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6下午14:30,含弘学子讲堂之“新时代新使命下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专题论坛在国际学院紫云楼210教室举办。本次活动由西南大学校研究生会与国际学院研究生会干部担任评委,2023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陈苗苗、陈乐濛、胡晶晶、覃苗、范玲莉、庞俊玥、李丽冰同学及2024级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程翠莲担任主讲人。
PART
01
覃苗同学宣讲的主题是国际中文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究。目前国际中文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着教育方法滞后、功能认知错误、缺乏稳定的教师群体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阐释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职责所在、客观发展所在,更是加强国际交流和扩大国际中文影响力的使命所在。针对中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她建议:我们应从完善顶层设计、构建体系化的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多学科教育、建立稳定的教师体系、利用好数字化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等五个方面探寻加强国际中文教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
PART
02
陈苗苗同学以刚过去的第40个教师节为引入点,聚焦教育家精神,从价值、道德、知识、行为和情感等多个层面的内涵入手,深入阐述了这种精神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建议我们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主体意识和专业自觉,应在日常教学中实践这一精神,为自己的教书育人事业不断注入热情和动力。不仅如此,这种精神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改革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新时代教育中不断传承。
PART
03
范玲莉同学聚焦研究生心理健康,提醒大家关注学术压力、就业竞争和同辈压力等因素对这一群体心理状态的影响。在分析了研究生常见的心理压力来源后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如寻找同伴的陪伴、定期锻炼,以及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等。此外,也鼓励大家在学术生涯中寻求平衡,更加关注和爱护自己。
PART
04
程翠莲同学关注的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银发经济”,通过对两个问题的追问来探索银发经济如何得以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适老”需求与目标。在解析了“银发经济”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后不难发现当前“银发经济”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支付能力和消费动力不足、产品“适老”性不强和服务水平不高等方面挑战,并由此从供给需求侧以及人才角度提出了促进银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以期展现老龄化社会中蕴藏的经济活力,也启发大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思考。
PART
05
陈乐濛同学以“新中式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探讨了国潮与新中式的流行趋势。她以旗袍为例,运用一系列生动的图片展示了这一传统服饰的历史和现代演变,体现了年轻一代如何通过新中式元素表达文化认同。作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学子,我们应积极关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新发展、新交融,不仅要深入研究和理解中华文化,还应利用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如社交媒体和跨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广新中式的理念与价值,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并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成为中国故事的前沿讲述者。
PART
06
庞俊玥同学的宣讲主题是延迟退休的作用机理与政策效应前瞻分析。延迟退休政策基于人口老龄化这一重要背景,推行这一政策极具必要性和现实效应。首先,施行延迟退休改革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抉择,从顶层制度设计、实践探索以及政策出台三方面来看我国延迟退休制度均大有裨益。而基于宏观经济学生命周期理论与一般均衡视角,系统阐释延迟退休在人力资本、就业、收入、财政与社会保障四方面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引导我们对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进行思考,拓宽我们对老龄化社会的理解。
PART
07
当下,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第一热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的首项工作任务。李丽冰同学围绕新质生产力向我们介绍了其相关理论与实践。从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历程、内涵、核心要素出发,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即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等,并据此建议:我们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新质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并明确未来的教育可以从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发展高水平教育等方面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PART
08
胡晶晶同学围绕多模态传播与国际中文教育的主题,从体育、农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叙事切入,引用电影《中国女排》、网络综艺节目《种地吧》以及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展示了多模态在讲述中国故事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建议,未来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加强多模态传播的应用,积极探索新的传播形式,如短视频、互动展览和在线直播等,吸引更多国际受众参与,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理解。这不仅有助于推广中国故事,也能为国际社会构建更为深厚的文化纽带。
End
此次宣讲的各个主题既具创新性,又紧扣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对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使命、教育家精神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银发经济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等议题的精彩讲述,不仅展示了“含弘学子”在思考深度和创新精神上的追求,也拓展了同学们的研究视野,激发了大家对当前教育问题深入探讨的热情。同时,从教育、文化、经济和心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宣讲内容为在场同学的未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启发与参考。通过这种多元化交流的宣讲活动,一方面为我们的学术成长和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去。
供稿丨邹佳丽
供图丨西南大学研究生会
执行编辑丨吴孟婷
责任编辑丨杨昆 耿军
审核丨刘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