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的山,平凉的河,玉门的风雪,张掖的繁星,还有陇南的民族风情……别人眼里的风景,是他笔记本里标注的一个又一个工作区。从一座山翻过另一座山,从一条河淌过另一条河,13年的时间辗转陇东河西,为陇原大地“把脉”,探究地球内部不为人知的“神秘语言”,他工作过的地方,一处处储量丰富、前景广阔的矿藏被一一探明,他就是第三批陇原青年英才、甘肃煤炭地质勘查院物探高级工程师孙海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的工作注定与陇原广袤的山川结下不解之缘。
学物探 艰苦磨炼显风采
2011年,孙海川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后,入职甘肃煤炭地质勘查院物探所从事地球物理勘查工作。地质找矿,物探先行。他深感物探工作责任重大,便暗自下定决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他把出野外当成是开拓思路、增长见识的宝贵经历,先后从事过地震、电法、磁法等勘查工作,担任过放线跑极员、监孔员、爆破员、仪器操作员。“我们从事的物探工作就像医生一样为大地‘把脉’,既需要中医的‘望闻问切’,也需要像西医一样进行穿刺化验。”这是孙海川对于物探工作最质朴的阐释。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总结起来往往只有一句话,但这一句话的背后,却倾注了他十余年用心耕耘的无数个点点滴滴。
在平凉华亭某矿区采空区开展瞬变电磁勘查
干物探 拓展服务显身手
2017年,甘肃煤炭地质勘查院承担了兰州市红古区海石湾地热资源普查项目。勘查区西邻湟水河,与青海隔河相望,地貌以梁峁沟壑为主,地形地貌较为复杂。项目设计四种物探方法,旨在通过物探初步查明勘查区断裂构造位置及热储层埋藏深度,为下一步地热钻孔施工提供依据。孙海川任物探项目负责,他深感责任重大,四种物探方法中有两种是首次尝试,如何将四种方法有效融合综合利用是一个难点;区内地形地物复杂,部分测线经过村庄、农田、铁路、公路、河流、输电线路及民用电网,如何布点采集到高信噪比数据又是一大难点。
兰州新区地热普查物探数据采集
研物探 技术创新显成效
长期的地质找矿实践,使孙海川深深体会到,搞地质工作,科技创新是关键。为克服地形影响,提高施工效率,他所在的科研团队加强与长安大学的产学研合作,针对精细地质调查提出多激励源瞬变电磁法。该方法采用多个电性源发射,以加强采集信号强度并减少电性源体积效应的影响,达到全面反映地下异常体空间信息的目的,经甘肃省科技厅综合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又提出了多源地空瞬变电磁法,在多激励源瞬变电磁法的基础上结合了航空瞬变电磁法的优势,由地面转向空中,实现“飞”的跨越。该方法在采集信号信噪比更高、数据质量更好的情况下,能更好适应山区、高原、丘陵等复杂地形,从而显著提高野外工作效率,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