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日 | “关系国运昌盛的大事”

旅行   2024-10-16 18:52   上海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陈云在领导经济工作中,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他提出的诸多有关农业持续发展和粮食生产增长的思想,对新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陈云曾说:

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

无农不稳 、无粮则乱。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有限,国家对农业的投资重点在水利方面。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主要依靠土地改革和劳动互助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去推动。但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反映就是粮食和布匹供应紧张。


△ 1955年7月21日,陈云在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关于粮食统购统销问题的发言。


1957年9月6日,他在全国粮食会议上强调:“全党要重视粮食工作。”9月24日,他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的发言中又提醒:合作化只是给发展农业创造了条件,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业已经成为建设中的弱点。“二五”计划期间必须高度关注农业的发展


如何通过发展生产来增产粮食?陈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57年9月11日,在全国第四次农村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与美国、苏联地多人少的国情不同,中国人多地少,是日本、德国型的国家,增产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办法,主要搞化学肥料、搞水利。


发展农业生产,还必须从政策上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提出:提高劳动生产力,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如果五亿农民没有积极性,要想使粮食过关是不可能的。政策是第一,其他都是措施问题”。陈云的这些主张在十多年后中国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 1958年6月,陈云在兰州市郊桃林农业生产合作社视察。


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就经济工作讲了五点意见,第一点就是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粮食问题。他认为: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要放松一头,不能让农民喘不过气来。“农民稳住了,事情就好办了”。“这是大计,这是经济措施中最大的一条”。


要发展农业,当时的当务之急是改变不符合农村生产力实际状况的生产关系。1980年9月,中央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专门讨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肯定各地建立的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到1981年底,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 1984年,陈云为中国农学会题词:“发展农业是头等大事”。


但一段时间内,在一些地方粮食问题还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农民种粮、养猪、种菜的积极性还在下降,“无工不富”的呼声愈来愈高,大大超过“无农不稳”。这种情况使陈云很担忧。1985年9月23日,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讲话中再次强调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思想。1988年2月28日,他又书写了“民以食为天,人民吃的如何是关系国运昌盛的大事”的条幅。



责编 | 潘伟玲
校核 | 刘晶晶
制作 | 杨逸清


陈云纪念馆
陈云纪念馆,是经中央批准建立的全国唯一系统展示陈云生平业绩的纪念馆。地处陈云故乡——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