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政务   2024-07-10 17:22   重庆  
一、基本理念和知识

1.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保健活动。
2.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
顺应自然是中医学中“天人相应”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天”。指自然界;“相应”,即自然界的变化影响人体时,人体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反应,比如夜间天凉,我们会自觉加衣,南方潮湿多雨则人们多喜好吃辣。“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标志,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若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发生疾病。调和气血、调和五脏、调和营卫,其目的就是保障人体各个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减少疾病的发生。“因人而异”是指在中医养生保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类型以及人在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不同阶段的体质差异,包括不同个体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来制订个性化的防治原则和保健方法。

3.情志、饮食、起居、运动是中医养生的四大基石。

情志,指人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对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不仅可以提供生命所需的能量,还可以补益人体的精、气、神,保障机体功能的协调平衡,达到强健体魄、益寿延年的目的。起居调摄是指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妥善处理生活细节,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做到起居规律、劳逸结合。运动养生是指运用各种器械或者徒手的运动方式来锻炼身体,从而达到增强体质、愉悦心情、延年益寿的目的。

4.中医养生保健强调全面保养、调理,从青少年做起,持之以恒。全面保养、调理,是要求我们在养生保健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养生必须注意到生命活动的各个环节,综合顺时保养、起居保养、饮食调节、情志调节、形体运动、药物养生、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对身体进行全面调养。
5.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未病先防”,即在未患病之前积极地预防,通过情志、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摄,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是医学的最高目标。“既病防变”,是在疾病尚无明显症状之前就采取措施,通过观察,掌握某些疾病出现的前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小病成大病、轻病成重病。“瘥后防复”,是在疾病初愈、机体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或者在疾病尚未发作的稳定期或间歇期,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

6.中药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服用中药应注意年龄、体质、季节的差异。

利用中药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的偏性,来调理、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失衡。

7.药食同源。

常用药食两用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

蜂蜜具有补中益气、滋阴润燥、缓急止痛、抗菌解毒的功效,体内湿气较重、腹部胀满以及腹泻者不宜食用蜂蜜。山药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固精的功效,体内有邪气入侵,为实证时,不宜食用山药。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功效,腹胀及便秘者不宜食用莲子。大枣具有补益中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体内湿痰阻滞、消化不良以及患有牙病、虫病者不宜食用大枣。龙眼肉具有补益心脾、滋补气血、养心安神的功效,体内有痰湿阻滞以及火气旺盛者不宜食用龙眼肉。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延年益寿的功效,感染外邪、体内实热,以及脾虚有湿、泄泄者不宜食用枸杞子。核桃仁具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健脑润肠的功效,体内有痰火积热或阴虚火旺者不宜食用核桃仁。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体质虚寒、大小便清稀、容易滑精以及有内脏下垂、月经淋漓不尽、脱肛等气虚下陷症状者不宜食用。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阴虚内热者不宜食用生姜,孕妇宜少食、慎食生姜。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感染风热感冒、血压偏低、过敏体质者以及脾虚、胃寒证患者不宜食用菊花。绿豆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的功效,脾胃虚弱、素体阳虚以及病后初愈者不宜食用。芝麻具有滋补肝肾、补益精血、润肠通便的功效,有便溏、腹泻、阳痿、滑精、带下病等精气不固症状者不宜食用芝麻。大蒜具有通气行滞、消食散积、温暖脾胃、解毒杀虫、消肿止痛的功效,阴虚火旺者,眼睛、口腔、牙齿、喉咙、舌头等部位患疾病者,以及患感冒、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时行病后不宜食用大蒜。花椒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燥湿的功效,体内阴虚火旺者忌服花椒,孕妇亦慎服。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

8.中医保健五大要穴是膻中、三阴交、足三里、涌泉、关元。

膻中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常用于治疗胸腹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胖、过瘦、呃逆、乳腺炎、产后缺乳、咳喘病等。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往上3寸,胫骨后缘处,具有健脾益肾、疏肝理脾、调理月经、保养生殖系统的功效,常用于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妇女经带疾病,对于增进腹腔脏器的功能,尤其是生殖系统的保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妇科主穴”之称。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往下3寸,腓骨小头凸起的前下方约3个手指宽处,具有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功效,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的代谢水平。涌泉位于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具有补肾壮阳、固本培元、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对于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无力、妇科病、失眠、嗜睡症、高血压、眩晕、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综合征、畏冷等疾病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关元位于腹部正中线,肚脐往下3寸处,具有补肾、固元、防寒的功效,可以治疗夜梦、遗精、阳痿、阴冷、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等男科、妇科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及各种虚寒之证,还可以健脾补虚、养肝疏泄、补肾益精、通调三焦,可防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肝胆方面的疾病。孕妇不宜进行关元穴的保健。

9.自我穴位按压的基本方法有:点压、按揉、掐按、拿捏、搓擦、叩击、捶打。

点压:利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端着力于一定穴位,垂直向下按压,可以瞬间用力点压,也可以逐步加力按压,多用于腰腿痛、头痛、牙痛等疾病,或用于急救。按揉: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指腹着力并吸附于一定穴位,垂直向下按压,同时以肘关节的运动带动手指远端进行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多用于脘腹胀痛、胸胁胀闷、便秘、泄泻、外伤所致红肿热痛等疾病。掐按:以单手或双手着力于指端,施用掐按时着力,或持续,或轻重交替,在穴位上着力掐按,或两指同时抠掐,多用于头晕、昏迷不醒、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癔症发作等疾病。拿捏:四指伸直、并拢,通过拇指的外展、内收形成钳样,拇指与四指捏着施术穴位,不断用力,做对合动作,移动或不移动均可,但拇指与四指的力量要始终保持均衡,多用于关节脱位、四肢骨折,尤其是陈旧性肘关节或指关节损伤所导致的功能障碍。搓擦:用拇指或多指或大鱼际在一定穴位或其他部位进行快速的往返移动,操作时,手指要自然伸开,着力于施术部位,用力着实且平稳,动作均匀且连贯,频率要快,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腰酸背痛、肢体麻木、末梢神经炎、神经衰弱等疾病。叩击:单手或双手五指并拢,拇指抵于食指桡侧,稍作屈曲,着力于施术部位,叩而击之,施术时注意手腕放松,多用于腰背酸痛、腰腿疼痛、皮神经炎、局部麻木、风湿痹痛、肌肉劳损等疾病。捶打:施术时握拳,手握空拳,以小鱼际外侧接触皮肤面,用力捶打,多用于局部酸胀、肌肉萎缩等疾病。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穴位按压:

①流感、乙脑、脑膜炎、白喉、痢疾以及其他急性传染病的患者。

②急性炎症的患者,如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等。

③某些慢性炎症患者,如四肢关节结核、脊柱结核、骨髓炎。

④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及肺病的患者。

⑤恶性肿瘤、恶性贫血、久病体弱而极度消瘦、虚弱的患者。

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过敏性紫癜的患者。

⑦大面积的皮肤病患者或溃疡性皮炎的患者。

10.刮痧可以活血、舒筋、通络、解郁、散邪。

刮痧作为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经脉以治疗疾病的非药物疗法,具有解表驱邪、调和气血、开窍醒脑、清热泄毒、舒经活络、行气止痛、运脾和胃、化浊祛湿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需注意如下事项:

①下列情况禁止刮痧:胸部乳头、孕妇腰腹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等,皮肤病患者、空腹、过度疲劳、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患者。

②下列情况刮痧手法宜轻:第7颈椎(大椎穴)附近、年老体弱者、低血压、凝血机制障碍疾病患者、特别怕痛的患者。

③如要再次实施刮痧,需待上次痧疹消退(5~7天左右)后再进行。

④可能出现晕刮,症状多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等,应立即让患者平卧,并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人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涌泉穴。如无明显好转,要及时送往医院。

⑤经过正确的刮痧治疗数次后,若病情没有减轻或反而加重,应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并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11.拔罐可以散寒湿、除瘀滞、止肿痛、祛毒热。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效,能够实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工具有火罐、水罐、抽气罐,方法包括留罐、走罐、闪罐、刺络拔罐。注意事项有:

①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饱腹、空腹时都不宜拔火罐;同一部位,不能无间断地反复拔火罐;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

②肌肉瘦削或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进行拔罐;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次拔罐。

③女性的月经期及其他出血症忌拔罐;高热、抽搐、痉挛等急性病忌拔罐;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忌拔罐;孕妇腰骶部及腹部均慎用拔罐。

12.艾灸可以行气活血、温通经络。

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方法包括:艾柱灸、艾条灸、药卷灸、温针灸、灯火灸。下列情况禁止施灸:身体极度疲劳或者衰弱,形瘦骨立等;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妇女经期;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癫痫发作期间;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

13.煎服中药避免使用铝、铁质煎煮容器。

中药成分复杂,含有多种生物碱及各种化学物质,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与铁等金属器具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失效,还可能产生一些有害的沉淀物;铝锅表层的氧化铝会与某些中药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铁锅的铁元素在与部分中药反应后也会形成新的物质,都可能改变中药的药性,服用后会出现不可预料的状况或者副作用。正确的做法是选用砂锅煎煮中药。需注意:砂锅骤然受热或受冷会形成裂纹,刚煎过药的砂锅不要立即用凉水清洗,可在架子上放凉后再把药垢清洗干净;砂锅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洁精浸泡,以防污水渗入细孔中,可用喝剩的茶叶渣擦拭,或用淘米水浸泡、烘热,再用刷子刷洗。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14.保持心态平和,适应社会状态,积极乐观地生活与工作。

中医认为,情志是由五脏之气所化生,如果情志失调,则容易损伤脏腑气血,影响人体健康。

15.起居有常,顺应自然界晨昏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持之以恒。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出自《黄帝内经》,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依存联系,即人依靠天地之气、水谷之气而生存,遵循四时变化规律而生长发育。人们如果能够顺应自然环境、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整生产、生活,那么就能健康长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

16.四季起居要点:春季、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中医认为,春夏宜养阳,秋冬宜养阴。春季一天当中,白天阳气来得比冬天更早,夜晚散的更晚;夏季处于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节;秋季自然界的阴气逐日上升,气温下降,夜晚阴气来得更早,应当早一点睡觉,顺应阳气内趋之势,以保养精气,而早一点起床,有利于顺应阳气的舒长,使得肺气得以舒展;冬季自然界阴寒独盛,阳气闭藏,应当适当地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因此春、夏两季应当晚睡早起,秋季必须早睡早起,冬季则应早睡晚起。

17.饮食要注意谷类、蔬菜、水果、禽肉等营养要素的均衡搭配,不要偏食偏嗜。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所需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日常饮食的常见搭配原则有三条:粗细搭配,以粗为主;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酸碱搭配,以碱为主。

18.饮食宜细嚼慢咽,勿暴饮暴食,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

细嚼慢咽就是要控制和减缓进食速度。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因此口腔内食物的充分消化对健脾益胃是十分有益的。细嚼慢咽还能有效地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减轻胃肠道负担,防止体内积食,帮助消化吸收。如暴饮暴食或中气虚弱而强行大量进食,会导致脾胃负担加重,食物难以消化,影响营养的吸收和传输,损伤脾胃功能。用餐时应专心,并保持心情愉快。“食无大言”即在吃饭的时候不要高谈阔论,应当专心细嚼,这样才有利于促进消化。

19.早餐要好,午餐要饱,晚餐要少。

经过一夜的睡眠,食物已经被充分消化,胃肠接近空虚,正好是体内补充和吸收营养的最佳时期。中午正处于阳气隆盛的时间,但也意味着即将步入阳消阴长的转化,因此,午餐在人体阴阳转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承接作用,如果午餐不能摄入充足的营养,不仅不能及时补充上午活动的消耗,还会影响下午体内阳气的运动,导致身体能量储备不足,出现身心疲乏等症状。傍晚,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加重,人体的活动逐渐减少,并且接近睡眠时段,这时摄入晚餐一定要控制食量,减少进食,应吃低热量、易消化的食物。

20.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病从口入”,饭前洗手是为了将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到的不卫生的东西清洗干净,以免在吃东西时将病菌带入体内,造成疾病。饭后不能及时漱口、刷牙,时间久了,牙齿间隙中残留的食物就会在口腔内发酵,产生大量的细菌和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齿,导致口腔疾病或牙周炎。龋齿等牙病,影响身体健康,严重者还可引起全身性疾病。

21.妇女有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生理周期,养生保健各有特点。

月经期的关键是防治肝郁,中医认为,肝有疏泄功能,能够条畅全身气机,肝喜条达,在志为怒,无论大怒还是郁怒不解,都易导致肝气郁结,气血不畅,出现月经量少、推迟或者痛经等症状。妊娠期要着重预防外感六淫、情志内伤、房事不节、劳逸过度、跌仆闪挫、素体虚弱等多种不利因素。哺乳期保健:一是产后要实行早接触、早吸吮。二是要调理饮食,保护脾胃。三是要条畅情志,防止肝郁。四是要劳逸适度,节制房事。五是要清洁乳房,防治乳疾。更年期妇女应适度补充钙、镁、维生素B族、黄豆制品、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同时配合运动疏解压力和促进骨质健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改善更年期症状。

22.不抽烟,慎饮酒,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吸烟有害身心健康,长期吸烟科导致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增生,鳞状上皮增生诱发鳞状上皮癌,或未分化小细胞癌,从而导致肺癌的发生。15分钟的被动吸烟(俗称“吸二手烟”)等于主动吸烟,对儿童来说,可引起呼吸道症状和疾病,并且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对孕妇来说,会导致死胎、流产和低出生体重儿。无节制地饮酒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尤其空腹饮酒的危害更大。饮酒直接损伤肝脏,可以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饮酒损伤脾胃,影响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造成体质下降,还可引发各类消化道疾病。

23.人老脚先老,足浴有较好的养生保健功效。

“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双脚的衰老正是人体生命机能衰退、减弱的信号。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足浴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毛细血管状态,改善全身组织的营养状况,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使人体感到轻松愉快,对很多疾病的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24.节制房事,欲不可禁,亦不可纵。

男女阴阳之气和顺合一、协调相济是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基础。顺应四时的气候变化,根据人体的阴阳消长,科学、合理地调整房事,将有利于保肾固精、延年益寿。

25.体质虚弱者可在冬季适当进补。

中医认为冬季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着密切关系,冬季寒邪偏盛,易伤肾阳,因此补肾温阳、培元固本、强身健体应当成为冬季进补的首要原则。冬季进补还需针对自身的体质类型,因人而异。冬季进补首先应遵循“药补不如食补”的原则,病后肠胃功能虚弱的人更应注意。

26.小儿喂养不要过饱。

父母在给小儿喂食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以“七分饱”为最佳,这样既能保持正常的食欲,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又不会因为吃得太饱而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小儿长期摄食过量,极易引起脑疲劳,造成大脑早衰,影响大脑发育,导致智力偏低。

三、常用保健内容

27.情志养生。通过控制和调节情绪以达到身心安宁、情绪愉快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情志顺畅,气机条达,脏腑之间和谐相安,机体的正常功能就不会受到干扰,如果情绪不好,情志失常,则容易罹患身心疾病。

28.饮食养生。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又称“食养”“食补”,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强体质的活动。饮食养生的四种补益方法:平补法,是指应用性质平和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适用于身体偏虚的人群,一年四季均可食用。清补法,是指应用偏凉或有泄实作用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适用于因阳气虚弱而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的人群,或者在冬、春季节食用。峻补法,是指应用补益作用较强、显效较快的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适用于体虚、需要尽快进补的人群,应根据体质、季节、病情等因素适当进补。

29.运动养生。通过练习中医传统保健项目的方式来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常见的养生保健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等。

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强调动静结合,运动养生要求动静兼修、动静适宜。提倡持之以恒,只有长期坚持运动,才会稳定地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讲究运动适度,如果运动过后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那么说明运动量过大,超出了机体耐受的限度,这时身体反而会因过劳而受损。注重循序渐进,要轻轻松松地渐次增加运动量,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30.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时节令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

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要忌讳情志忧郁,应做到心胸开阔、客观愉快,饮食宜食辛甘发散的食物,不宜食酸收之品。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要重视心神的调养,饮食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秋属金,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心热发散的食物,应适当食用酸味以帮助收敛补肺。冬属水,与肾相应,肾在志为恐,应当避免避免恐惧、惊慌、紧张等不良情绪,冬季饮食对正常人来说,应当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的原则,最宜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

31.经穴养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等方式,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养生方法。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遍布于全身,是人体气血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结人体各个部分的基本途径。腧穴(俗称穴位)主要分布在经脉上面,从属于经脉,通过经脉向内连属脏腑,腧穴具备抵御疾病、反映病痛、传入疾病、感受刺激、传入信息等功能。

32.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

平和体质是指阴阳平和,脏腑气血功能正常,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的个体体质,即一般健康人的体质状态,饮食宜清淡平和,不宜有所偏嗜,否则会破坏身体内环境的平衡。阳虚体质是由于体内阳气不足,以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嗜睡乏力等各种寒像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饮食以温补脾肾阳气为主,宜适当多吃些甘温的食物。阴虚体质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出现体内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等主要症状的体质状态,饮食以滋阴潜阳为法,宜多食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气虚体质是由于体内元气不足,出现气息低弱、脏腑功能状态地下等症状的体质状态,饮食注意尽量少吃油炸食物,少喝汤水。痰湿体质是由于体内水液内停而出现痰湿凝聚,导致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调的体质状态,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症状的体质状态,饮食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血瘀体质是由于全身血行迟缓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暗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症状的体质状态,饮食上多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疏肝解郁的食物。气郁体质是由于长期忧郁烦闷、心情不舒畅,出现以肝气郁结、气机郁滞为主要症状的体质状态,饮食上课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特禀体质是由于先天或遗传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状态,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饮食宜清淡、营养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

四、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33.叩齿法。每天清晨睡醒之时,把牙齿上下叩合,先叩臼齿30次,再叩前齿30次。有助于牙齿坚固。

34.闭口调息法。经常闭口调整呼吸,保持呼吸的均匀、和缓。

35.咽津法。每日清晨,用舌头抵住上颚,或用舌尖舔动上颚,等唾液满口时,分数次咽下。有助于消化。

36.搓面法。每天清晨,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到额部两手向两侧分开,经颊而下,可反复10余次,至面部轻轻发热为度。可以使面部红润光泽,消除疲劳。

37.梳发。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用手指梳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每次梳头50~ 100次。有助于疏通气血,清醒头脑。

38.运目法。将眼球自左至右转动10余次,再自右至左转动10余次,然后闭目休息片刻,每日可做4~5次。可以清肝明目。

39.凝耳法。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可使头脑清净,驱除杂念。

40.提气法。在吸气时,稍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后,再缓缓呼气放下,每日可做5~7次。有利于气的运行。

41.摩腹法。每次饭后,用掌心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按摩30次左右。可帮助消化,消除腹胀。

42.足心按摩法。每日临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有强腰固肾的作用。


重庆市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
重庆市开州区精神卫生中心(重庆市开州区残疾人康复医院)成立于1992年,前身是开县精神病防治院、开县精神卫生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急救为一体,由政府投资的举办精神专科医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