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小歪
排版/ Harriet
审核/ Dylan
12月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关情况。
意见中提到进一步扩大专硕,专博招生数量。此前,各高校发布的24年招生简章都进一步表示博士扩招明显!详情可点击直达👉“2024年,博士又又又扩招了……”
根据教育部历年发布的《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主要结果》以及网络上的公开资料数据显示——近20年来,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逐渐扩大!
2022年博士生招生人数为13.9万人,可以看到尤其近5年来,几乎每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都要比前一年增加1万人左右。
博士生招生人数
来源:知乎“教育冷观察”
来源:知乎
博士扩招的背后,是哪些因素在驱动?
同时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对于广大的考博er来说,又该如何应对?
国家科研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关键之举
来源:天津大学新闻网
在《中国经济导报》2020年对天津大学刘昌俊教授的采访中,刘教授对当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国际环境差异”进行了一针见血的分析:
——《关于优化研究生结构、提高博士生招生比例、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建议》
当前的国家实力竞争,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简单的军事较量,而是演化为在自然科学、通信、电子、制造业、航空、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的高尖端人才储备和竞争比拼。
来源:国家教育部新闻网
因此,提高博士生的招生规模成为国家的一项必要举措,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提高高学历层次人才比例、国民素质的任务
根据当下被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一个教育强国的人才占总人口的比例应该是:博士毕业生占1%、硕士毕业生10%、本科毕业生30%。”
来源:知乎
那么,我们国内和世界各国的博士人口占比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各国博士生数量及占人口比重统计表(时间:2021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数据;百度知道;知乎;Infographic: The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Doctoral Graduates;These countries have the most doctoral graduates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博士人口占比基本在0.1%以上,即便是同在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中,我国的博士人口数量占比也落后巴西有2倍之多。
尽管我国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口总数已达100万,仅次于美国,但在“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下,高层次人才的占比依旧很低。
要想赶上发达国家的现有水平(按照最低0.1%来计),依旧还有40多万的人才空缺,更不用说与美国、德国等国家相“较量”了。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依旧路漫漫修远兮。
优化高校教师人才结构的必要途径
高校作为博士毕业生从业的热门平台,不仅承担着吸纳人才、分流市场就业压力的作用,更担当着继续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角色。
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部门类型
来源:“智归科创中心”
教师是高校的主力军,因此从教职招聘的源头上提升师资水平,成为博士扩招的又一个重要驱动因素。二者互为因果、又双向受益。
同样作为一个重要现象,近年来很多二本甚至专科院校,也开始广招“博士”。
安徽二本院校的人才招聘录用启示
广西某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公示
来源:网络
若依旧保持着较低数量的博士招生规模,在政府部门、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纷纷竞争抢人的环境下,高校能分到的这杯“人才羹”就会减少,也很难实现高校教师的人才结构优化。
营造高水平教育的整体国内氛围、留住人才
从义务教育到本科再到研究生,在十多年求学生涯的不同阶段,国内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比重逐级增加。选择更优质的平台、接受更先进的教育,是人之所向,出国深造自然合乎常理。
——郑慕琦《国外人才流动和人才流失的情况综述》
而在本科到研究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阶段,博士的扩招有利于提高硕士毕业生“升学”的概率,从而营造出国内研究生培养的利好氛围。
不仅博士在扩招,硕士的扩招也成为近年国内教育政策的大势所趋。
当然,博士的扩招只是一种结果或者说是现象,现象的背后是国家急需留住高水平人才而采取的必要举措。
分流硕士毕业生、缓解市场就业压力所需
研究生的扩招苗头,最先在“硕士”的培养环节中初现端倪。
图片来源:网络公开信息
2018年到2023年的5年内,我国考研报名人数从200万人增加到近500万人;输出方面,仅2021年到2022年的两年间,全国硕士毕业生人数就从70万人增加到130万人,几乎翻了一番。
在毕业群体中,不乏很多愿意继续升学的“科研型”人才,如果申博机会渺茫,他们也只能选择去工作、成为“社畜”,既增加整个市场的就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科研人才的减员。
在此背景下,博士的扩招不失为一种“一举两得”的手段,其背后是对人才进行合理“分流”的驱动力体现。
博士扩招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小科先下结论——“利大于弊”
但对于不同的群体来说,其影响各不相同。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声音”,要如何去看待这件事呢?
造成学历贬值?
很多人看到了博士扩招,以及我国现拥有“百万”数量的博士人数后,认为“博士学位”在当下已经贬值了。还有诸如“博士一抓一大把”、“满街都是博士”这样的评论。
博士作为当下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位,肯定不能简单地通过“数量”的多寡来衡量其是否贬值。
——《百度百科》
正如上文分析,基于我国国情,现用有博士学位的人口比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不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因此即便从“数量上”来看,博士仍是各行业的香饽饽,甚至在个别行业依然存在“一博难求”的情况。
整体来看,学历并没有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发生贬值,尤其在当下的供需关系下,市场对博士的需求依旧还有很大的缺口。
博士生培养质量下降?
这个问题将直面刚刚提到的“学历的质与量之间是否协调”。先说结论——不一定!!
来源:知乎
首先从不利的方面来看:博士扩招后,可能存在着“一位导师每年同时带很多博士生”的情况。在有限的精力下、很可能因“照顾不周”而无法保证学生的培养质量,甚至出现“放养”、“流水线培养”等现象。
来源:知乎
从乐观的层面来看:博士在扩招,具有博导资格的新晋导师也在逐年增加,其中不乏很多年轻力盛的青年大牛,且干劲十足,在这些积极因素带动下有助于团队产出科研成果。
博士毕业难度提升?
答案是肯定的。国家一方面在扩招博士,一方面也在提高博士毕业的要求。
从修学年限上看:过去博士的学制比较灵活,短至3年就可以“顺利出厂”。近年来将“基本学制”提高到了“4年”;过去如果无法在学制内按时毕业,还可继续延期到7年、8年甚至更久。
而现在各高校已经明确了学生的“最长修学年限”,基本在6年以内,逾期将被退学。
来源:知乎
从毕业要求来看:随着博士扩招,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更新频率也在加快,有的高校甚至“一年一更”,其多数变动集中在“课程学分设置”和“毕业发文要求”上。
另一方面,研究生群体的大幅增加,面对数量有限的目标期刊,稿件数量必然猛增而出现积压,要想顺利过审录用,也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了。
内卷加重、找工作变难?
对博士群体自身而言,扩招后的直接结果就是要面临着相互之间的“同行竞争”。
“内卷化”成为必然,集中体现在:
僧多粥少,学院、课题组或博导的项目有限,很多博士生甚至分不到事情来做,只有不断“爆肝”帮助导师去申请新的基金项目;
论文见刊时间过长,杂志社积压了大量的稿件,且常把“大佬”的文章档期往前排,很多博士生的“拙作”只能无限期后延,平均周期都要以“年”来计算;
博士生的平均年龄越来越低,很多人得益于“本科直博”“硕博连读”,与正常考博甚至辞职读博的人之间形成天然的年龄优势。
那么,找工作是否也变难了呢?
其实并不绝对,关键还是要看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在什么城市工作?在什么岗位工作?以及找工作的心态:是为了高薪?为了权力?还是为了有闲?
想留沿海、一线大城市自然是难度不小,但各地针对博士也制定了很多“人才引进政策”;
留二、三线城市相对还是容易,尤其是内陆、西部和边缘城市;
想进985、211当然不易,要卡成果、卡资历;
但对于普通一本、二本以及专科院校,还是有着不小优势。
同时,不同的专业所处的时代发展潮流、市场环境均不相同,对人才的需求强弱也有差异。因此,找工作是否变难,要分情况讨论。
考博变容易了吗?
先说结论:考博依旧很难,并没有变易的趋势。
集中在以下几点:
博士扩招,但报考人数的增幅明显更大,导致竞争趋于白热化;
博士总量扩招,但平均到各地区、各高校和各学院以及诸多专业,增量就变得“微乎其微”,甚至还有部分专业的招生名额在逐年缩减;
通讯网络便利、考博信息透明,很多低年级研究生、本科生已早早开始备考,积累学术成果,对“应届、二战”的考生形成巨大压力;
总之,“考博热度居高不下、报考人数增幅可观、成果竞争日趋白热”导致考博并没有变容易。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在整个备考周期,要随时打探有关招生的全部动态信息:目标院校招生总名额、导师名额排队情况、新晋博导信息、考核方式变化情况、新增博士点院校信息等。
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知乎、院校官网、周边同学,一切皆是消息的来源渠道。
寻求前辈指导、少走弯路
要会利用“博士扩招”带来的便利,过去在我们身边不容易碰到博士,现在可谓“随遇随到”,多向前辈请教申博事宜,比自己闭门造车要高效百倍。
“我学校差,本硕双非能申博吗?”
“我成绩差,排名靠后能申博吗?”
“我是留学生,没论文能申博吗?”
1v1申博规划
为你而来
(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尽早准备、创造机遇
尤其对于刚刚进入研一的同学来说,正是小论文写作的大好时机,把最核心的部分提前准备好,报名前才有套磁博导的资本,后续的材料准备,也就顺理成章了。
多校尝试、提高胜算
不要只盯着圈内的“传统名校”,但凡开设有博士点的院校,都去了解和尝试一番。尤其对于一心想读博的人来说,适当降低目标院校的档次、考虑新晋博士点高校,申博成功率将得到提高。
心无旁骛、专注自身能力提高
归根结底,考博的实质更像是一次找工作,是考生和导师、院校之间的双向选择。对于考生来说,科研实力始终是最好的证明简历。
外界环境已经悄然改变,这对考博er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想成功突围,唯有心无旁骛、杜绝各种干扰的“噪音”,从自身能力上寻求提高、并在专注中等待着机会的眷顾。
国内博士逐年扩招,是诸多复杂因素合力作用下的结果,该趋势也将在未来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肯定的是,在博士扩招后,会带来一系列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比如博士生培养质量下降、博士生毕业难度提高、内卷化加重等。
但对广大考生、在读博士生来说,一些顾虑应该被打消,比如“学历贬值、找工作变难”,根据上述分析,博士依旧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稀缺资源”。
只要不是不学无术、简单混日子只为那一纸文凭,即便在博士总体数量激增的情况下,博士的价值仍在,找工作也具有不小的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考博依旧很难,并没有变容易的迹象,尤其需要引起考博er的重视。
小歪
作者
同济大学博士在读
点击关注👇科研岛,设为星标🌟
扫码添加学术顾问,发送【论文辅导】即可报名
2024-04-09
2024-05-11
2024-07-16
2024-07-10
上下滑动查看
多个硕博交流群,学霸齐聚,
不可多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现在入群还可以免费获得“科研论文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