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入群交流,共同成长进步!
在圭峰宗密禅师所著之《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禅师列举了当时中国佛教的十大修禅派别:江西、荷泽、北秀、南诜、牛头、石头、保唐、宣什、稠那、天台。
而在这十大宗派之外,其实还有一些支流学派也硕果累累。
遗则禅师的佛窟学派,就是其中之一。(牛头宗六祖慧忠禅师下传佛窟遗则,佛窟遗则是比较著名的禅师,他的禅法比较有特色,佛窟遗则下传天台云居智。)
第三十八世、禅宗十一祖、牛头宗第七祖、禅宗佛窟学派掌门:佛窟遗则禅师
遗则的佛窟学
遗则(『传灯录』作「惟则」),遗则从「牛头山慧忠」出家。慧忠死于大历四年(七六九),遗则还只有十七岁(依『传灯录』也只有十九岁)。所以,遗则虽是慧忠弟子,而是自有所领悟的。他住在天台山(今浙江天台县)的佛窟岩,前后四十年。在当时的「南宗学」,「北宗学」,「牛头学」以外,被称为「佛窟学」;这表示了佛窟遗则,有了新的内容。
遗则的佛窟学,在形式上(欢喜用玄学的术语),内容上,更与玄学相融合。遗则的悟入,就是这种玄学化的禅学。牛头中心的禅学,玄学化的程度更深,形成广义的江东禅学,而逐渐融化于曹溪南宗之中。
今天就随我们一起,领略这位神奇的禅宗大师风采。
遗则禅师,公元751年出生于大唐的首都长安,他的祖父长孙冽曾经担任过鄂州司马,而他的父亲长孙利涉在金陵(今南京)长期隐居。
遗则禅师从小就志气高洁,绝不沾染那些世俗之气。年少的遗则禅师舍弃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孤身一人来到金陵庄严寺求法,后成为牛头宗六祖慧忠禅师的弟子。
公元769年6月16日早上,慧忠禅师在庄严寺怡然坐化,而此时的遗则禅师,才只有十九岁。之后,遗则禅师一路南下,来到了浙江的天台山。
在佛窟岩下,他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用落叶覆盖屋顶,搭建起简陋的草庵,以山间清泉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时分采摘山上的野果充饥。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方式,彰显了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深刻领悟。
某日,一位樵夫路过佛窟庵,见到这位修行老僧,心中充满好奇,便上前询问。樵夫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佛窟禅师平静地回答:“大概已度过四十个寒暑。”樵夫惊讶于禅师长久的修行,继续问道:“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禅师点头表示:“在这丛林深山中,一个人的存在都嫌多余,又何需多人呢?”樵夫不解,再次问道:“难道你没有朋友吗?”佛窟禅师轻轻拍掌,顿时庵后走出许多虎豹,樵夫大惊失色。禅师见状速说莫怕,示意虎豹退回庵后,并告诉樵夫:“朋友很多,大地山河、树木花草、虫蛇野兽,它们都是我的法侣。”樵夫被禅师的境界深深感动,决定皈依禅师成为弟子。
佛窟禅师对樵者扼要地指示佛法的心要:“汝今虽是凡夫,但非凡夫之流;虽非凡夫,但不坏凡夫法。”这句话让樵者豁然开朗,从此开始了他对佛法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慕道者来到翠屏岩,加入佛窟禅师的修行行列。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佛法的深邃和禅师的智慧。
翠屏岩上白云飘空、草木迎人、虎往鹿行、鸟飞虫鸣,成为佛窟禅派的圣地。
一坐四十年,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漫长而难以想象的岁月。但对于已证悟无限时间、融入大化之中的禅师来说,这只不过是一瞬之间而已。
本文如果对您有所启发,欢迎分享给更多的人。
【 线下共修 】
每周五上午 9:00-11:00(公益无费用)
活动内容
儒释道传统文化
地点:南京·新街口
扫码加小帆老师咨询 备注“共修”
注: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原作者可随时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