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六安茶增添“科技味”——高校科研力量赋能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民生   2025-01-03 12:17   安徽  

  



生态茶桑香酥排骨、麻埠茶香鱼排黄金骨……近日,在金寨县第三届“新徽菜·名徽厨”专项职业技能竞赛上,不少参赛选手以茶入菜,烹饪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茶饮、茶道、以茶入菜……茶,对于六安人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六安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是驰名中外的古老茶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六安茶叶的优良品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六安茶作为优质茶叶的代名词一直久享盛名。
  
为了保证六安茶的优良品质,一代代制茶人付出了许多艰辛努力。近年来,作为地方高校的皖西学院也逐步开始利用优势科研力量,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下设的皖西茶产业研究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利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对六安篮茶中的主要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进行检测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茶叶化学物质基础、营养功效与风味品质的关系。
  
“我是霍山人,从小生活在茶乡,我的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当地的老茶厂上班,是一位制茶老师傅,我从小也跟着父母上山采茶、学习制茶,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下让我自己喜爱上了茶,后来机缘巧合下我又读了茶学专业。”作为一名茶学专业毕业的博士,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研室副主任、皖西茶产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燕坦言,作为六安人,她对家乡的茶叶有着一份深厚独特的情结。
  
古茶树是茶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六安茶历史文化的见证。这两年,为了深入研究六安茶的古老历史,加大六安茶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工作,王燕和同事们走访了六安很多茶产区,将一棵棵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古老茶树记录在案,为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做好先期准备。 

除了古茶树的研究保护工作,王燕博士目前的“主业”是立足皖西茶产业研究中心,开展皖西茶的技术攻关,服务六安茶产业。
  
“自古以来都说六安茶为上品,那么六安茶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有什么神奇的健康功效?比如说,最近火出圈的黄大茶,前期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发现,与绿茶、红茶相比,皖西黄大茶在降糖降脂方面具有显著功效。目前,皖西茶功效虽然有一定研究基础,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加大对皖西茶功效方面的研究,为茶产业科技赋能。”王燕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皖西茶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10月,中心拥有固定人员13人,其中教授2名,博士6名,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市农科院等省市区多家单位建立合作,长期致力于皖西地区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茶功效与健康产品开发相关研究。中心以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霍山红茶、六安篮茶等六安茶为研究对象,现已开发出瓜啤、茶点、茶饮等不少茶叶新产品。另外,该平台还立足本地茶树种质资源,开展皖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在裕安区石婆店镇三岔村建立合作基地,持续开展六安瓜片等茶树道地新品种选育工作。
  
要想让茶产业做大做强,还需持续做好茶叶精深加工增值文章。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皖西茶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东在采访中表示,下一步,皖西茶产业研究中心将立足服务皖西茶产业职能,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行业交流,提升茶文化宣传,全力提升以六安瓜片、霍山黄芽等为代表的区域公共品牌影响力,延长茶产业链,做好茶产品精深加工,持续推动六安地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有人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也是喝茶的最高境界。采访的最后,王燕博士盛情邀请我们明年春茶季一起探访那些藏在深山老林中的古茶树。
  
人在草木间,爱上六安茶。也期待明年春天,能够与有着悠久历史的六安茶文化“活化石”来一场穿越时空的美丽“邂逅”。



源:六安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汪娟 桑宏


-END-

责任编辑 - 李东林
校对 - 黄中善
审稿 - 王正超
核发 - 查琦  周伟

掌上六安
帮助您更了解六安。给您最快的新闻资讯,最贴心的服务。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9000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