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不管是亲戚群、朋友群,还是同学群、战友群、家长群等等,好像到最后都逃不过变成“死群”的命运。
原本热热闹闹的群,慢慢地就变得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就说我自己吧,我有个初中同学群,刚建群那会,大家可兴奋了,每天都在群里聊个不停,回忆着上学时的趣事,分享着各自的生活。
有人晒自己的工作成就,有人吐槽生活中的烦恼,还有人组织着线下的聚会,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可慢慢的,群里的消息越来越少,从每天几十条,到几天一条,再到后来,除了有人结婚、生孩子发个通知,几乎就没什么动静了。
这是为啥呢?
其实啊,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没有实际利益的事情,人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大家想想,在公司的工作群里,那可是消息不断,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要在群里沟通工作,对接项目,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工资、绩效,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捆绑。
但同学群、亲戚群就不一样了,刚开始大家靠着回忆和感情热乎一阵,可时间一长,发现除了闲聊,好像也没什么别的用处,慢慢的就都不说话了。
而且啊,这些群一开始确实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情绪价值,让人感受到温暖和陪伴。
就像我刚加入初中同学群的时候,每天和老同学们聊聊天,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心情特别好。
但这情绪价值啊,也有个问题,就是它会越来越不管用,这就是经济学里说的边际效用递减定律。
就好比你特别喜欢吃巧克力,第一次吃的时候觉得特别美味,可吃多了,就会觉得腻,没那么好吃了。
群里聊天也是一样,刚开始觉得新鲜,什么都聊,可聊多了,就发现好像也没什么新话题了,慢慢地就觉得没意思了。
还有个事儿也挺奇怪,你会发现,微信群这东西,有时候真的挺“可怕”。
比如有一个10人的群,要是有一个人不合群,说话做事总是和大家不一样,那剩下的9个人可能就会觉得不舒服,然后干脆就另建一个群,把那个人排除在外。
结果呢,这9个人的群里,可能又会出现一个让人觉得讨厌的人,那咋办?没办法,剩下的8个人又建一个群。
就这样,群越建越多,人越分越少,最后每个群都没几个人了,慢慢地也就都不说话了,群也就彻底“死”了。
其实啊,圈子越活越小,这是人生的基本规律。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大家的热情好像也都被生活磨平了。
年轻的时候,总喜欢呼朋唤友,一起出去玩,什么事都想和别人分享;可年纪大了,经历的事情多了,就会觉得很多事情都不过如此,也就没有了那份分享欲。
就像我父母那辈人,他们现在就很少在亲戚群里说话,问他们为啥,他们就说,都这么大岁数了,该经历的都经历了,没什么好说的了。
人到最后就会发现,其实人本质上都是一个人活着。
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
有的人介意孤独,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整天唉声叹气;可有的人却能享受孤独,把它当成一种自由。
我的三叔,他退休后就一个人生活,每天看看书、种种花,过得逍遥自在,他说:“以前忙忙碌碌,总觉得离不开别人,现在才发现,一个人也能过得很精彩。”
所以啊,咱们也别太纠结那些群是不是变成了“死群”,也别害怕孤独。
随心而活,知足常乐,顺其自然,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不管是热闹还是冷清,都是生活的一种状态,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