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有“四忌”

政务   2024-11-08 09:08   云南  
迎寒而立  相拥冬阳

节气养生

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但冬季进补时也要注意“四忌”。


 1
忌不辨体质

进补前首先需要中医专家进行体质辨识,方可决定是否进补。中国人分九种体质,不同体质的人进补的药物与食物是截然不同的。同样是虚证,中医又分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固元膏或龟灵膏。即使是药膳进补,也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雪上加霜”或“火上加油”。


  2
忌盲目药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这是件好事,然而,“是药三分毒”。有的朋友将补益药品奉为万能之物,甚至舍去食物而专注药物。须知,任何药物均不可能替代食物中的所有成分。我国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过:“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讲的就是“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的道理。


   3
忌全民皆补

尽管补益药物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但必须遵循中医“虚者补之”的法则,针对虚弱之体或虚性病症方可进补。有的家庭到了冬季,不管三七二十一,携老扶幼全家齐上阵,去食用“草乌、附子”之类的补益药物,后患无穷,“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是不科学的。


  4
忌猛补暴补

中医进补讲究“细水长流”,小剂量长时间的补益,方能有效。如果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补,一方面会危害人体的肝肾和脾胃功能,另一方面也浪费资源。


(来源:云南健康教育)


关注我们
更多健康知识



云南健康教育
平台由直属于云南省卫生健康委的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和全省性非营利专业学术团体云南省健康教育协会联合主办。致力于传播健康知识(疾病防治、心理健康、烟草危害控制、卫生应急、卫生政策等),提高公民健康素养,促进云南省健康事业发展。
 最新文章