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徐祖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徐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二级巡视员翁笑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欣,中国航海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主席张宝晨,上海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群威,中国交通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玉峰等领导和嘉宾莅临本次大会,大会由朱玉峰主持。上海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孙海华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徐祖远发表了《通力合作 加快推进智能航运发展》的主旨演讲。他介绍了智能航运的发展现状,并指出智能航运已成为全球发展的焦点、热点和难点,世界主要海事发展国家都在抢先加快自主船舶、绿色航运和智慧港口研发和实践,我国亦在智能航保、智能监管、智能服务等方面获得了突出成果。他指出,我国智能航运发展方面目前面临五方面挑战,一是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二是智能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三是自主航行、通信网络、能源管理等关键技术需不断突破,四是海事仲裁法治人才缺失,五是智能航运网络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徐祖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四点应对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引领,明确智能行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目标,促进智能航运要素间的协同发展;二是加快智能航运技术创新,加强水运现代化基础设施,实现安全、高效、智能的发展目标;三是探索新型航运人才的培养机制,强化智能航运人才培养;四是构建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强化技术保障措施,提升安全管理能力,确保智能航运安全完整运行。
在致辞,翁笑冰指出,在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航港事业的重要指示下,我国近年来在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港航物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她指出,为开拓智慧港航事业新局面,一是要持续推进自动化码头项目的智慧港口建设,二是要持续推进长江水系的电子智慧航道建设,三是要持续提升港航物流服务化智慧水平。最后,翁笑冰呼吁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专业机构共同努力,携手创建智能航运发展的创新体系。
徐春表示,交通运输部与业界携手推进智能航运发展,并在智能船舶、智能航保、智能港口、智能海事监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指出,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航运业改革深化,推进智能航运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创新驱动、场景迁移,提升智能航运要素的建设水平和供给能力。他表示,发展智能航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领域、跨行业、全链条的融通合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将继续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航运强国。
徐欣表示,作为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的核心区,浦东新区近年来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踊跃在智能航运新赛道上布局,加大国内外高能级智能航运企业的聚集力度,建设陆家嘴智能航运特色产业园,充分利用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促进航运与科创相融合。下一步,浦东将持续推动智能航运的投资,加大企业服务和园区建设,探索标准制定,引导企业创新,为航运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孙海华在主题演讲中结合仲裁法最新修订案对于涉外海事仲裁纠纷特定仲裁方式的规定,强调了海事仲裁发展对助力智能航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他结合上海与伦敦等国际海事仲裁中心的历史和成因,分析了上海目前建设国际海事仲裁中心的难点及其原因。他表示建设上海保险、再保险中心是打造上海国际海事仲裁中心的必要条件,他强调为打造上海国际海事仲裁中心要重点谋划落实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国家意志旗帜鲜明地制定“中国条款”;二是增强仲裁地的法律意识,他认为仲裁地是仲裁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奠定上海国际海事仲裁中心的基础,关键在于将上海培育、打造为仲裁地;三是要重视解决仲裁多机构问题,他认为仲裁中心的建设不是以机构多少为标志;四是要大力发展航运业协会组织,重点在上海引进或成立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航运业会员组织,填补上海没有涉船、涉航、涉水协会机构总部的空白;五是建议将中国船级社迁址上海,补上上海航运要素市场主体的最后一块拼图;六是着手解决中小船东入会即购买船舶责任险困难问题,由于入会难导致很多船东不得不在伦敦保险市场上购买保赔险,由于伦敦保赔市场的卖方地位优势,在签订入会合同时我国中小船东就不得不接受合同约定的伦敦仲裁条款,使他们在签订合同时就失去了在国内诉讼和仲裁的机会。最后,孙海华建议上海成立专门的海事仲裁员协会,为海事临时仲裁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可供选择的仲裁规则,对海事仲裁员和案件进行管理,可参考上海鼓励行业协会制定临时仲裁规则的做法,建议上海海事仲裁员协会由专门行业协会发起成立,制定临时仲裁规则,促进上海临时仲裁发展。
张宝晨分析了我国智能航运的宏观政策、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目前航运服务的智能化、航运服务的行业谋划等方面相对滞后。针对智能船舶未来发展问题,他结合俄罗斯、韩国、日本、荷兰等国家与国内的立法情况,为如何推进中国船舶智能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最后,他指出,为加速我国智能航运的发展,一是要提高对加速发展智能航运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充分认识我国加速发展智能航运的自然条件和研发基础,准确把握当前所处的智能航运发展阶段,三是加强现有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努力实现全自主航运技术的全面突破,四是推动法律完善,解决MASS面临的法律规制问题,五是加强港船协同、航道与自主航行协同,完善多要素的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李志鹏聚焦航运法治人才培养,探讨了如何助力智能航运发展。他从多角度阐述了目前全球智能航运发展的趋势以及智能航运对科技带来的挑战。他提出,为加强“航运+”人才培养,学校可强化“航运+”人才培养的特色,布局专项的人才培养,培养更多懂航运、科技、法规的创新人才,同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引企入校、引企入研,引企入课、引生入企。他还建议可以探索建设云端海事大学,完善云端数字端新基建的建设,探索新教育治理的模式。最后,他介绍了海事大学在智能航运方面的创新成果与未来展望。
长江航道局副局长王致维总结了智慧航道的五大特征,指出智慧航道建设是智慧航运的必然要求与重要支撑。他表示,长江指挥航道建设为长江航运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长江航道局将以“畅安优智美”现代化航道建设为目标,全力推进智慧航道研究与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释放服务潜能,为内循环绿色大动脉提供有力保障,助推交通强国建设。
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保利分享了长江汇在低空经济和内河航运服务方面的探索成果。结合低空经济的现状及长江汇在无人机配送方面的探索,他指出,低空经济在航道领域的发展前景非常大,内河航道有望将在未来成为低空航道和航运航道共同的组合体。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智能航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耿雄飞结合八年以来智能航运的发展状况,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发言。他指出,智能航运的历史价值体现在形成中国航运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促进船舶工业和电子工业的产业体系形成、影响智能航运生产关系的变化等方面,当前智能航运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产业需求与供给不成正比、技术应用阶段面临难题等。最后,他分享了对智能航运未来的思考,一是以等效替代为主题,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二是建立产业基金,三是建立指导评估协调机制。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创新中心资深数据分析师黄建涛聚焦“智能船舶的研发与实践”,从智能船舶技术的发展、MASS规则对船舶设计的影响以及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在智能船舶方面的研发实践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强调了业界合作对推动船舶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性。
中远海运科技数字航运服务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南杰分享了数字化在航运航行安全领域的探索和应用,通过整合数据、应用智能技术和创新模式,实现了船舶安全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升了风险识别与预警能力,减轻了管理人员负担。他表示,中远海运科技将推动智能化技术进一步赋能船舶的安全生产工作,形成航行安全生产的新质生产力。
在对话环节,来自智能船舶、智能港口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就智能航运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及未来趋势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并一致认为,智能技术的赋能将极大地提升航运业的安全、效率和环保水平,是航运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各方应该通力合作,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加快推进智能航运发展。
大会先后发布了22项智能航运团体标准、上海港船载外贸集装箱危险货物人工智能风控平台,并揭晓了2024年智能航运优秀论文。
上海仲裁委员会将构建更加专业、高效的多元争议解决机制,快速响应和处理因智能航运技术应用而产生的复杂法律问题,为航运业的智慧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争议解决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与行业主管部门、港航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等一道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推动智能航运的高质量发展。
SH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