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井亦名“清官井”,遗址位于电白电城城东十里庄垌。庄垌是粤西千年古村落,建村始于宋代,至今约千余载。宋末勤王救驾黄十九战死在庄山山麓,后人黄镛、黄锘回闽籍泰宁避难,经二十八载,时间渐渐抚平了历史的伤痕。后来,风声渐弱,黄镛不忍黄十九公墓地寂寥,年久失修,已多年没有祭祀,当年开荒在庄山山脚下的那片田园闲置,想必早已长满荒草,每当夜深人静时,转辗难眠,黄镛遂携带膝下儿孙黄迈、黄松轩回到庄垌村,一边重整旧居,打扫去满是灰尘和满布蜘蛛网的陋室,在经过一番修整之后,宅舍亮堂了,夜晚点起的笋灯照亮了院子。夜晚的天空,星光熠熠,一个耕读的家庭渐渐恢复了几份昔日的宁静与祥和。
归乡后,黄镛带领后辈找到了黄十九公的墓地,扒开长满幽深的草木,回想这二十八年来身在闽南,心在庄乡,尽忠报国的夙愿又有谁知道?不禁百感交集,喜极而泣。
古云山中一日,人间一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黄氏已经历了十代人在庄垌村繁衍生息,黄氏族群大抵遵守耕读传家的家训,不问仕途。在元朝,黄十九孙黄迈以诗才闻名,亦不愿当元朝的官。直至明代才稀稀落落地出现过一些赴外任职的知县。提起这段历史,我只能想象彼时背景大致情形,山乡经历百余载风雨洗礼,这片红土将等来一个怎么样的人物?
几回冬去春来,海风吹过城邑,任其外面云波诡谲,任其潮涨潮落,村庄依旧隐逸在城东边陲。
公元1443年,明代正统八年。正月十四,黄十九公第十一代后裔黄廷圭在庄垌村呱呱落地,随着一声啼哭,打破了村庄的沉静,邻居们纷纷奔相庆贺,人群中有人说:“这孩子哭声这么大,将来准有出息。”那时神电卫建城已五十二年,庄垌村临海,是搭建沿海圩镇往来的一个重要集市,海上往来人群熙熙攘攘,一片繁华。海风夹杂着阵阵松风吹拂过庄垌村,天地间仿佛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宁静。
庄垌村航拍图
村落四周一片寂静,村外葱葱郁郁,马尾松一排排耸立山头,村落门前是古驿道南来北往的一个驿站,先人择此在此落居,确实有着先见。村民以耕作为生,他们依赖庄垌山麓下的一片田地,开荒耕种,一边播种稻谷,种植青菜瓜果。另一边,挖塘养鱼,种植莲藕,庄乡素有种荷的传统。读书人皆熟知宋儒周敦颐《爱莲说》:“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种荷,亦是种下心中一瓣高洁。村庄蕉林、古榕树、马尾松、胭脂树、山竹林屈壮生长,蔚然壮观,且自带一种挺拔。夏日荷风吹过村庄,岭南村落风景如诗似画,清静山村文风流长,不由让人想到黄氏宗祠赫然雕刻有“世泽浚源长孝友无双千秋俎豆昭前烈;家声遗韵远文章第一百代衣冠推后贤”的联句。耕读传家,只有发展农工,才能为延续门第的书香提供物力供给。
人勤五谷丰,黄氏一族依靠勤俭持家,生活虽然简朴,一年下来,总算有好的收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几番经营,积少成多,物资竟也有一百石之多。后来,黄廷圭二弟廷玉、三弟廷瑞相继出生,在祖父寿连、父亲远庆教导下接受儒家教育熏陶。黄廷圭自小性近淳朴,目睹海的博大与深邃,他从小有着远大的理想。黄廷圭小名朝用,小时候比同龄人持重,上私塾时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倒背如流,私塾的先生常说,朝用他日必成大器。逢年过节,父亲远庆给黄廷圭传授曾任浙江天台知县曾祖黄得坚家训:“为官要清正,读书当勤奋。”潜移默化的教导,曾祖的训导已扎根少年黄廷圭心中。天顺四年,黄廷圭与廷玉、廷瑞在舞象之年考进县学生员,一门三秀士,授封乡贤,于城乡名噪一时。
明成化十年,时年刚过不惑之年,黄廷圭中了举人。公元1488年,县治从高州长坡旧城迁来神电卫的二十一年后,县尹徐亨亲临拜访,礼请他主修第一部地方县志。修县志在当时是一件大事,必具备深厚学养方能堪当重任。为了修好这部县志,黄廷圭倾尽心血,耗时多日,他终于如释重负,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弘治七年三月十一日,正值知天命之年,黄廷圭获任广西罗城知县。临近出发,乡亲邻里前来送行,父亲一席耳语,无非提醒他身在公门好修行,多为百姓做事。叮咛的话语朴素无华,但句句实在。罗城之行起程前,黄廷圭特去了一趟黄十九忠烈侯庙,禀告他将秉持忠义之心,为百姓造福,俯首甘为孺子牛。
从庄山山麓下来时,庄乡下起了绵绵的细雨,这雨,淅淅沥沥地下,像在为他饯行。
北宋理学家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后世儒生的影响甚大。黄廷圭的学养源自儒学的陶冶,在为民立命之年,迎来的正是展现一生抱负的重大时刻。他以县令的身份,“策马奔腾赴异乡”,远赴广西罗城。
罗城今属广西河池市,位于广西北部,河池市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宋开宝五年置罗城县。因为四周群山环绕罗列而得名。罗城是农业县域,官员们为了增加奉银,想方设法,从民间搜刮财物。罗城府衙规定,每生一个孩子的家庭,须向官府上缴二百文铜钱。苛政猛于虎,在吃不果腹的年代,这一政策使不少民众怨声载道,苦不堪言。黄廷圭赴任罗城后,深入体察民情,做出了取缔了“万民钱”的政策。《汉书》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百姓利益面前,非清廉无以革时弊。要改变一个长期实施的政策,对一个外地官员来说并非无阻力,他力排众议革除了这一项政策,让人拍案叫绝,“黄天平”别称不胫而走。
为官首重取信于民。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黄廷圭力图改善民生,整治苛捐杂税。第二把火理政惟公。开诚布公,不搞一言堂,他办事讲求实效。第三把火,广施仁政,提倡为百姓做事实。黄廷圭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仁”存于心。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最埋藏在黄廷圭心中的一颗种子。明正德三年,他撰写其父墓志文云:“行仁善处,教人奋志越雄关”,其恻隐之情,由此可见。黄廷圭主政罗城,与民众在一起,造桥、修路,兴办教育建设私塾等。倘使人居上能做到自律与清廉,声名与威望必然走高。
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母病逝,辞任归乡守孝时,黄廷圭距任期满还有四年。他因为循朝制守孝中途中断罗城任期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听说黄廷圭欲别罗城,民众不舍如丧考妣。原是民怕见官,今却是官与民相见原来可以这样亲切无隔。作别罗城,民众深知黄廷圭平时清廉无瑕,于是纷纷解囊相赠川资。《罗城县志》记载当时情景:“罗城士民,数百泣送。并赠黄金千两,廷圭坚辞不受。”他任职罗城时,民众时有载歌载舞。离别之际,受过他恩惠的民众黯然伤神,有些民众在人群中频繁拭泪。民心如清水,悠悠可鉴。罗城百姓编歌谣赞颂黄廷圭:“自洪武年以来,经今一百二十载,朝廷派遣黄廷圭到此为官,乃罗城之幸。他秉公办事,词讼分明,为民省去万民钱。今离去,天平名字永留存。”
百姓心头一把称,黄廷圭在罗城五年施政,留下一股清流的美名,他是那么澄澈,那么廉明,在归乡途上,他甚至连盘缠都没有着落。
黄廷圭收拾行囊,踏返漫漫还乡路。匆匆五载,回忆初来时与母亲依依不舍惜别之情,思母生养之恩难报。广西罗城到广东庄垌村远约一千二百里,古时候道路曲折迂回,黄廷圭风雨兼程,走过一个又一个驿站,每一步都走得沉重,一边是与他心连心的罗城百姓情,此别恐将无期。另一边母亲故去,养育之恩一幕幕映现目前,此刻他吟起《孔子家语卷二·致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泪水早已打湿了衣襟。
黄廷圭返乡后,罗城民众怅然若失。虽然约好三年守孝为期,人群中有人预感黄廷圭此去不复还。官员中途派遣外地任职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一番畅言,不舍、忧虑之情溢于言表。有长者说:“圭公于罗城贡献殊多,吾等无以为报,人尚知饮水思源,何不造一口井,以供圭公日常生活取饮?”这一提议,得到大家推崇。于是,罗城民众募捐款项,怀着对黄廷圭的无限的崇敬,请了城里最好的凿井老师傅制了一套石栏井口,井口用花岗岩原石凿空而成,显得沉重而矜贵。民众很快组织了一支搬运井栏、石材的人马,准备动身前往神电卫黄廷圭的故乡,在出发前没有宣扬这一计划,他们想给这位父母官一个惊喜。
当黄廷圭回到故乡没有多久,一个关于罗城井与黄廷圭的故事正在密锣紧鼓中拉开帷幕。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百余人沿着通往广东的古驿道在罗城浩浩荡荡地出发。一路上,不时有人投来好奇的眼光,一帮壮年的劳力肩负着石材逶迤前行。累了,更换人马,互相轮替着休息,这一股力量不知道从何处来,有如神助一般加被在跋涉者身上,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缓缓地向前迈进。在车马奢华的年代,他们沿着古驿道从广西罗城到粤西,一路上筚路蓝缕,穿村过野朝着一个名为神电卫的村落缓缓地走来。他们带来了罗城人的淳朴与善良,也带来了对世风永续清廉的期许。
历时约半月,他们才抵达庄垌。那一天,村庄沸腾了,一番通报过后,黄廷圭迎接远道而来的罗城民众,他们这次长途跋涉,深深地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黄廷圭与他的幕僚、民众聚拢在一起,一边话旧,也正好带他们到海边走走,领略一下庄乡的风土人情。庄垌村南面望海,伫立村前惊涛拍浪隐约可以看到海铺石荡漾出水花。远处海的气流,一浪接过一浪。这片海,是黄廷圭梦起的地方,只要来到这片海,目睹过它的波澜壮阔,你也许能读懂黄廷圭以一股清流励精图治擘画出罗城的治理蓝图。
翌日,罗城民众开始丈量土地,选择了在圭公房屋旁边挖井,这一挖下去,是一层层红色土质,再挖下去土质金灿灿的,一把一把,挖至数米,泉水喷涌而出。大家不由赞叹水质甘甜。邑人遂称这口井为“清官罗城井”,远近邻里听闻也纷纷前来取水,想沾一下这份祥气,纷纷想亲睹一下这口井的颜容。
罗城井外观图
罗城井,井口由花岗岩原石凿空而成,圆形,直径67厘米,井深约3米,水深0.5米,井壁用青砖筑成,井口呈圆形,四周石彻栏杆。罗城井建成启用,从城里至罗城井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水质甘饴,据说能起到治病的收效。人心纯净,其水亦然,这是心的作用,清官罗城井其名远扬。每当城里遇到诉讼悬而未决,地方上把当事人邀往罗城井,理亏者心虚,只一睹这口井,羞赧之色即现。据闻明末时,广东承宣布政使司一官员巡视电邑,公务之余,提出要到郊外村庄去看一口井。县衙陪行官员说起这口井的故事:某甲偷了某乙一只下蛋母鸡,甲抵赖不认,于是两人来找乡里长者评理。长者早知村民甲素有劣迹,便令甲乙两人随其来到这口水井旁边跪下。长者指着村民甲,声色俱厉道:“这口井就是一面明镜,谁敢犯法,在这口井面前,当即现形。你脸色已变黑,你乃贼也!”村民甲惊慌失措,只好认错。使司官员听了这则掌故,谎称抱恙,取消了视察行程,半年后,使司官员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官员说的这口井,据说即罗城井。与其说罗城井有如此神奇之功,这毋宁说是冥冥中受黄廷圭“公心”的巨大震慑。唐人说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也许莫过于如此吧。
弘治十五年,黄廷圭孝行期满,复职受委派到福建龙岩县出任县令,这是官方的任命。他在福建龙岩县仍以清廉、务实为操守。那时龙岩县交通道路闭塞,造桥修路成为百姓关心的大事,黄廷圭推动了一系列公共配套实施,先后修建了龙津桥、南门、南关及官道,黄廷圭务实的作风,当地百姓有目共睹,至任满时,龙岩县民众为其立了“爱民父母碑”。清康熙《龙岩县志》评价黄廷圭为官:“簿书精核,吏不能欺。”我从其龙岩任上,找不到更多的信息,年代久远了,许多有价值的资讯在坊间流传中逐渐湮没了,只遗留下“修桥”“造路”这些实实在在的事迹,在民间口口相传,回荡在茫茫无涯的时空里。
廷圭告老还乡,荣归庄垌故里。先秦《管子·权修》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赓续耕读传家的理念,延续父辈重教培才的传统,教授庄乡一带学子习文,他以儒学反哺乡里。明代正德年间,廷圭公在神电卫城庄垌谢世,终年七十一岁。他一生为官一方,造福一方,以清廉为志,极大地实践了一代儒士为民济世的抱负。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题诗撰联罗城井。清时县学黄金铭造访罗城井题诗云:“凿井携碑至,罗城表盛情。官清如井水,留与后人评。”清代道光县志评价黄廷圭为官:“政平讼理,抚字有方,多惠政。”
近年来,解读古城的历史,我翻阅到“罗城井”这一页。我惊讶在一个平凡的古村落,隐藏一口不同寻常的井。我几度到此行走,仔细地揣摩,从一口已老迈干枯的井,一块破旧的碑记,一片残垣断壁,企图寻找历史的时光碎片。
后来,我认识了广西罗城仫佬族作家何述强先生,何先生说这位明代知县在罗城广为人知,广西罗城人珍视这一历史,人们至今依旧没有忘记他。五百年时光荏苒,时间没有冲淡这位老知县的荣光,它沉淀为一座人文丰碑,这一口旷古清流,成为罗城与电白两地共同缔造的历史文化遗产,维系两地深情厚谊。隔着六百多公里,我与何先生进行连线,我思考更多的是怎样把这口井的灰尘扫去,洗涤干净,注入新的清流,让它重新发出闪亮。不管是对话,还是文化交流,历史总要有人传承下去。细想,今日官员荣退后,受到组织审查的案件一件件曝光在阳光底下,朗朗乾坤,我们今天仍需要一股清流的复苏,好让世间的污垢无所遁形。
清代道光七年“罗城井”雕刻
我们看到井墙上镶着“罗城井”三个大字,是清代道光七年所刻,墙下面载有《罗城井来历》的碑文。这口井是黄廷圭与罗城人民同甘共苦岁月的真实写照。清代道光年间,黄廷圭后裔浚源汲水,先后二次修缮。每一次修缮,都是对这一股清流涟涟记忆的唤醒。每一次修缮,都是对罗城井存在意义的光大。
罗城井建成至今经历了明、清、民国,自古至今已有520多年,几经沧桑变化,现古井深度仅存二米,长期闲置,荒于干枯,四周仅存石砌栏杆残迹。它静静地伫立在庄垌村,接待过一批又一批官员和文人墨客的到访。传说晋朝末年高僧竺道生在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感得群石点头。罗城井以苍老而干枯的身躯,如如不动地立在原地,它更像是活着的物件,给一切有缘人昭示它的前尘,旷古及今静静地流淌过那股悠长的清流。
五百年沧海桑田,庄乡村前那片海的大潮褪去了,只剩下海铺石依旧屹立在村庄的另一头,那一束束阳光透过树间,依稀可看出岁月的久远。
在这个古村落,清官黄廷圭与忠烈侯黄十九隔代相对,互相辉映,一个以民族大义留下了的忠烈的气节,一个用清正书写了人间的公义,读来荡气回肠。
我与庄垌村黄老先生谈起黄廷圭史迹,他说拟将黄廷圭墓申请为文物加以保护。探问黄廷圭的后人,据说已有一些迁居到外地去了,庄垌村仍遗有黄廷圭直系。黄老先生说,近年有不少官方单位前来考察,但更多是形式上的造访。他们来了又走了,罗城井依旧一片荒芜,这与黄廷圭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显然不相匹配。我提出想到位于架场坡黄廷圭墓地走一走。黄老说:“圭公墓碑已破旧不堪,长年长满荒草,墓地一片寂寥。”我听后感到一阵难过。关于清官黄廷圭,那些掩映在时间废墟里的旧物件,覆人无尽的幽思,那长满荒草陈旧的墓地,掩映在树木间,正如他一生澄澈,朴素的底色,没有半点浮华的修饰。(撰稿:黄俊怡)
来源:河池日报
编辑:游走的猫
审核:小指弯
2019年1月,我们成立茂名滨海新区四城门街文化传播工作室。同年4月,将原公众号升级为“Hello茂名”。
2020年,我们加入茂名市网络文化协会。
2021年,我们加入电白区网络文化协会。
2023年,我们加入电白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网络人士分会。
2024年,我们加入茂名市俚人文化研究会。
作为茂名滨海新区最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平台之一,我们一直以来用爱发电,记录和宣传茂名滨海新区本土文化及资讯。如有文学、摄影、音乐等相关作品,欢迎投稿联系微信:DC0668520
广告位招商
茂名本地人都关注了此公众号
就差你了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Hello茂名】公众号
法律顾问:律正法务担任常年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