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自掏腰包倒贴工作开支的情况,在一些地方时有出现。有人认为,作为基层干部,既要求有所作为,更需有担当、能“吃亏”,倒贴点钱都不行,还怎么为人民服务?也有人认为,虽说当干部理应担当,但基层干部毕竟收入有限,垫付工作开支,加重了其经济负担,不但出工、出力,还得出钱,显然不合理。
作为基层干部,毫无疑问要“敢于吃苦、勇于吃亏、保持担当”,自掏腰包贴钱开展工作,也可看作是基层干部担当干事的一种体现。为了群众利益,为了党和人民事业,优先考虑群众的利益,而把自己和家人的利益放在最后,这样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的精神,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把基层干部倒贴干活视为衡量基层干部工作态度的标准,甚至对基层干部进行道德绑架,则失之偏颇。
基层干部自掏腰包办公家事,精神虽然可嘉,但不是每个基层干部都有倒贴干活的实力,如果倒贴干活成为基层干部的“标配”,就说明基层工作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等计划项目,到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让基层一线成为青春起跑线。如果当基层干部就意味着贴钱干活,势必会给基层干部用人机制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基层干部之所以“倒贴”,主要有四种原因:
一是预算规划不到位。一些地方对于当地经费使用缺少中长远规划,导致经费使用混乱,出现阶段性费用紧张,演化成基层干部自掏腰包解决办公用品、电费、水费的倒贴现象。
二是支出报销难。基层单位一些费用开支无法入账,基层干部被动承担。在一些农村地区,即使村里有集体收入,但资金使用申请时需层层报签、层层担责,反复跑、多次跑,村干部等不及或不愿费这个劲儿,只好自掏腰包。
三是调研接待多。有的基层单位频繁接待上级的暗访督查,经费运转难免出问题。
四是上级高压摊派。有时上级安排任务,不谈给不给钱,也不管基层单位有没有钱,压着基层干部完成任务,有的干部垫付资金就是因此攒下的。对基层干部倒贴之现象,不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理应高度重视,并及时纠正。
让基层干部不再倒贴干活,要做好资金的谋划与保障。基层单位要规划好经费使用,不随性而为。同时,上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财政保障力度,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和村干部基本报酬等纳入预算,县乡两级公共财政支出要加大倾斜力度,做到及时拨付,不得拖欠、挪用。
让基层干部不再倒贴干活,要避免形式主义,为基层干部减负。不久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强调,把治理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那些大讲排场、前呼后拥的调研,除了浪费基层干部金钱,更容易挫伤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上级政府部门要多听取基层的意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搞高压摊派。
基层干部倒贴干活,看似是“钱”的问题,其实折射出当下基层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为基层干部着想,常态化关爱基层干部,让基层干部安心为群众、为地方发展服务。
摘自 | 《领导文萃》2023年12月下
稿件来源 |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