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物理】全红婵10米跳台跳水“水花消失术”的物理解读

文摘   2024-08-14 15:48   湖南  

全红婵,这位中国跳水界的闪亮新星,14岁就登上了两届奥运会的冠军领奖台。

2020东京奥运会中获得女子单人10米跳台金牌;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中获得跳水女子团体金牌和女子单人十米跳台金牌;刚刚结束的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共获得2枚金牌,分别是:全红婵和陈芋汐以359.10分的总成绩,夺得女子双人10米跳台项目金牌;8月6日,全红婵在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以425.60分的成绩夺得金牌。

其入水的压水花效果,更是全世界无人能比,令人叫绝,就连跳水皇后郭晶晶都赞不绝口,惜才如金,也自愧不如长江后浪……真是入水丝滑无痕。

压水花效果为什么那么好呢?

来,上物理!

运动员入水时,会排开与自身体积相同的水,这些被排开的水就是水花形成的根本所在。

如果人入水时的绝大部分动能都传给了这些水,并且获得向上的速度而克服重力与分子引力跃出水面,那溅起的水花将是相当大而且高的。

那怎样才能让水花少而溅起不高呢?

那就是尽可能让动能耗散在水池里面!

柔性入水:类似飞船软着陆一样,入水时,最先接触水面的部位是手,如果双手入水时能很好地压住水花,同时将后续入水的身体部位收紧,就能很好地集中压力而不产生额外的水花。几乎所有运动员都使用“抓手平掌”的手势,其动作要领是:两手相握,其中一手五指并拢伸直,另一只手握在背部,五指紧扣,手掌上翻,腕关节背屈90°,掌心对水。延长了水与手的作用时间,让动能尽可能多地耗散在水池里,只产生大面积的小涟漪,而不产生喷溅效果。

减小切水面积:入水时,尽可能小面积破坏水的表面张力,让水的张力就像盖子一样捂住了水面,让动能很快分散到大体积的水池里,摩擦生热而耗散。相同的动能,质量越大,速度越小。入水时,身体与水面的基础面积越大,水花就会越大。

有一点点角度斜切入水:延长了入水时空,减小了与水的冲击力,分解了速度,分散了动能。身材越是细长,肌肉线条越是匀称,入水时,如果身体形态保持流线型,身体表面会形成一层气流,这可以增加身体表面与水之间的粘滞力,这可以使水花变小。

跟向老师学物理
名师提供课后答疑及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