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广大民营企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民企力量。
2025年是首次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将连续实施了14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在政策力度上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对经济增长形成强有力拉动,在政策着力点上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用好转移支付政策,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进一步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推动资金更快更多流向实体经济,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在消费提振方面,明年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重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在汽车更新、家电以旧换新、老旧设备更新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将更多产品纳入更新换新支持范围;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在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要加快完善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多元化服务,着力满足居民在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要大力培育文化、旅游、体育、演出、数字等新型消费;积极开发更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要充分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继续大力培育具有创新、跨界等特点的新型融合消费业态。
在投资拉动层面,投资目标会聚焦在“补短板、增后劲”,在基础设施方面,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在房地产方面,加快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危旧房改造。在社会民生方面,加快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短板;在制造业方面,加大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领域投资。
在出口推动层面,明年将会进一步加快拓展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商签形式多样的多双边经贸协定,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推动跨境电商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海外仓布局建设,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动边民互市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提升外贸海运保障能力,深化外贸产品标准与合格评定国际合作;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安徽广大民营企业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数实融合、绿色转型,在产业链现代化中找准定位,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国内市场建设,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在专精特新发展中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一是战略定位。面对新机遇,民营企业要深入把握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政策叠加机遇,积极融入合肥城市群和南京、杭州都市圈,把握大黄山发展机遇,把握新型消费、绿色消费等新趋势,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要深耕专精特新领域,打造“隐形冠军”,构建特色竞争优势,要积极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二是转型升级。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民营企业要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升级。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要着力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建设智能化生产系统,发展数字化营销渠道,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实现降本增效。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要主动对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在绿色发展方面,要深入贯彻“双碳”战略,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绿色供应链,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三是市场开拓。民营企业要立足国内大循环,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内需市场开发方面,要注重细分市场定位,加强产品服务创新,推进渠道多元化建设,加强品牌建设。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要充分利用要用好RCEP、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发展跨境电商,对接国际认证,建设海外营销网络,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在供应链优化方面,要加强与产业链“链主”企业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四是融资发展。面对当前金融政策环境,民营企业要积极把握普惠金融政策机遇。在银行信贷方面,要充分利用完善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政策,对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在直接融资方面,要把握北交所等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平台机遇,探索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创新型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要与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提升融资效率。
五是创新引领。创新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民营企业要把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与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和高校的合作。在人才建设方面,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立市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创新激励制度。特别要注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推动数字化赋能全面转型。
(作者王唤明系安徽财经大学新徽商研究中心主任)
责编:龚轩
审核:宋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