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角村公交站 / 成为建筑

文化   2024-11-05 21:03   美国  

 © Arch Nango

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福建省福鼎市嵛山岛东角村村口,是一个新建的乡村公交站亭。嵛山岛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岛屿”,也是国家5A级景区太姥山的四大主景观之一。东角村是一个传统渔村,捕鱼为业的村民和前来体验渔村文化的游客交织,形成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象。

▲项目概览 © Arch Nango

在没有这个公交站之前,村民和游客们自发的聚集在村口,无秩序地扎堆等候公交。而由于乡村公交班次的频繁变动以及到达时间难以把控,这种等待是遥遥无期又无聊煎熬的。在当地政府的共同推动下,决定在村口建立公交等候空间,方便村民和游客的日常使用,提供等候过程中休憩、观景、社交以及文化展示的乡村公共空间。

▲鸟瞰 © Arch Nango

▲远观 © 成为建筑、Arch Nango

公交站:交汇之所

公交站是一个很典型的类型学,其本质是等候、交汇和标识作用。使用者在这个明确标识的点位交汇聚集,共同在一个空间中等候停留。为了让这段等候时间不会无聊或陷入两种不同群体之间的尴尬,我们希望提供一些可供消磨时间的内容,而由于场地空间的有限,我们将内容着眼于外部的自然环境,发掘东角渔村细小的动人之处,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让这些元素在公交站汇集,形成人与景动态交互的交汇之所。

▲分析图-元素提取 © 成为建筑
▲入村牌楼 © 成为建筑
▲车站近景 © Arch Nango

在整个游览体系中,嵛山岛拥有壮丽的海景、海上天湖和草场,小小的渔村风光似乎并不起眼。我们希望游客能在令人惊叹的奇景中喘一口气,有张有弛,也发觉身边小的美好。同时我们也希望当地居民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场景中,亦能有新的发现和体悟。

▲分析图-元素转译 © 成为建筑

▲使用场景 © Arch Nango

▲村民在此候车 © Arch Nango

项目通过静态的内部展廊和动态的自然景观引入两个维度,向访客展示东角村的渔村文化。内部展廊由当地政府运营,用以展示当地民众的摄影、绘画、民间艺术等作品,也作为重要活动和信息的预告。同时项目通过各种视觉化的转译和视线引导,将海边的风、山上的石、扬起的渔网和对岸的灯塔这些富有渔村特色的场景引入在空间中,成为动态的渔村文化体验场地。

▲檐下空间 © Arch Nango

在具体的设计中,我们利用公交站的各围合构成构件,去强化对地点和对东角村渔村元素的标识,形成在等候的无聊时光中可以不断发现和了解渔村却又能随时脱离的趣味互动空间。设计主体采用钢木结构,构筑类似渔船龙骨一般的屋顶架构,与清晨出港的渔船遥遥相对。空间通过一个轻盈的风铃幕墙分割成等候空间和小的内部展廊,幕墙会随着风的吹动将其可视化成动态的波浪。我们使用当地的石材作为石墙形成对空间的围合限定,以呼应东角渔村逐渐被时代淘汰和消逝的石屋民房。公交站斜对的海角灯塔成为了一个具有精神意义的指向,设计利用一个挑梁形成村门牌楼的形制,并配合窗洞对景共同指向对岸的灯塔,让访客将视线从公交站内引导向远处忽视的小美好。

▲内部空间 © Arch Nango

▲夕阳下的车站 © Arch Nango

结语

东角村公交站是我们在乡村实践的一次尝试,我们希望这样一个功能极其单一却又在我们的生活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建筑类型,能承载更多的功能和趣味。在为通勤中的旅途中的人带来舒适使用体验的同时,去看到生活中更多被忽视的美好。在项目落成一年后的回访中,我们也很幸福的看到村民在这里聚集和交流,让乡村实践不是一个满足建筑师审美趣味和公益心态。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成为建筑
▲平面图 © 成为建筑
▲立面图 © 成为建筑
▲剖面及细部图 © 成为建筑


项目名称:东角村乡村公交站

项目类型:建筑

设计方:成为建筑

项目设计:2019年10月

完成年份:2023年5月

设计团队:王澜钦、陈寰宇、关相臣、林佳微、何征

项目地址:福建福鼎

建筑面积:120㎡

摄影版权:Arch Nango


END
公众号文章仅供内部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部分权属不清导致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对接建筑师、投稿微信:13012811198(注明来意)
或youtharch@163.com


公众号 | 视频号 | 小红书 | 抖音 | B站 
魏一鸣,Archlady,郑利江,雪亮
饭困,慧琪,Eric,鹿童,祥仔

青年建筑
建筑师设计杂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