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面对母亲的毒打,就像劳拉的父亲把她当小大人一样,把这种病态的行为视为了常态。在他们开来,家长对孩子疏于照顾是正常的,因此他们会选择维护自己的父母。接下来,对于彼得心结的揭开就从他的母亲下手~
彼得觉得是自己小时候在柜台前跑来跑去,加上母亲没钱请人照顾我,姐姐都学会了安静地坐着,而自己却学不会,这才导致了母亲把他关进阁楼里。而彼得小时候最开心的回忆就是夏天他可以趴在窗户上看母亲在后门台阶上切菜,还有母亲上二楼储藏室拿大米的脚步声,他渴望着母亲会上三楼来探望他,因为每次母亲上楼梯,他的心脏都会砰砰直跳。可是母亲从来没上来看过他,一般到半夜后他睡熟了才会把他抱回房间睡觉,随着母亲的开工,他再次被送上阁楼。所以每次母亲上楼梯的声音,在母亲回到楼下餐馆的那一刻,他的心也就往下沉了一下。
对于彼得来说,孤独感是最难熬的,虽然他会挨打或者挨饿受冻,但是孤独却是挥之不去的噩梦。他看见树上的松鼠,他会祈求松鼠来到窗户前面来。他真正认识到孤独是他在八岁看动画片《绿巨人》的时候,绿巨人为了不让别人发现自己的身份而选择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听到了孤独这个词并且和绿巨人产生了共鸣。
母亲送给彼得一个白色的玩具钢琴,很多年后姐姐告诉他那是一个顾客年幼的儿子落在餐馆里的。他在昏暗的阁楼里只有个这个玩具钢琴和番茄罐头。他把这个钢琴当作朋友,钢琴的名字叫做小彼得,当时他除了他爸爸,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其他的男性。他特别希望小彼得可以跟他说说话,于是他开始演奏,把叮当作响的声音当作对话,这样他就可以让小彼得难过,还可以让小彼得开心。彼得在获得他的玩具钢琴后情绪也有所改善,因为他有了挚爱的朋友,对母亲的依赖也逐渐减少。这对于彼得后续的事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作为一名著名的键盘手,被人称为可以让键盘说话、哀嚎、哭泣甚至欢呼雀跃的人。
心理学上小彼得是彼得仅有的亲密朋友,这属于过渡性依恋客体,孩子对于母亲的依恋复杂又关键。正常儿童发展过程中,母亲在最初就是孩子的整个世界,然后慢慢意识到自己和母亲的差别,产生分离焦虑,他们会选择一个能够代表母子依恋的安全客体,这一客体就成了过渡依恋客体,通常是毛毯和毛绒玩具额,会被孩子从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带着,尤其在上床睡觉的时候。过渡性客体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从依恋走向独立。
彼得和母亲之间的依恋关系非常不稳定,母亲从未向他表达过关爱,还从小就把他一个人关着。如果他调皮捣蛋还会受到惩罚,只有在小彼得面前才能吐露真实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小彼得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牢固。
今天我们聊到彼得的孤独,他的世界只有他自己和阁楼,还有那只玩具钢琴可以陪伴彼得,让他可以有亲密无间的朋友,可以倾诉心事,也助力他在后面事业上的成功。明天我们继续来听彼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