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豸清廉说】每日廉语,构建清正廉洁的社会氛围

文摘   2024-11-13 21:30   山东  

廉洁


清风两袖朝天去


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


马前洒泪注如泉。




《拒礼诗》



《拒礼诗》

[明]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

不带江南一寸棉。

惭愧士民相饯送,

马前洒泪注如泉。





来时孑然一身,走时不带一寸棉花,只有两袖清风。面对争相前来相送的百姓们深感惭愧,驻足在马前的我泪如泉涌。





这首诗是明代官员况钟所写,况钟是一位受百姓尊敬的清官,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明正统五年,况钟赴京述职,苏州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送行。况钟全部拒收,并作此诗言志,表示来时孑然一身,走时不带一寸棉花,只有两袖清风。在他的意识里,为民谋福是本分,为官清廉也是本分,在任上所做的一切善政,不是施恩于民,而是职责所系,他做的不是百姓的“父母官”,而是百姓的“仆人”。因此,对于士民的饯送,他感到非常惭愧。

况钟的这份清风正气,萌发于为民初心、根植于为民初心、常青于为民初心。苏州繁华富庶,历代地方上的贪官记载都比较多,而况钟在苏州任职13年,却从未有任何贪污腐败之举。这是为什么?这源于况钟赴苏州任职前,就立下了为民谋福的坚定初心。这颗初心,也在之后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坚如磐石,历久弥坚,正是始终秉持着这份初心,况钟才能在糖衣炮弹面前,始终如一、坚定不移。


《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却赠檄文》



《却赠檄文》

[清] 张伯行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一丝一粒”虽小,却牵涉我的名节;“一厘一毫”虽微,却都是民脂民膏;对百姓宽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为人便一文不值。谁说这是交际的常道(惯例)?其实有损道德,如果不是不义之财,这些东西从何而来?





康熙四十八(公元1709年),张伯行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到任之后,便以整肃官场贪风为目标,严禁徇私舞弊,不得上下互相馈送,为此,他特地写了《却赠檄文》,贴在居所院门上及巡抚衙门外,并作为一道政令,在全省贯彻执行。这篇檄文写得简练如歌谣,通俗易懂。老百姓看到檄文内容,无不拍手称快,请托送礼者看了此文,或知其难为,或自惭形秽,皆悄然离去。这篇檄文实为张伯行高尚人格的写照,他秉承着誓言,一生清正廉洁。官俸之外,不取一钱,每天所用蔬菜粮食、寸丝尺布,乃至磨麦的磨盘、拉磨的牛,都从河南仪封老家带来。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张伯行的《却赠檄文》,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同时,他还语重心长地提到:“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2015年,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廉政箴言,至今都没有过时,大家要努力学习。”

纵观张伯行的一生,勤政爱民,刚正不阿,他的《却赠檄文》,更加表明了他廉洁奉公的决心,引导着我们每个人在廉与贪、公与私之间作出明智抉择,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


《竹石》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紧紧依傍着青山绝不放松,竹根深深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历经无数磨难依然那么坚韧,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北风。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诗人郑板桥以君子竹喻己、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坚定而含蓄地表达了“清为官、勤为民”的亮节志向和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思想情操。


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

清正廉洁是品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

都要弘扬清廉精神  争当廉洁之人



法学院






关于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我们随时欢迎您的投稿和建议。

投稿邮箱:fxyxwxc@163.com,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我们将择优发布,题材形式不限。您的问题和建议可以直接回复微信,我们将会及时回复您。


文字来源|昆明森林消防

编辑|赵逸轩

初审|吴筱勉
复审|宋明利
审|宋立平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官方宣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