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刊带读 | 《交叉学科视域下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探究》

文化   2024-12-03 20:17   重庆  


本期核刊带读我们选取的是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9月第5期第53卷的《交叉学科视域下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探究》。

文章内容展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一、带读人介绍


本期带读我们邀请到了西南大学国际学院2023级汉硕生陈乐濛来带领大家学习本篇文献,她将从推荐理由、文献解读、文献拓展三个部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陈乐濛,女,文学学士,西南大学国际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中文+职业教育、多语习得等。代表作有《孤星》《大师的足迹:从泰勒斯到桑格》《大师的侧影:从轴心时代的李耳到科技社会的李约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中级汉语听力教材改编及应用》。


二、推荐理由


1.“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

专门用途中文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具有学科和事业的双重属性,在中文学习日益专门用途化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推动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已成为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长足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一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都催生或加速了专门用途中文的发展,如“中文+铁路”“中文+旅游”“中文+物流管理”“中文+农业”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0)、《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更是重点提出培育“鲁班工坊”、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2.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

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本文分析现实需求与历史基础,论述了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将专门用途中文教育细分为专业中文教育与职业中文教育,并提出明确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建设定位精准的师资队伍、规划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发挥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四条学科建设路径,以期助力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实现新突破、迎来新发展。


3.从研究中汲取灵感与方法

本文第二作者为西南大学国际学院2023届毕业生刘豪妍。通过学习师姐的研究思路与行文逻辑,我们可以见贤思齐,紧跟学术前沿,在时代热点中找到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在前人的成果上有所创新。


三、文献解读


目录框架:

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掌握本文关键要点,学姐将通过4组Q&A对本文进行深入剖析。

Q1: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有多长?现状是怎样的?

A1:专门用途中文教育起源于1950年的“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当时属于预备教育,历经时代发展,产生了“中文+数理化”的预科教育,涵盖经贸、旅游、中医等领域的“中文+专业”教育,以及国际中文教育大会于2019年提出的“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等等。由此可见,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历史基础深厚,内涵越来越丰富且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劲头,值得学界的关注和探讨。但目前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尚不属于任何一级学科下的独立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专业领域的应用需求。因此,作者认为,有必要积极推动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的建设。

Q2:专门用途中文教育有哪些研究方向?

A2:作者认为,不同于专门用途英语下的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划分,“学术中文”可被视为“专业中文”在高级阶段所涉及的内容,前者内嵌于后者之中。作者将专门用途中文分为“专业中文”和“职业中文”两类。前者指面向来华学习专业的学历生等开设的中文教育,如法律中文、中医中文等,注重学术科研能力训练,目标是培养能用中文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和交流的“专业型”学术人才。后者指面向职业院校学生和职业教育预备教师等开设的中文教育,如中文+汽车检测与维修、中文+电子商务等,注重真实化职业场景下的实操训练,目标是培养能用中文学习、掌握职业所需能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专业中文”和“职业中文”虽然各有侧重,但边界模糊,有诸多交叉之处,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严格区分。

Q3:为什么要加强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

A3:加强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有多方的现实需求。一方面,专门用途中文教育能助力来华实现留学内涵式发展。自2018年起,我国来华留学学历生数量已超过非学历生,且越来越多学历生选择学习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等实用专业,这表明培养高层次人才已成为来华留学教育的重要目的。在此基础上,专门用途中文教育能满足留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助推来华留学事业提质增效。而另一方面,专门用途中文教育能推动职业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外合作建设的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日益增长,迫切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面对职业教育日益迫切的国际化发展需求,专门用途中文教育能为中资企业提供人才,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助推“职教出海”和中国标准“走出去”。

Q4:加强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应该怎样做?

A4:专门用途教育学科建设是一项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系统工程,作者从顶层设计、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与科研建设四方面提出了对策。

其一,明确学科定位与培养目标。专门用途中文教育的交叉学科属性显著,理论基础既包括文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理论,还包括医学、理学、工学、法学等各专门用途领域相关应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因此专业建设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探讨各领域交叉融合的可能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实现国际中文教育与专业/职业教育的对接与融合,培养应用复合型专业人才。

其二,建设定位精准的师资队伍。专门用途中文教育的教师应具有复合型专业知识背景,企业、职业院校、普通院校等多方单位明确具体要求、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构建系统、专业的师资培养体系,并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学习,进而建立起一支以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教师为主,以企业或职业院校进修兼职教师为辅的师资队伍。

其三,规划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专门用途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内容的专用性、实践性与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要着重强调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融合,以规划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根基。企业、职业院校、普通院校等多方单位还应共建高水平学术共同体,以拓宽课程资源渠道,同时将学术成果积极地转化为教学产品、提高学科建设的社会服务性,以实现学科建设与事业发展良性互动的目标。

其四,发挥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是学科体系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在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夯实科学研究基础,发挥科研的促进作用,推动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创新。一方面,要构建多层次、系统性的学术体系,包括定性定位、需求分析、标准建设、课程设置、语料库建设、教材与资源开发、教学模式等,为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还要构建带有学科特色的话语体系,扩大专门用途中文教育这一学科在整个社会上的影响力、形成更大的学术话语权,助力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四、文献拓展


本文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专门用途中文教育的历史,分析了专门用途中文教育的现状,并提出了专门用途中文教育学科建设的四条路径,使我们对该学科有了整体认识。若我们希望在此领域深耕,还需从中观、微观角度开展深入探索。如果你对该研究领域有所兴趣的话,还可以阅读以下文献:

1.何茜,王爽.“一带一路”视域下国际中文教育的演进与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6(04):57-65.

2.李宝贵,田硕.中文工坊建设:内涵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J/OL].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1-10[2024-11-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3.1071.C.20241102.1604.024.html.

3.石琳,董洪杰,姚成雨.澜湄合作国“中文+职业技能”数字化教育发展研究——基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视角[J].比较教育,2024,46(05):13-22+33.DOI:10.20013/j.cnki.ICE.2024.05.02.


五、寄语与展望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想确定有效的研究方向、撰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我们必须阅读大量高质量文献。在选择阅读范围时,应兼顾文献的权威性、时效性和相关性;具体来讲,可参考SSCI、A&HCI、CSSCI来源期刊目录,使用高级检索功能,将文献按时间排序并从最新成果开始阅读等。希望我们都能在探索知识的边界中找到自己的激情!

供稿丨王可昕

执行编辑丨吴孟婷

责任编辑丨杨昆 耿军

审核丨刘猛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
欢迎关注西南大学国际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这里,我们发布学院权威信息、分享留学体验、讲述你我共同的西大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