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聊到了彼得在父亲去世后的生活,母亲逐渐富有,也给了彼得自己的公寓,但是依旧不能接受彼得搞音乐的工作。同时彼得也开始尝试去建立基础关系,希望他会越来越好。
心理医生给彼得安排了一场特别的电影,这是一场关于猴子的实验。这部影片成为彼得心理治疗的转折点,实验人员把刚出生的猴子放在笼子里和两个假猴子一起饲养。铁丝妈妈端着一瓶牛奶,幼年的猴子需要跳到母亲身上才能够得着,另一个铁丝妈妈包裹上布,可以供幼年猴子拥抱,提供触感。幼年猴子每天抱着布妈妈长大十九个小时,只有在需要喝奶的时候才会去铁丝妈妈哪里呆一会。布妈妈被拿走的那一刻,幼年猴子因为分离焦虑在那又哭又喊。当布妈妈和铁丝妈妈都被拿走之后,幼年猴子前后摇晃,还啃咬自己,把自己弄伤了。彼得看到这里突然想到自己独自躺在婴儿床上反复用头撞墙,幸好小彼得拯救了他,小彼得就像布妈妈,可以安抚彼得,用音乐来拥抱他。
当一只幼年猴子被带出笼子,锁在一个没有布妈妈的房间里,那个房间里放置猴子喜欢的梯子和秋千,可是幼年猴子却蜷缩在角落,痛苦地颤抖。当布妈妈被放入房间后,小猴子立刻就抱住了他。彼得泪流满面,这就是他在幼儿园的时候,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布妈妈,而彼得却没有,只能害怕地躲在角落。
接下来影片出现一只巨大的虫子,长着大牙齿转来转去,小猴子很害怕,赶紧去抱住布妈妈。等小猴子拥抱布妈妈一段时间后,他转身对大怪物发出攻击。彼得小时候被人欺负,他找不到安慰,只能自己躲起来,之后就陷入了不断被欺负的循环中。这些母爱被剥夺的猴子长大后无法保护自己,也不愿意发生性关系,被迫生出小猴子后也不知道怎么当父母,而且他们的行为都变得很残忍,情感上也变得冷漠,电影中研究人员不得不的把它们的后代移除笼子来保证它们的安全。
彼得似乎跟这些猴子产生了共鸣,他认识到需要爱和亲近,然后是保护,这样才能大胆地去世界闯荡。童年与世隔绝错过了所有步骤,等到了最后一步性的时候,才会觉得性很可怕,他在猴子的视角重新经历了一次幼年的可怕经历。
彼得通过这部影片认识到自己错过了发展的关键阶段,彼得意识到自己不是蠢也不是失败,而是没有为自己的生活做好准备。彼得一直以来都是对母亲绝对的忠诚,他一直觉得母亲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好,其实母亲缺乏母性本能。彼得从出生就没有被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所以导致他最终没有自己完整的个体感受。心理治疗引导他踏上漫长的旅程,也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人格,也感受到自己的人性。
今天我们聊到一只和彼得同命运的小猴子,这只小猴子和彼得产生了共鸣,彼得似乎从小猴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生,终于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全新的认知。明天我们继续来看彼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