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中华民族的图腾
中国考古博物馆
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
“中国八千年龙文化
精品文物展”
正在中国考古博物馆
举行
二里头遗址
绿松石龙形器
内蒙古赤峰彩陶坡遗址
龙形蚌饰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
玉猪龙
一百多件来自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凌家滩文化
三星堆遗址的龙文化
重磅文物
每一件都是龙图腾
演变的见证
它们不仅见证了龙形象
从原始到繁复的
华丽蜕变
更承载着中华民族
对力量
智慧与吉祥的不懈追求
《运河之上》
让我们一起
踏上
中国八千年龙文化之旅
龙的发展与演变
内蒙古敖汉兴隆沟遗址摆塑猪龙
图源: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吕鹏丨龙的动物源
就目前考古证据而言
最早的龙就是猪龙
中国是养猪古国
中国先民驯化猪的
历史悠久
他们将猪作为
创造龙的最初动物原型
有其深刻含义
早在距今8000年前
辽河流域的
兴隆洼文化中
已出现猪龙形象
考古博物馆展厅内有关龙的发展趋势介绍
随着农业的发展
农作物播种的时间准确与否
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因此与星象有关的龙形象
逐渐成为图腾
中国龙形象是多点起源
形象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其外观主要借用了
猪、蛇、鳄鱼等动物
也包含了风云雷电
彩虹 星象等自然现象元素
相传龙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九似”
所谓“九似”
就是说从它的相貌
可让人联想到九种动物
头似驼 角似鹿 眼似兔
耳似牛 项似蛇 腹似蜃
鳞似鲤 爪似鹰 掌似虎
龙形象的塑造
内蒙古赤峰彩陶坡遗址出土蚌龙
辽河流域和中原地区的先民
用蚌塑造了龙的形象
内蒙古赤峰彩陶坡遗址
出土一件距今约
6300-5800年的
蚌龙
整体分布范围约20厘米
身体舒展
由头、身和尾部组成
该龙形蚌饰选用蚌料为
三角帆蚌
龙与蚌的密切关系
主要体现在两点
一是用蚌来塑造龙的形象
二是龙的腹部与某些蚌类似
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出土玉猪龙
红山文化晚期
出土有玉猪龙
被称为是中华龙的本源
精细雕琢 头部较大
双耳竖立 双目圆整
吻部前凸且多数褶皱明显
身体蜷曲如环
首尾相连或分开
颈部有一个
自两面对钻而成的圆孔
少数有两个圆孔
这种造型取意
无穷无尽 无始无终
代表生命的
不断更新和发展
成为红山文化礼制的
最重要载体
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
重要标志之一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绿松石龙形器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
是中国考古博物馆
“镇馆之宝”
全身由2000多片
绿松石拼组成
每片绿松石大小仅有
2-9毫米
厚度1毫米左右
二里头遗址一般被认为
是夏朝晚期的都城
这件绿松石龙是夏文化
最重要、最精美
也是最独特的文物之一
有“超级国宝”之誉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彩绘龙纹陶盘
陶寺遗址出土的
彩绘龙纹陶盘
距今约4300年至4100年
是迄今在中原地区所见
蟠龙形象的最早标本
也是陶寺时期已经出现
王权和国家的实物象征
龙:历经千年的时代发展
汉代是龙的真正定型期
根据汉代许慎
《说文解字》记载
龙的形象有了较为统一的造型
自汉高祖刘邦开始
龙就变成了帝王的象征
汉代司马迁著
《史记.高祖本纪》也有记载
汉高祖刘邦是第一个
将其身世神化为龙的帝王
自此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
元代之时
五爪二角龙成为皇族专用
平民百姓不得乱用
明清两代是龙造型的全盛时期
龙的形象为帝王独享
具有威慑的作用
关于龙的造型演变
有学者总结说
史前多元一体
商周粗犷抽象
东周秀丽洒脱
秦汉雄健豪放
隋唐健壮圆润
宋元成熟稳健
明清复杂华丽
左:青花龙纹盘 蓝釉堆塑龙纹高领瓶 青花龙纹高足杯(元)
右上:白地黑花龙凤纹瓷扁壶(元)
右下:玉双龙佩(西汉)
中国龙体现了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宅兹中国 万物生华
中华各族群在突破血缘
不断融合过程中
将自身信仰之物投诸于
龙的身上
从而复合 重塑和丰满了
龙的形象
“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展期
即日至2024年12月31日
公众开放时间为
每周三至周日
9:00至17:00
观众可提前3天通过
中国考古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预约系统
在特展窗口预约特展门票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吕鹏
回听《运河之上》
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