。

·秋瑾喜欢旗袍么·


民族认同架空之卑
·汉服汉族不可分·

汉服,既为汉族民族服饰,为何总是避谈汉族?
当祖国的历史被扣上数千年封建黑暗统治的帽子,主体民族也难辞其咎,儒学百家变得酸臭起来,朝政机构变得腐朽起来,残暴入侵被视为拯救社会,连赵武灵王穿了裤子也算一大进步……
长达二百余年的奴化PUA,再加上百余年的西化PUA,很难让人不陷入自我否定,越过汉族人这个尴尬的身份,直接认同为中国人、华人、某地域人。
即便心里很喜欢汉服,也难以对“汉族”产生共情,从而将注意力转往与汉族认同无关的方向,比如走秀表演、cosplay、艺术摄影等,久而久之,愈发淡忘汉族认同的边界,向清风、巫蛊风、姨太太风等病态风格渗透。

·谁能想到有一天这衣服还能蹭到汉服头上·

可惜汉族与汉服,不是能逃避的关系。
脱离了汉族认同,汉服确实屁都不算。
不敢穿汉服的汉族,也不会得到尊重。
所以不要试图拆散二者,它们不可能彼此独立发展,任何民族都做不到这一点,要么共辱,要么共荣,要么一起自卑,要么一起自信。

结语
如果当真很难走出三百年的精神PUA阴影,还是推荐读一读杜车别的书,抛开历史文化偏见,重新审视我们的文明,换个角度去思考,在更彻底的文化自信状态下,东方需要什么样的汉服,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汉服,汉族需要什么样的汉服,从文明的积极层面,探索汉服的文化可持续发展性、历史先进性和民族优势。

↓相关文章
汉服历史停滞么——必然落后的谎言
无华夏不成汉,无汉不成中华!
↓关注更新

博衍汉章
法国博衍汉章传统研习会是在法国政府注册的公益文化社团。联络、咨询请私信。(服务号联系方式—博衍小友:boyan-franc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