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为发展福建,将合并2县城,或将“撤县立市”,成为泉州新代管市‌!

文摘   2024-12-31 23:13   上海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近日,一则关于福建省多个县申请撤县设市的设想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观察者,我认为这一设想出福建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也折射出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从宏观层面来看,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截至2023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5.22%,但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在此背景下,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推动城镇化建设,是许多地方政府的重要选择。


福建省此次多个县申请撤县设市,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具体到福建省,这轮撤县设市的申请涉及面广、规模大,体现了福建省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心。据网传消息,福建省内申请撤县设市的县多达14个,涉及福州、龙岩、漳州、三明、泉州及宁德等多个地级市。


其中,福州市将撤3县增2市1区,可谓动作最大。


这种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无疑将对福建省的城镇化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撤县设市并非简单的“换个牌子”。


它涉及复杂的行政管理、权力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诸多问题。


正如福建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工作人员所言,他们对此事并不知情,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此类信息的敏感性和复杂性。



从历史经验来看,我国的撤县设市改革始于1983年,历时10余年,使得超过400个县,约占全国县总数的15%,成为了县级市。这一改革在推动城镇化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也出现了一些“有市无城”的问题,即一些经济发展程度尚不高的县急于设市,造成了名不副实的情况。


在评估福建省此轮撤县设市申请时,我们需要全面权衡其利弊。


一方面,撤县设市确实能为地方发展带来诸多好处。


县级市在获取非农用地指标、城建费用、财税分成等方面往往能得到更多优惠政策,这对于招商引资、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都有积极作用。



我们也要警惕一哄而上、盲目追求行政级别“升格”的倾向。


正如北京大学行政法专家王锡锌所言,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既要防止一哄而上,又要避免一刀切。


我们需要的是符合地方实际、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行政区划调整,而非简单的行政级别变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县改区”模式开始流行,成为撤县设市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增加了154个市辖区,年均增加近10个。


2014年,全国共有23个县撤县设区。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病,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但同样面临着如何平衡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挑战。



具体到福建省,我们不妨以泉州市为例来分析此轮行政区划调整的潜在影响。泉州作为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经济强市,目前管辖3市4区5县。


其中,晋江市作为泉州代管的县级市,经济实力尤为突出。


这种“小而精”的发展模式,正是许多县级行政单位所追求的。


如果此次福建省的撤县设市申请得以通过,我们可以预见,类似晋江这样的经济强县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它们有望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获得更多自主权,从而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


这也将推动福建省形成更加均衡、协调的城镇化格局。



我们也要看到,行政区划调整并非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灵丹妙药。真正的城镇化不仅仅是行政级别的变更,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公共服务的完善和城市功能的提升。


在推进撤县设市的福建省还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吸引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福建省的城镇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核心,福建省需要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如何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福建省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福建省此轮大规模的撤县设市申请,反映出该省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决心。


但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认识到行政区划调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真正的城镇化质量提升,还需要在产业、人才、文化等多方面协同发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福建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高质量城镇化发展。






精彩推荐




中央确定贵州6个大中城市:贵阳一骑当先,毕节紧挨六盘水



中央为发展广东,选定4市为超级特大城市:广州第2,中山珠海无缘入围


小帅城市聊
社会民生城市变化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