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营养成分与乳母膳食摄入的关系

健康   2024-10-11 20:01   北京  

知识成就女性,自信成就母亲


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很多妈妈担心自己的饮食营养摄入并非总是均衡充足,导致乳汁营养状况不佳,从而无法给宝宝提供足够的营养。那么,母乳中的营养成分究竟有哪些?母亲的营养摄入水平对乳汁的营养成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除了母亲的膳食摄入,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母乳中的营养素含量?本文将针对这些常见困惑,一一给大家说明白。





基本事实

THE FACT

母乳不同于其他自然食物,它是母亲根据婴儿生长发育需要而分泌,其构成成分高度可变,且极具个体化[1][2, 3]。可以这样说,每位妈妈的乳汁成分各不相同,专为自己的宝宝量身定做。而正是因为母乳成分的复杂多变,才造就了母乳的功能强大和不可替代。

1

母乳的成分组成及其来源

母乳中的成分可分为营养成分和非营养成分,前者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宏量营养素和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后者则更为复杂,包含了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母乳低聚糖、免疫细胞、干细胞、IgA/s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IL-6/IL-7/IL-8/IL-10等细胞因子、乳铁蛋白、脂联素/瘦素/生长激素、母乳低聚糖、神经节苷脂、各类微生物、酶类、MicroRNAs等[4-6]。科学界关于母乳成分的研究已逾百年,发现上千种母乳成分,但对母乳的认识仍不充分[7],尤其是其中的非营养成分,而纵观人类生命发展的历史长河,我们需对母乳及哺乳行为保持敬畏之心。


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大致来源于3个途径[6]

    1)大部分由乳腺上皮细胞合成后分泌,尤其是脂肪、蛋白质和乳糖等宏量营养物质;

    2)部分来源于乳母膳食;

    3)部分来源于母体既往的营养储备。

由此可看出,乳母的膳食营养摄入水平对母乳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有限。已有大量研究显示[3, 6, 8],尽管存在种族差异,且乳母膳食营养质量参差不齐,但成熟乳中的三大宏量营养素水平在不同人群中高度稳定,每100ml母乳中蛋白质的平均含量为0.9-1.2g,脂肪为3.2-3.6g,乳糖为6.7-7.8g。我们可做这样的推测:不论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如何,乳汁中的能量及宏量营养素需始终保持恒定,才能让生命得以更好地延续。


2

乳母的营养摄入水平对乳汁营养成分的影响

多项研究发现,乳母的膳食摄入可影响母乳中的部分营养成分含量,如乳汁中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包括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C、胆碱、维生素 B1、B2、B3、B6和B12等,与母亲的膳食摄入或营养补充剂相关,即妈妈饮食摄入水平越高,母乳中相应成分的含量也会越高[8-10];而叶酸、维生素E、维生素K、铁、铜、锌、钙、磷、镁等矿物质含量受膳食或营养补充剂的影响较小,其在乳汁中的含量与妈妈的饮食摄入水平无关[8]。国内外大量研究对乳母膳食营养摄入与乳汁营养成分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索,但目前仍没有明确的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当哺乳妈妈提出以下问题:既然蛋白质、脂肪、钙、锌、叶酸这些重要的营养成分都不受饮食影响,我是不是可以随便吃?又或者,我只要针对性地补充受影响的营养素,比如DHA、复合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我的乳汁营养是否就已经很充足了?作为母乳喂养知识的传播者,我们该如何严谨而客观地解读科学证据?


不管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来源如何,乳母的膳食营养是乳汁合成分泌的物质基础。因此,保证乳母的膳食丰富均衡是前提。对于营养状态相对充足的乳母,膳食主要影响乳汁中的脂肪酸成分和部分维生素的含量;而对于营养不足的乳母(如体型消瘦、长期能量摄入不足、饮食结构单一或合并其他疾病等),膳食营养对乳汁成分的影响则是全方位的。因此,哺乳期女性不仅要关注喂奶期间的营养摄入,孕期甚至孕前的营养储备也不可忽视。而说到乳母膳食营养对母乳成分的影响,我们更应重视乳母整体的膳食结构,而非某个单一食物或营养素对乳汁的影响。此外,乳母的膳食结构更为均衡和多样,对宝宝后续的辅食添加和喂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毕竟,妈妈喜欢吃什么,孩子就会喜欢吃什么。


3

影响母乳营养成分的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乳母的膳食摄入,泌乳阶段(初乳、过渡乳、成熟乳)[11, 12]、一次泌乳过程(前段乳和后段乳)[11]、宝宝的分娩孕周(早产儿、足月儿)[13]、喂养频率和喂养间隔[14]、昼夜节律[12]、产妇的年龄[15, 16]、地域和种族、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产次、胎儿性别、乳母的遗传因素、以及乳汁的采集、保存、处理和分析方法等等都会影响到母乳成分。其中泌乳阶段、一次泌乳过程、分娩孕周及喂养频率等因素对母乳中宏量营养素的影响较乳母膳食摄入更为显著。


初乳和成熟乳在营养成分和量上有很大差异。研究发现初乳中(约产后1周内)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B12、维生素K和免疫因子含量均高于成熟乳,而能量、脂肪和乳糖则低于成熟乳[11, 12];且随泌乳时间延长,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等免疫物质逐渐减少,这表明初乳对于新生儿的主要作用在于免疫保护,而非营养。产后1年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浓度)明显变化[11, 12],尤其是蛋白质:从产后1月的10.5 g/L逐渐下降至产后6月的8 g/L,之后的半年变化不大;而乳糖含量则基本保持恒定。随着产后时间延长,总体奶量减少,供给给宝宝的乳糖和蛋白总量逐渐减少,这与宝宝在出生后一年的生长速率逐渐放缓相一致。


在一次喂奶期间,有前乳和后乳的区别。在外观上,前段乳比较稀薄、颜色较淡,后乳较为粘稠。在成分上,后段乳的蛋白质、脂肪、总脂肪酸、视黄醇、生育酚、维生素 D、能量明显高于前段乳,而乳糖含量明显低于前段[5]。前后乳中脂肪含量的差异大小与24h分泌的乳汁总量呈负相关[11],可以理解为,若妈妈的泌乳量较大,则每次喂奶开始前和结束时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变化较小;而妈妈的泌乳量较少时,前后乳的脂肪含量差异较大。


2014年的一项meta分析比较了早产乳和足月乳的成分区别[17],该研究指出:针对宏量营养素,早产乳中的真蛋白和脂肪含量高于足月乳,但乳糖含量低于足月乳。随着哺乳时间延长,两者的成分差异减小,直到产后10-12周,差异不再具有统计学差异。以蛋白含量举例说明,产后1-3d早产乳中的真蛋白含量比足月乳高35%(两者的均值相差约0.7g/L),之后两者的差别在0.2 g/L以内,直至10-12周两者基本一致(均为1.0 g/L)。对于矿物质,如钙和磷,早产乳和足月乳在产后1周无明显差别,之后出现差异,早产乳的磷含量低于足月乳,而钙含量在不同时间段两者关系不一致。正由于早产乳和足月乳的成分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随时间有所变化,只有尽量满足早产儿的亲母喂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减少各种早产相关的并发症出现。


母乳作为婴幼儿最佳的营养来源,正因其高度可变性,才能满足婴儿在不同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的营养需求。而作为哺乳期的妈妈,只要保证自己每天的饮食摄入均衡,全谷类、薯类、蔬菜、水果、肉鱼蛋奶类等均有摄入(食物过敏不在此讨论范围内),就不必怀疑母乳的营养。坚信自己的乳汁最适合自己的宝宝,享受母乳喂养过程,让母婴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健康效应。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

 1. Dror, D.K. and L.H. Allen, Overview of Nutrients in Human Milk. Adv Nutr, 2018. 9(suppl_1): p. 278S-294S.

 2. Martin, C.R., P.R. Ling and G.L. Blackburn, Review of Infant Feeding: Key Features of Breast Milk and Infant Formula. Nutrients, 2016. 8(5).

 3. Kim, S.Y. and D.Y. Yi, Components of human breast milk: from macronutrient to microbiome and microRNA. Clin Exp Pediatr, 2020. 63(8): p. 301-309.

 4. Szyller, H., et al., Bioactive Components of Human Milk and Their Impact on Child's Health and  Development, Literature Review. Nutrients, 2024. 16(10).

 5. Caba-Flores, M.D., et al., Breast Milk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rononutrition. Front Nutr, 2022. 9: p. 867507.

 6. Ballard, O. and A.L. Morrow, Human milk composition: nutrients and bioactive factors. Pediatr Clin North Am, 2013. 60(1): p. 49-74.

 7. 杨振宇, 周杨 ,赖建强, 我国母乳成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 24(7): p. 490-496.

 8. Dror, D.K. and L.H. Allen, Overview of Nutrients in Human Milk. Adv Nutr, 2018. 9(suppl_1): p. 278S-294S.

 9. Bravi, F., et al., Impact of maternal nutrition on breast-milk composi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Clin Nutr, 2016. 104(3): p. 646-62.

10. Sun, H., et al., Region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mature human milk fatty acids in Chinese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Prostaglandins Leukot Essent Fatty Acids, 2020. 162: p. 102184.

11. Mitoulas, L.R., et al., Variation in fat, lactose and protein in human milk over 24 h and throughout the  first year of lactation. Br J Nutr, 2002. 88(1): p. 29-37.

12. Caba-Flores, M.D., et al., Breast Milk and the Importance of Chrononutrition. Front Nutr, 2022. 9: p. 867507.

13. Gidrewicz, D.A. and T.R. Fent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preterm and term  breast milk. BMC Pediatr, 2014. 14: p. 216.

14. DeCarvalho, M., et al., Frequency of milk expression and milk production by mothers of nonnursing  premature neonates. Am J Dis Child, 1985. 139(5): p. 483-5.

15. Lubetzky, R., et al., Human Milk Macronutrients Content: Effect of Advanced Maternal Age. Breastfeed Med, 2015. 10(9): p. 433-6.

16. Denic, M., et al., Maternal age has more pronounced effect on breast milk retinol and beta-carotene  content than maternal dietary pattern. Nutrition, 2019. 65: p. 120-125.

17. Gidrewicz, D.A. and T.R. Fent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preterm and term  breast milk. BMC Pediatr, 2014. 14: p. 216.

作者简介:

代小维,

中山大学营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注册营养师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医学人才。从事妇女儿童营养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10年余,擅长围产期女性营养指导、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各类肥胖人群的减重营养干预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营养治疗、母乳营养与喂养指导、消瘦/体重不增/喂养困难的评估及指导等。担任广东省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委员、广东省营养学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营养医师分会理事深圳市营养学会妇幼分会委员、深圳市医学会减重与代谢病学分会委员等多个学术任职。主持或以主要参与人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篇(SCI论文4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3篇。



红宝书《母乳喂养理论与实践》

在淘宝、京东、当当等各大平台有售

书籍勘误请联系王玥菲(微信号13681428391)

育人母乳喂养促进中心
最科学,专业,有温度的母乳喂养资讯平台。知识成就女性,自信成就母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