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加法”之“家庭实验室”(四)丨自制3D立体全息投影

文摘   2025-02-08 17:03   浙江  


自制3D立体全息投影

临平区实验小学




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丰富学生寒假生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决定在寒假期间推进 “家庭实验室” 活动,鼓励学生利用家庭常见材料开展科学实验,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校“阳光研究院”在3-6年级开展“家庭实验室”项目,将科学教育延伸至学生家庭。

指导老师

临平区实验小学  杜心蕊


活动目的:通过制作3D立体全息投影,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光学原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科学素养。

活动时间:建议在学习完光学相关知识章节后,利用课余或周末时间开展,以便有充足时间准备材料与进行制作。




实验任务:

制作一个能呈现3D立体影像效果的全息投影装置

内容:基于光的反射、折射等光学原理,利用特定材料构建能使二维图像呈现出3D立体视觉效果的装置。

材料:

1. 透明塑料薄片:边长约15 - 20厘米的正方形或圆形均可,用于制作全息投影的成像锥体。

2. 手机或平板电脑:用于播放全息投影视频素材,需具备视频播放功能,屏幕尺寸不小于4英寸。

3. 剪刀:用于裁剪塑料薄片,确保裁剪边缘整齐。

4. 直尺:精确测量并标记塑料薄片的裁剪尺寸,保证锥体各边长度一致。

5. 胶带或胶水:固定塑料薄片的拼接处,使锥体结构稳固。

6. 美工刀或裁纸刀:辅助裁剪较厚的塑料材料,操作时注意安全。

实验操作步骤:

第一步:画梯形。在纸上用尺子画出梯形。推荐尺寸如下:大梯形:底部9cm,高5.5cm,顶部1.5cm;小梯形:底部6cm,高3.5cm,顶部1cm,可以根据自己材料大小来决定和调整,

第二步:裁剪。按照上面画出的梯形,在塑料上也标出4个一样的梯形,美工刀切割或者用剪刀剪下。小心不要弄伤手。

第三步:粘梯形。将裁剪好的四个等腰三角形的斜边两两相对,用胶带或胶水依次粘贴,形成一个顶部开口、底部为正方形的四棱锥体。粘贴时要注意使各边紧密贴合,确保锥体结构稳固且形状规则。

第四步:放。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搜索并下载3D全息投影专用视频素材,素材内容可以是各种立体物体、动画形象等。确保视频素材的分辨率和格式能在设备上正常播放。

将制作好的四棱锥体底面朝上,平稳放置在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的正中央。确保锥体与屏幕中心对齐,位置固定。

打开准备好的全息投影视频,将设备屏幕亮度调至最高,关闭周围灯光,营造较暗的环境。此时,通过锥体的四个面,即可观察到悬浮在空中的3D立体影像效果。

成败的关键点:

1.锥体形状准确性:等腰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需精确,确保锥体形状规则。若锥体各边不相等或角度偏差过大,会导致成像效果不佳,影像出现变形、错位等问题。

2.粘贴稳固性:锥体拼接处必须牢固粘贴,防止在放置或使用过程中散开。若拼接处松动,会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导致成像晃动或无法正常呈现。

3.设备与素材适配:播放视频的设备屏幕要干净、平整,与锥体底部贴合良好。同时,视频素材的格式、分辨率要与设备兼容,且视频内容的质量和设计直接影响最终的3D立体效果。

4.环境光线控制:尽量在黑暗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投影展示,环境光过强会干扰成像效果,使3D影像不够清晰、明亮,降低视觉体验。

实验制作视频











欢迎关注

实验小学




杭州市临平区实验小学
励志进取 追求卓越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