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专注健康的公众平台
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今日秋分
秋分节气
秋分时节,天气凉爽,气候干燥。易出现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皮肤干裂等现象,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谓之“秋燥”,秋分之前多属温燥,秋分之后多属凉燥。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此时养生应坚持总原则:养阴防燥、调和阴阳。
起居调摄
早睡早起
预防秋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做好秋“收”的关键是早睡早起,早睡能补偿苦夏的少眠,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能顺应阳气的舒达,使肺气得以舒展。
春捂秋冻
辨证待之
中医养生有句话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的天气偏向于“凉而不寒”,过早穿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与“凉气”接触太少,不利于适应寒冷的冬季。
但是“秋冻”也要适度,以人体觉微凉而不寒为宜。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腿脚受凉,诱发各种疾病。
食疗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在正是秋季进补的好时节,但秋分进补不可太过,宜适量。忌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不利自身;忌慕名进补,过量滥用滋补品。
秋分饮食重在养肺,少辛增酸,忌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天门冬粥
【原料】天门冬20g,粳米100g,冰糖适量。
【做法】天门冬捣碎,放入砂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粳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武火煮沸,改为文火煮约30分钟成粥,用冰糖调味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养肾补亏。
荸荠粥
【原料】荸荠50g,小米100g,糯米50g,红枣30g。
【做法】荸荠去皮洗净,切小块,同小米、糯米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成粥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生津润燥。
陈皮炖雪梨
【原料】雪梨1个,冰糖10-15粒,陈皮4片。
【做法】将梨洗净,连皮切块,去核去蒂,同陈皮、冰糖一同放入炖盅内,加适量水,隔水慢炖1小时左右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止咳化痰。
百合鳖甲汤
【原料】甲鱼1只(750g左右),干百合20g(鲜品增倍),北沙参、枸杞子各10g,红枣20g。生姜、葱、黄酒、清汤、盐,胡椒适量。
【做法】生姜切片,葱切段。各味配料洗净,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甲鱼宰杀除去内脏,洗净切块,沸水焯去血污,炒锅内煸炒,然后将甲鱼块与纱布袋以及适量的姜、葱、黄酒、清汤加入炖锅内,小火炖1.5小时左右。捞出纱布袋,加精盐、胡椒调味即可,佐餐食用,食肉喝汤。
【功效】滋阴补虚,润肺止咳。
百合冬花茶
【材料】百合15g,款冬花15g,冰糖适量。
【做法】百合、款冬花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后,转小火煮半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量冰糖,即可代茶饮用。
【功效】润肺止咳。
穴位保健
进入秋季,肺金当令,阴气渐盛而阳气渐衰,肺的肃降功能增强,气血的运行多趋向内敛,顺应自然界“秋收”之意。肺金克肝木,要注意养肝疏肝。还要注意健旺脾胃。总体来说,秋分养生重点在“养肺”、“疏肝”和“调理脾胃”。
1.养肺
可通过循肺经敲打及按摩肺经上的穴位达到养肺润燥的目的。
2.疏肝
双手掌心贴于乳下期门穴,顺着肋骨缘往两侧腹部章门穴摩擦。每次至少擦120次,以舒适、发热为度。
3.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可按揉三阴交、膏肓穴。三阴交穴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及阴虚诸症的人群可常揉按此穴。膏肓穴具有清肺养阴、益气补虚的作用。体质虚寒者,可在此穴位上进行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