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难治性顶叶癫痫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

文摘   科学   2024-07-22 14:48   贵州  

引用格式:张艳, 崔玉真, 李黎娜, . 难治性顶叶癫痫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特点分析[J].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 33(01): 1-8.

作 者:张艳 崔玉真 李黎娜 商继峰 韩聪聪 陈富勇 肖海兵 李勇杰

        通信作者:肖海兵


 摘要  

目的   探讨难治性顶叶癫痫(PLE)患者的临床影像学与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1月至20232月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癫痫中心接受术前评估及手术治疗的9例难治性PLE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症状、脑电图(EEG)、头颅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扫描结果及临床结局等信息,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9例难治性PLE患者的男女比为54,其中6例有失空间感头晕等先兆症状,其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分别是愣神和单侧肢体运动。发作间期EEG示,4例患者出现2种形式的放电,即局灶性放电和全导联广泛性尖/棘波/棘慢复合波。尖棘波放电最显著的部位最常出现在双颞区或单侧颞区电极有6例,其次是全导联广泛性棘慢波放电有4例,其后依次是单侧顶枕区、一侧半球等。发作期EEG示,8例为单侧颞叶或单侧顶叶起源,1例患者起源不明。5MRI为阴性,2例为软化灶,1例为顶叶占位,1例为左侧缘上回皮层增厚。PET-CT结果显示7例为双侧或单侧顶区低代谢。8例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植入,1例行硬膜下电极植入。9例中有8例患者接受了热凝毁损术,其中3例患者接受了致痫灶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分别为中心性血管性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及致痫灶。9例患者术后疗效均为Engel Ⅰ 级。结论  难治性PLE的症状学致痫灶定位特征弱,单纯依靠头皮EEG易误诊,需要结合头颅MRIPET-CT、颅内EEGMDT讨论来综合定位致痫灶。经过多学科合作应用多项技术手段综合定位后,对难治性PLE患者实施手术疗效较好。
顶叶癫痫(parietal lobe epilepsyPLE)约占所有接受手术评估局灶起源癫痫的6%[1],属于占比偏小的一类癫痫综合征。因为顶叶与邻近的脑叶有密切的结构及功能联系[2-3],所以PLE的临床症状及EEG特征变异很大,而且在致痫灶的定位上具有很强的误导性[4-6]。与其他部位起源的局灶性癫痫类似,PLE中也有一定数量的患者即使接受了优化的药物治疗方案也无法完全控制发作,最终成为药物难治性PLE[7]

难治性PLE需要考虑外科治疗。然而,PLE的外科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是PLE的头皮EEG缺乏特征性,定位不精确,其次是顶叶有不少区域是重要的功能区,需要在手术中予以保护[2,8]。有研究表明,与颞叶癫痫相比,PLE外科治疗的成功率和预后都逊色于前者[9-10]。由于其患病率较额叶癫痫或颞叶癫痫低,加之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故医务工作者对PLE的理解受到了较多的限制。为此,本研究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癫痫中心手术治疗的难治性PLE系列病例作了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癫痫中心20211月至20232月所有接受癫痫术前评估并手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共141例,其中确诊为PLE的患者12例。进一步排除12例中接受了迷走神经刺激术或药物保守治疗的3PLE患者,故最终纳入本研究共9例患者。在术前评估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phyV-EEG)监测、颅脑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脑葡萄糖代谢扫描等,多学科会议(multidisciplinary discussion teamMDT)讨论后患者再行颅内EEG[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electroencephalographySEEG/皮层脑电图(electrocoyticogramECoG]检查,经SEEG检查后的PLE患者均作热凝毁损术及部分作癫痫病灶切除术,经ECoG检查后的PLE患者行癫痫病灶切除术。利用门诊复诊或定期电话联系记录患者术后癫痫发作结果,按照1987年改良版Engel分级对患者术后的癫痫发作结局进行分类。所有患者均在本癫痫中心经MDT讨论,根据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头颅MRIPET-CT及头皮和(或)颅内EEG等资料,由3名以上的癫痫专科医生诊断为PLE。入组的病例无年龄及性别限制。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风险因素、临床病史、影像学、V-EEG、治疗及临床结局等信息以供分析。纳入标准:1)经MDT讨论初步判定为PLE;(2)接受了全面的术前评估。排除标准:(1)选择药物保守治疗;(2)选择神经调控治疗如迷走神经刺激术等。


1.2   研究方法

1.2.1  头颅MRI

所有患者的头颅MRI均选择3D-T1矢状位、3D-T2-FLAIR矢状位、轴位和垂直海马长轴的冠状位3 mm T2FLAIR、相位对比血管成像(phase contrast angiographyPCA)及双倍剂量造影剂薄层T1增强序列等进行检查。


1.2.2  头皮EEG

头皮EEG按照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部分患者加作蝶骨电极,未加作蝶骨电极者,则在颞上颌切迹处放置皮肤盘状电极。发作间期的头皮EEG采用Persyst软件对患者术前每个电极的棘波进行定量分析并人工甄别。


1.2.3  SEEG

SEEG电极植入是在详细分析整合患者术前非侵袭性评估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可疑致痫灶起源位置和传播通路的假设后进行。9PLE患者均有详细的发作症状学描述、头颅MRI、癫痫发作间期的PET-CT、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V-EEG监测结果(均有3次以上的惯常发作),以及完整的癫痫术前神经心理学评估等资料。以上检查完成后,经本中心的癫痫MDT团队进行病例讨论,对无法精确定位致痫灶、评估资料存在矛盾信息、需要明确致痫灶切除范围和(或)功能区三维关系者,提出可疑致痫灶和可能传播路径假设,制定电极植入计划。


将患者颅脑3D-T13D-T2-FLAIRPET-CTPCA、双倍剂量造影剂薄层T1增强MRI检查数据导入SinoPlan系统[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图像融合配准,重建颅脑三维和血管模型,设计SEEG植入靶点和路径。采用的颅内电极有两种,一种为华科精准(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恒生深部电极,外径0.8 mm,电极触点长2 mm,间隔1.5 mm,有810121416和分段16触点;另一种为常州瑞神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电极,外径0.83 mm,通过温控器可选择需要的温度,并且有多种触点和间距选择。采用LEKSELL立体定向头架和DORO头架固定,在SINOVA-TION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引导下将电极植入患者脑部预定区域并固定。术后行颅脑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导入计划系统与术前计划融合,确认电极位置。


1.2.4  热凝毁损术和癫痫病灶切除术

SEEG植入术后患者回病房行V-EEG监测(日本光电,192/256导),所有患者均有捕捉到3次以上惯常发作的颅内电极EEG资料。行颅内电极电刺激,刺激参数分别为低频1 Hz的单刺激和高频50 Hz 3~5 s的串刺激。综合分析以上资料,确定患者的发作起始区、最早播散的电极位点及功能区,最终制定手术切除方案或SEEG引导下行致痫网络热凝毁损术。


9例中有3例患者根据SEEG监测和电刺激结果确定切除范围,其中1例在美敦力神经导航下行左侧顶叶致痫灶切除术,1例行左侧顶叶神经导航幕上深部病变切除及致痫灶切除术,1例神经导航下行左侧额颞顶幕上浅部切除及致痫灶切除术。


2   结果


2.1  患者的基线资料

本研究中9PLE患者均为中国汉族人,其中男性5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为54。起病年龄为6~23岁,中位年龄为12岁。在本中心接受术前评估时,年龄为12~33岁,中位年龄为20岁;接受术前评估时,癫痫病程为1~25年,中位病程为8年。

9PLE患者中6例(66.7%)报告有先兆症状,分别为失空间感、头晕心慌、腹气上涌感觉及意识被抽离感等。最常见的发作期首发症状分别是愣神4例(44.4%)及单侧肢体运动3例(33.3%),1例(11.1%)有面部肌肉抽动,1例(11.1%)恶心干呕。8例(88.9%)有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9例患者均未出现过癫痫持续状态。清醒期和睡眠期均有发作的患者5例,仅清醒期发作2例,仅睡眠期发作2例。结果详见表1


2.2  患者的EEG及影像学特点

2.2.1  发作间期V-EEG

在发作间期,4例患者出现2种形式的放电,即局灶性放电和全导联广泛性尖/棘波/棘慢复合波放电。尖棘波放电最显著的部位主要出现在双颞区或单侧颞区电极有6例,其次是全导联广泛性棘慢波放电有4例,其后依次是单侧顶枕区、一侧半球及单侧顶枕颞区放电等。


2.2.2  发作期V-EEG
本组患者发作期V-EEG起始模式有3种:全导联低电压、低波幅快节律及慢波节律。其中5例(55.6%)发作为病变侧顶区及附近区域起始,3例(33.3%)发作为病变同侧颞部起始,1例(11.1%)发作为全导低电压起源部位不明。发作期V-EEG致痫灶的定位价值高于发作间期V-EEG

2.2.3  颅内EEG

9例患者均植入了颅内电极EEGSEEG/ECoG),其中8例(88.9%)为SEEG电极植入,1例(11.1%)为硬膜下电极植入。经颅内EEG判定,2例(22.2%)发作起源于顶下小叶,其他发作分别起源于顶枕交界、后扣带回路、中央盖、颞顶枕交界区、中央辅助运动区及颞中回后部等。


2.3  影像学

9例中有5例(55.6%)头颅MRI为阴性,头颅MRI阳性的4例患者中2例(22.2%)为软化灶,1例(11.1%)为顶叶占位,1例(11.1%)为左侧缘上回皮层增厚。PET-CT结果显示7例(77.8%)为双侧或单侧顶区低代谢,1例(11.1%)为双侧颞叶低代谢,1例为双侧Rolandic区低代谢。结果详见表2



2.4  典型病案举例

患者1,男,13岁。发作性失去方向感1年,持续数秒后自行缓解,每天发作1~2次。既往有摔倒史,未重视。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患儿的头颅影像学及V-EEG见图1~2。患者220岁男性。5年癫痫病史,多种表现形式,突然忘记同学姓名,突然不识字、不能书写,愣神发作多次,发作过程中混合性失语,持续时间1 min左右,每月发作2~3次。既往史为14岁时与摩托车相撞,意识丧失30 min。患者的头颅影像学及V-EEG见图3~4



2.5  手术方案及预后

8PLE患者接受了热凝毁损术,3例患者接受了致痫灶切除术,3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分别为中心性血管性胶质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及致痫灶。9例患者术后疗效均为Engel Ⅰ级,仅2例患者仍有小发作。结果详见表3


3 讨论


PLE的发病率较低,有研究表明,1929-1988年在蒙特利尔神经研究所接受癫痫手术的患者中只有6%患有PLE[3]。本研究中心自20211月至20233月接受癫痫手术患者中PLE8.5%。由于顶叶皮质与其他脑区存在复杂的联系,放电易传至其他脑区,故发作症状多样化,头皮EEG缺乏特征性,较难精准定位致痫灶。PLE的头颅MRI阴性率高,故需要MDTEEGPET-CT等多种检查分析定位致痫灶,且可能需要假说布设颅内EEG来进一步证实。


PLE的症状学复杂且多样[19-20],主观症状较多且描述不准,本组病例中有6例(66.7%)报告有先兆症状,其中2例患者的失空间感提示致痫灶位于顶叶,其他复杂内脏感觉(恶心呕吐、胃气上升感)、恐惧、心慌及头晕头痛等,致痫灶可定位于其他脑区或无定位价值。既往有研究报道,在非肿瘤性PLE患者中94%的癫痫发作前有先兆,最常见为感觉性症状[3,15,20],如麻木、疼痛及发热等,部分可出现体象障碍肢体感觉消失或扭曲等。本组患者中最常见的发作期首发症状分别是愣神4例(44.4%)及单侧肢体运动3例(33.3%),其余症状有恶心干呕及一侧面部肌肉抽动等。8例(88.9%)患者曾经有继发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症状。本研究与以往研究所报道PLE的先兆症状有区别,可能主要原因为本研究病例样本数较小且排除了药物保守治疗及神经调控治疗等患者。


PLE的头皮EEG异常检出率低[21]Ristic[16]研究在2012年纳入50例药物难治性局灶性PLE,发现PLE患者的头皮EEG发作间期放电相较于颞叶和额叶癫痫检出率低。本研究中V-EEG发作间期3例(33.3%)表现为病变同侧颞部起始,易误诊为颞叶癫痫,原因可能是顶下小叶放电传向颞叶及边缘系统,由于顶区病变的神经元变性导致放电波幅低,又通过紧密联系纤维放电传至颞叶内侧,通过级联放大[18]4例患者发作间期为全导联广泛性放电,与顶叶靠近胼胝体有关。PLE发作期的V-EEG定位也容易产生误导,本研究结果提示发作期V-EEG起源于病灶或病灶附近占44.4%,起源于其他脑区(颞区)或隐源性占55.6%,这可能与顶颞之间丰富的联系和颞叶内侧的电生理特征相关。本研究发现,在判定癫痫发作起源上,V-EEG发作期的准确性高于发作间期V-EEG,提示可能为发作期痫样放电波幅增高,即使因颅骨和头皮衰减,仍有较大概率在起源区附近被记录到。因此,术前评估发作期V-EEG至关重要[11]。本研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发作期V-EEG提示发作为其它脑区或不明脑区起源,需要结合多种技术手段(MRIPET、神经心理学及颅内EEG等)定位致痫灶,以及神经内外科MDT等的密切协作和配合,从而提高难治性PLE致痫灶定位的准确率。


本研究中患者随访时间偏短,目前随访时间为2~20个月不等。术后7例(77.8%)患者发作得到完全控制,2例仅有小发作,提示术后疗效良好。由于PLE的临床症状学和头皮EEG定位价值有限,故术后疗效与MRI病变、颅内EEG结果有更高的相关性[12-13,17]。也有研究表明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定位一致是术后疗效的正相关因素[14]。因本组研究病例数少,术后疗效与本组患者各项检查的相关性尚不能确定。


综上所述,PLE的发病率低,感觉性或非特征性先兆症状有提示意义但误导性较强,头皮EEG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误导性大,癫痫发作可能被错误地定位或定侧,PLE的头颅MRI阴性率高,故需结合PET-CT、颅内EEG,以及MDT合作讨论综合分析可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但是顶区功能复杂,需要进行功能定位协助定位热凝点,本组PLE患者经热凝毁损术后疗效较好,部分未完全控制发作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行病灶切除术。随着病例观察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后续行切除性手术后的改善率可能有进一步的提升。但因PLE的总体发病率低,研究较少,故需要更多的病例和长时间的随访队列提供更多的信息。


参考文献(略)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本杂志是由贵州医科大学主办,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办的一份专业学术期刊,是学组的机关刊物,也是目前我国癫痫及临床神经电生理专业唯一经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