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健康海东”建设稳步推进,医疗服务彰显民生温度,公共卫生事业行稳致远,中医药领域焕发新活力……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又一年,回望2024年,海东卫生健康系统用实际行动向广大群众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健康底色是广大群众的幸福成色,让群众好就医、就好医是卫生健康系统的最大追求。2024年,海东市卫健系统纵深推进综合医改任务,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稳步推进9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落实资源统筹、基本公卫服务经费打包等改革任务;启动并纵深推进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提质攻坚年、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巡查等行动;市第二人民医院获批三级医院,互助土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获批成为全市首家二级甲等妇保机构,2家医院入选全国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4家医院全面启动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让患者“舒心”,为家属“减负”……
“从入院到出院,在院期间的检查陪护、身体照料、生活需求都由护士和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疗护理员负责,将病区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有机结合,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2024年11月底,互助县互相家政集团携护工团队30余人入驻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正式启动“无陪护”病房试点业务,通过改革护理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样性住院陪护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便捷、温馨、安全的住院服务。
2024年,海东市5家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新成立7个市级质控中心累计达到22个,成功申报14个省级专科、通过建设周期验收37个,全市重点专科达到81个。
一个个项目,一组组数据,是海东市医疗卫生事业工作取得卓越进步的生动写照。
2024年,海东市始终以人民健康需求为着力点,切实让好服务、好政策惠及更多患者。深入开展干部作风纪律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办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54项检验类、28项影像类项目纳入省、市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积极推行预约诊疗、一站式服务、夜间门诊、一号管三天、设置临时停车点、放置共享打印机等便民举措,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持续提升。
民生实事项目关乎百姓福祉,自2024年以来,海东市医疗领域重点项目佳绩不断,市第一人民医院提档升级设备采购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已完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海东市)稳步推进,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完成初步验收正在试运行。牵头推进海东市兰西城市群建设(青海)部分重大医疗卫生建设项目专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工作,134条问题立行立改类整改完成率达92%,医疗卫生领域建设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完善。
与此同时,海东市健全完善因病致贫返贫、“空白点”动态监测预警和随访排查管理机制,及时落实治疗干预、健康管理等分类救治政策,全市6580例监测对象35种大病患者实现“应治尽治”,20159例四种重点慢病患者实现“应访尽访”;23048名“三类”重点监测对象实现“应签尽签”,139407人次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全面实施“先住院后结算”和“一站式”服务,实现符合条件患者“应纳尽纳”。
2024年,全市建成健康社区(村)、单位、食堂、家庭等各类健康细胞335个,创建无烟单位1019家,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8.54%。同时,扎实开展职业病防治监测和危害专项治理,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监测重点岗位467个,总体岗位合格率达66.6%,居全省首位,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惠民举措,体现了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守护群众健康的为民情怀。2025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东市卫生健康工作将重点从全面提升健康海东建设水平、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卫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媒体记者 朵玉雪 摄影报道
监制丨胡生敏 责编丨鲁亚娟
【免责声明】
海东日报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未标注来源“海东日报”或未含“海东日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报。
戳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