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内心那座山》:与其等待治愈,不如学会自愈
文化
2024-11-08 06:30
上海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也是尚在人世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之一。读完这本书也许你可以摆脱过去的束缚,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的考验,重新获得内心的力量。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说明你曾陷入精神牢笼,甚至至今都对自己的内心一无所知。正如心理学博士伊迪丝·埃格尔所说:“最糟糕的牢笼,不是纳粹将我投入的奥斯维辛集中营,而是我为自己建造的精神“牢笼”。”伊迪丝·埃格尔既是一位心理学博士,也是一名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在16岁时就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历经一系列的精神压迫和身体摧残后,她不仅从地狱里走了出来,晚年还通过心理学习,进一步治愈自己内心的创伤。只不过看得见的伤疤早就愈合,而看不见的伤口却还在作痛。好在,只要我们识别出大脑里的心智囚徒,便可收获内在的力量,跳出精神牢笼,奔向自由辽阔的远方。他每周末都要来回开车五小时,雷打不动地接送姐姐异地上下班。直到有一次,为了赶回家接送姐姐,他竟跟女友商量着提前结束约会。这位男同事,多年来心甘情愿地为姐姐付出自己的时间,甚至把个人的事情都置于其后。如同婴儿啼哭来引起旁人的注意一般,我们每个人很早就学会了如何获得别人的关注、喜爱与认可。而有的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便会过度讨好别人,让他人占据自己的生活重心。殊不知,我们这一生,跟所有人的关系都会走向终结,只有自己才是陪伴自己的主角。没有物质保障的生活,一味小心翼翼的人际关系,其实是在剥夺她最想拥有的安全感。她不再关注别人是否喜欢她,而是一门心思专注赚钱,最后日子竟过得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舒坦。最后她总结道:“你只要能够摆脱这个讨好型人格,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自己的安全感出发,你身边周围所有人际关系,反而会一顺百顺。”“你拥有别人永远不会拥有的东西,那就是你自己的一生。”你的人生就是你的无价之宝,没有任何东西比它更重要。所以,不要一味地把你的时间拱手让人,不要让别人过分占据了你的心神。学会关爱自己,每天腾出一小时的专属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好好照顾自己的感受,对话真实的内心。伊迪丝·埃格尔在一所高中教了几年的心理学后,决定去攻读硕士学位。有一天,校长找到她,认真地对她说:“伊迪,你得拿到博士学位。”她笑了笑回答道:“到我毕业的时候,我都50岁了。”年龄从来不是学历的限制,可我们却常常以年龄为理由,拒绝尝试更多的成长。30岁考研太晚了,40岁换职业太迟了,50岁学开车太慢了…因为只要我们保持不变的生活状态,不要轻易去体验尝试,就不会经历失败的痛苦了。于是,有些人便选择躲在恐惧的保护壳里,远离失败的打击,也拒绝了成长的无限性。被一语点醒的伊迪丝,决定继续进修,最终在自己50岁那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来94岁的她,仍以充沛的生命力工作着,并坚持写作至今,人生持续发光发亮。真正的强者,都会主动拥抱恐惧,接受变化,享受痛并快乐的成长。青蛙公主谷爱凌在10几岁的年纪,便学会了拥抱自己的恐惧。作为极限运动员,每一次的训练或比赛,都会面临着不确定性的危险与挑战,心头上的恐惧更是不言而喻。在一次次的学习过程中,她发现如果能积极利用恐惧,会对成功有帮助;可如果选择忽视它们,则往往是受伤的先兆。于是,她一边强化动作技巧,做好身体状态的准备;一边与恐惧建立起独特的关系,让自己享受未知体验的兴奋。就是这种状态,助力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斩获金牌,开启王者之路。正如《越过内心那座山》的一句话:“当我们说‘我不能’的时候,我们真正说的是‘我不会’。”当我们学会告别恐惧,果敢行动,才能完成人生的华丽蜕变,拥抱全新的自我。不妨仔细倾听那些“我不能”“我不会”“我不想”,然后试着把它们换成“我可以”“我想要”“我愿意”。要知道,即使只有5%的改变,那也意味着你已经勇敢地开启了新的征程。朋友橙子是个性格外向,交友广泛的女生,和每个人都相处得非常融洽。可奇怪的是,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她都会转身变成一点就炸的女友。一件小事就能令她情绪失控,对着另一半大喊大叫,如此循环反复。百思不得其解的她去看了心理医生后,才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活成了父亲的样子。可在家里,他却经常挑剔批评妻子,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橙子痛恨这种充满负面情绪的家庭,梦想做一个情绪稳定,善待家人的成年人。这一切看似命运的捉弄,其实是她在无形的熏陶中,继承了父亲的性格特征。在经年累月的共同生活下,我们都会潜移默化地学习父母的生活方式、处事风格。“就是你的父母,把你搞得一团糟。或许并非本意,但他们也难辞其咎。”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明很努力地去摆脱原生家庭的缺陷,却还是身陷囹圄,不可自拔。国际知名记者贾尼斯·卡普兰曾和丈夫罗恩去荷兰旅行。当他们到达一家她精心挑选的餐厅吃饭时,发现晚餐味道一般,上菜速度又慢,一切不如人意。虽然丈夫没有怪罪贾尼斯,她却还是越发焦虑,觉得是自己的错误决定导致旅行变得不完美。直到晚餐结束,她还在懊恼自己:“我本应该去酒店服务台推荐的那家餐厅的!”罗恩笑着开导她:“现在,我们正手牵手走在荷兰运河边的美丽夜色中。你要感谢这一切,还是担心那家餐厅搞砸了这个美妙夜晚?”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从母亲那继承的不良习惯又犯了。她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听见母亲唠叨着各种“本应该”:我们本应该早点出门,你本应该早点做作业,弟弟本应该早点睡觉…母亲一旦发作起来,就会念叨个不停,使得整个家庭氛围也跟着心烦意乱。贾尼斯明明不喜欢母亲这种没完没了的检讨行为,却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这就是母亲送给贾尼斯的无形遗产,深入骨髓且难以发觉。很赞同一句话:“对原生家庭最大的负责,就是把悲剧终结在自己身上。”我们无法决定父母赠予我们哪些遗产,但可以决定自己打算遗传下去哪些品质。所以,请认真地思考:你身上的那些不足,究竟是自己形成的?还是从父母那继承的?然后辨别出从父母那继承来的糟糕遗产,有意识地远离它,丢弃它。最后再将自己希望后代继承的无形遗产,不断地发扬光大。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说:“每个人都有变好的能力,但是能帮助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伤口,最终都会愈合;所有的难关,最后都会攻破。只要你再坚定一点,相信自己的能力,再勇敢一点,获取内心的力量,就一定会走向强大。点个「在看」,愿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早日挣脱自己的精神牢笼,越过内心那座山,重写人生新剧本。*解读:胖妞不爱动,一个身体安于小城,思想却不愿受限的广东姑娘。▼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点击阅读原文进慈怀读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