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第一码头”启动修缮 打造文旅新景点

乐活   2022-09-22 16:30  



中国漕运史上

通州区张家湾素

“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

自元代设立漕粮转运码头后

张家湾以商贾云集、漕运发达闻名天下

然而历经600余年风雨

这座见证了运河万舟骈集

舳舻蔽日盛景的古镇遗址现已破败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
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家湾城墙遗址及通运桥
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近日启动
运河之上邀请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大运河文史专家任德永
带您了解大运河第一码头”


张家湾的由来
张家湾的得名,始于元代
至元十六年,也就是1279年
元大都因闹蝗灾,缺少粮食
当时的丞相伯颜采纳
朱清、张瑄 的建议
用海运以解京师粮米之危
朱清、张瑄首次用60艘海船
将4万多石粮食海运抵天津
费用竟降近八成


后来朱清、张瑄觉得把粮食
卸在天津不够方便
就指挥运粮船队由天津驶入白河
也就是今天的运河
逆流而上向北试航
最后一直驶到水浅
无法航行之处卸粮装车
这个地方就是距元大都(今北京)
只需一天航程的张家湾
因为张瑄姓张
他就把这个地方命名"张家湾"


十八年后再次修缮

本次启动的张家湾城墙遗址

及通运桥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

包括城墙遗址和通运桥两部分

都是见证古时张家湾

漕运盛景的核心文物遗迹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家湾城墙遗址位于

张湾村原村址南口两侧

萧太后运粮河北岸

古城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

当时是为保卫漕河这一明廷经济命脉

且拱卫京师加强防备蒙古兵侵扰而抢筑


目前残存南城墙西段

南城门及南城墙东段

全部列为本次遗址修缮的范围

 明代张家湾城修筑的同时

于南门修建了一座南门板桥

横跨萧太后河,俗称萧太后桥

这座桥最初是一座木桥

但是因不堪南北物资

经年累月过往运输的重负

于明万历时改建为石桥

目前,桥面青石仍保留

明显的车痕印记

成为过往历史的直观见证

历时120天
坚持修旧如旧  
大运河张家湾遗址及通运桥
文物保护与修缮工程的项目负责人
通州区文物管理所的金海竹介绍
此次的修缮工程预计120天内完成
南城门和东段的城墙保存较好
对它的修缮以加固为主
西段残损比较严重
将彻底清除对其墙体造成破坏的
树木、垃圾、杂土等
另外墙芯开裂的墙砖要替换
尽量恢复遗址的原状
也要做到保留城墙原本的风貌

对于张家湾通运桥
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
以保养为主,适当的修补
桥面封堵缝隙
减少雨水渗漏对桥体的损伤
桥上面的石雕石狮子文物修缮
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
在后期继续收集历史照片
向周围的居民收集资料
为将来补配狮子
和其他的石雕提供依据
如果没有依据就先稳固
将来有了依据之后再进行补配

节目嘉宾


通州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
大运河文史专家
任德永


回听《运河之上》

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BRTV运河之上
欢迎关注《运河之上》,北京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FM107.3,AM1026)每天早上8点到9点,晚上8点到8点30播出。运河之上,融汇八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