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之后终于理解,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生个儿子?

创业   2024-10-05 11:00   湖北  

你好呀,我是小小草~


一直都想写写我的父母,但不知道从何处着笔。


50年代,新中国建国初期,他们各自出生于两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成长过程经历了缺衣少食,熬过了自然饥荒。因缘际会结合后生儿育女,身上带着时代的局限、教育的不足、认知的短板,还有各自性格的缺点。


但他们对子女的情深厚重,用任何语言来描绘都显得轻薄。


我的父母生养了五个孩子,四个女儿一个儿子。


对,就是你想象的那样。一口气生下四个女儿后,终于盼到一个儿子。重男轻女,似乎成了他们骨子里的基因。年轻时,自认为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我,非常怨恨他们越生越穷。


直到四十岁之后,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见证了许多家庭在传统观念面前的压力和挣扎。


我终于理解了,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生个儿子。



1

有儿子,在村里不容易被欺负



“这是我妹妹,离她远点。”


小时候的事情,大多数都已经遗忘。但这句话,像是我童年的护身符,是照耀我那些儿时回忆的一束光,温暖了我很多年。


这句话是我堂哥说的。


在八十年代的农村,受到大人们的影响,女孩子也难免受到男孩欺负。在上学的路上,在课堂外,在回家途中,有些男孩总喜欢恶作剧,尾随恐吓女孩。


我曾经就遭受了这样的待遇。


正在我不知所措只知道流眼泪时,比我大两岁的堂哥从天而降,像个小大人护在我身旁,“恶人们”知难而退。


农村这个特定场所,绝非小孩子生活环境这样,成年人的世界也如此。


在我的父母那个年代,大家普遍没有接受教育,潜意识里崇尚武力解决问题。一个家族有多个男丁的,在村里劳动更有优势,说话也更有发言权。


毕竟,没有人敢对有几个壮劳力的家庭动粗。


相反,女孩在体力上普遍不如男孩。如果一个家庭没有男丁,很容易让外人趁虚而入,欺负这个家。


这是男性先天的生理和体力优势,在特定时代的发挥。



2

有儿子,有姓和香火的传承



前不久,参加了一场丧礼。


死者是朋友的父亲,癌症不治而亡,尸体直接从医院拉到殡仪馆,没有回家。其实不是不想回家,是无家可归。


朋友家是外地的,姐妹两个。朋友嫁到大冶,在这边买了房。


父母帮朋友带孩子,所以也一直生活在大冶。老家那边什么都没有了,没有老宅,没有田地,甚至连葬身之地都没有(听说因为没有儿子,父母也没有做回老家的打算)。


医院宣布生命24小时倒计时时,曾问过朋友,是否像很多家庭那样,吊着一口气,让老人在家里断气?


哭泣,成了朋友唯一的答案。


在我们这边有个习俗,老人是不能在女儿家临终的。即使朋友没有忌讳,她也不得不顾及老公和公婆的想法,她更不想让父亲临走还遭受他人背后非议。


从医院到殡仪馆,再到公墓。


仅仅三天时间,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就完成了在人世间的最后告别,这个姓氏在他这里画上了句号,至死都没有“叶落归根”。


丧礼过程冷冷清清,女儿伤心哭泣,女婿例行公事。


中国几千年的男权社会,有儿子会沿袭姓氏,有后人祭拜,有香火传承。女儿毕竟要外嫁,成立自己的家庭后,照顾娘家父母诸多不便。


生个儿子,意味着保留了一条血脉的“根”,代代延续。


这条根,既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归宿。


出生于50年代,价值观形成于60-70年代的我的父母,保留对血脉传承和根的执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

有儿子,出嫁的女儿有家可归



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


一个外嫁的女孩,跪在家门口,对着院子叩头。身旁是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孤独地立在一旁,如同此刻女孩的形只影单。院子已长满杂草,再无爷娘唤女声。


女孩远嫁,回家一次要往返两千多公里,诸多不便。


没有兄弟姐妹,这次就是回家处理父母老宅的。如果不出意外,她以后不会再回来了。


从此以后,少年和那些青春时光的美好回忆,只能永远尘封在心底。甚至对父母的思念,都缺失了具象化。


老宅,是精神的寄托。


而中国大多数女儿组建自己的家庭后,大概率不会回到老宅居住,也不会翻新旧宅。一方面是传统家族对“外姓人”的排斥,另一方面受经济实力的影响。


记得我的父亲也曾多次与邻居说过类似的话:


“等我们去世后,家里有个兄弟,至少说明娘家还有人,女儿们在婆家的腰杆也硬一些。逢年过节或者受委屈了,还有个娘家可回。”


老宅又是女儿最后的退路,是可以寻求支持和安慰的地方。


这是父母对女儿最淳朴的爱的表达方式。



4

写在最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从尚武走向文明,对“根”和“香火传承”的意识也逐渐淡化。


生儿子和生女儿都一样,甚至不愿意生育也可以理解。


但我们父母那一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有那个时代的局限,看过身边没有儿子家庭的不幸和晚年孤独,所以形成了自己的生育观。


生个儿子甚至成了很多家庭的执念。


我们没必要去批判和指责。每一代人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同家庭有独特的行为准则,正因如此才形成了社会的多元。


多些理解,给予尊重,用开放和包容的眼光来看待。


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生命才曼妙而美好!


---写走心文字,遇有趣灵魂--



作者简介:

小小草:自由撰稿人,全网统一名称“小草的写作江湖”。发表新媒体文作品数百篇,阅读破亿次。公众号菜单有合集《我的爱情和婚姻》《我的工作和副业兼职》等。关注我,相约写作10年,变成更好的自己。我的微信号:lqh20210629,欢迎联系,祝一切顺遂~

小草的写作江湖
持续分享个人成长内容,欢迎链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