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多数科研小白都觉得文献晦涩难懂,读起来就想睡觉,连读几天也并没有任何收获和想法。小科作为过来人必须要告诉大家:俺也一样……
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导师:
在见到学生的第一面,甚至面都没见到,就开始叮嘱:“好好读文献”?
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怎么都读不懂?
埋头读文献好不容易在组会展示了自己的“天才想法”,结果导师头都没抬:“文献没读够?”
……
研究生究竟该怎么面对科研起步期的【文献魔咒】?
是否还记得第一次跟导师见面的场景?或是即将与导师见面的各位小白门,一定要读懂导师脸上的笑容!是单纯的祝贺你迈进科研的这道门槛吗?又或是为这些在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精英表示赞赏?显然,导师眼中还有另一个你……同样是作为过来人,导师仿佛看到的是过去那个懵懵懂懂的自己,看似是在复试中对专业问题分析的头头是道,实则如同一张白纸,还缺少科研的一顿毒打。如果在初见时分,便夸下海口要在将来为团队挑起科研大梁,完成年产值N篇的C刊壮举;或者紧张兮兮,在大佬面前瞬间撂下挑子,自愧学术垃圾。那么在导师眼中,各位无非就是“好高骛远”和“妄自菲薄”的典型代表。也有的同志,迫不及待的想去跟导师分享最近的所读所感,甚至不假思索的抛出各种研究设想,看似发现了什么惊天秘密,想马上抢占先机,占领学术高地。其实导师们心中都只有一句话,快去多读书看论文吧!!!
几乎每一位导师,都在为孩儿们看论文的事情摇旗呐喊,甚至有的大佬亲自为你勾画重点,把饭送到了各位嘴边……他们的这样的用心,究竟为何?各位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前,对于知识的获取无非是兴趣和他人灌输两种得来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博”而不“专”。导师让我们看论文,首先就是要将我们赶上科研的“正轨”,转变以往对于知识获取的方式,从而正式进入专业的研究领域。一篇优秀的论文,值得借鉴的东西太多。论文的写作背景,常反映出当下的学科研究动态,并揭示热点问题;论文的研究方法,既有前人长期摸索后的成熟体系,也有突破研究壁垒创造出的新思路。再到行文的逻辑结构和语言组织,处处都是宝藏可以借鉴。能多有产出自然是好事,但导师可不希望有量无质,大多数凭空而撰的论文都是学术垃圾。没有输入,哪来输出。不要以为导师劝你看论文,就只是“看论文”,其实也是在为你今后的持笔行文,做前期积累。啰嗦的口水话、混乱的语言逻辑、不规范的学术词汇,请统统杜绝。当然不止如此,从长远来看,随着你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团队当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科研小白的角色已然转变,成为导师的左膀右臂,甚至成为导师眼中将来的博士候选人之一。然而这一切,都要从你读过的每本书、看过的每篇论文开始层层加瓦,直到你能独揽一项科研项目,主持一项重要课题。导师良苦用心的背后,是对科研人才培养和再塑造的殷切期望,也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民生改善等事业的鸿鹄之志。
既然导师要求我们看论文,但又不能一手包办,那么具体的实施,还是落到我们自己身上。在这里献上我们的阅读文献“三步法”说到硬件,自然包括笔记本、台式、平板、书本等必需品。但是很多人容易忽视的是环境场所,图书馆、工作室、实验室永远是进行高效工作的不二之选。阅读作为科研工作的重要部分,应该拥有一个不被随意打扰的专属空间和专属时间。首先力荐学校图书馆系统,立面包含了各大文献搜索引擎链接(从外文库的:web of science; elsevier/ScienceDirect;nature等,再到中文库的:知网;万方;维普;百度学术等,一应俱全 ),如果是不依托学校的平台,查阅外文文献就会显得费时费钱(个人自行注册外文文献库,每下载一篇外文“顶刊”的费用少则几十RMB,多至上百RMB都有可能)。当文献下载好后,就可以直接开读了吗?NO NO NO!!!各种辅助软件应该准备上:电脑端阅读常用到的文献管理app有:NoteExpress;Mendeley;Paper3;Endnote;Readcube。总结:Paper的文献搜索功能最好;考虑文献搜索和文献管理,Endnote综合性能最好;不考虑文献搜索,Mendeley性能最好;考虑中文文献搜集和管理,用NoteExpress。考虑到一些平板阅读爱好者,那么就应该充分发挥出平板相较于电脑的“笔记”功能:享做笔记、印象笔记、onenote、notability、goodnotes等软件都建议各位去试一试,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当软、硬件准备到位,接下来就是如何去阅读一篇文献(论著)。四种论文研读法献上。艾德勒提出阅读的四个层次理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图片来源:网络
● 3.1 基础阅读。主要是对句子的理解、对段落的把握。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现在手机上的各种公众号的推文、简讯,是阅读的一个初级层级,适合用在零散的时间,能较快速的浏览学科最新的动态以及新闻事件。
● 3.2 检视阅读。通常是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功课的阅读方法,常常是以掌握书籍整体大意为目的的阅读方法。分为系统略读、粗浅阅读两种方式。
“系统略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在读书论著和文献中,有联系,有差异。但是基本的技术路线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表2 系统阅读步骤
“粗浅阅读”常用在非常难的书籍阅读上,要求整体阅读全书,不懂之处也不能停,以读完之后收获20%到50%为目标;对于外文文献的阅读同样如此,特别忌讳在一些生、难词的地方反复暂停,从而影响对原文大意的把握。
● 3.3 分析阅读。通常表现为这样一个阅读过程:把一本书进行简单分类、透视一本书、寻找共情、主旨深化和系统化、公正评判。
对于研究论著,一般为“论说性的书”。主要由观点+理论+假设+推断+结论的模式构成,(“非论说性的书”主要是文学作品)如何将论著和文章加以“透视”呢?
表3 分析阅读步骤
● 3.4 主题阅读。是以某一个主题为核心进行的阅读,可能是阅读一本书,可能是同时阅读多本书。科研工作往往也是围绕着一个特定的选题和方向开展。
此时的阅读,不再是简单地理解某一本论文、某一篇文章中的论证,更重要的是给自己想要找的主题或是开展的某项研究定义一套框架,并找寻同类文献中的知识来不断填充这套框架。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面对大量的文献工作。
表4 主题阅读方法
虽说读文献没有捷径,只有熟能生巧,但是如果能有过来人的经验,走直线永远比走弯路更快到达终点。我们准备了SCI/SSCI/EI源刊核心论文项目,帮助大家最快到达文献阅读的终点——核刊论文发表。
扫码添加学术顾问
发送【SCI辅导】
了解服务详情
扫码添加学术顾问,发送【论文辅导】即可报名
不可多得的学术交流机会!
现在入群还可以免费获得“科研论文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